曾蕓 焦康玲 夏雪芹
摘要:目的 觀察細致化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急性發作心理狀況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100例慢性阻塞性肺急性發作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按照數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5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采用細致化護理模式。應用焦慮自評量表評分(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評分)及抑郁自評量表評分(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評分)評價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況。結果 觀察組SAS評分和SD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間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細致化護理在慢性阻塞性肺急性發作患者中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提高患者對護理的依從性,從而改善患者的預后情況,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關鍵詞:細致化護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作;心理狀況
隨著空氣質量的下降,呼吸系統疾病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常見的疾病,約有一半的患者伴隨出現抑郁癥,影響了患者的工作與生活,且心理問題引起的應激反應加重了患者的臨床癥狀,造成了惡性循環[1]。在急性發作時期,各種臨床癥狀對患者的身心造成了嚴重影響,使得患者出現焦慮、抑郁的負面情緒[2]。因此,文章主要針對細致化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急性發作心理狀況的影響展開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100例慢性阻塞性肺急性發作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按照數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50例。觀察組50例患者中有男28例、女22例;年齡為51~73歲,平均為(52.5±2.1)歲。對照組50例患者中有男24例、女26例;年齡為53~74歲,平均為(52.3±2.2)歲。本次研究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制定的COPD診療指南的判斷標準,吸入支氣管舒張藥FEV1/FVC低于70%;②處于急性發作期;③患者及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并能夠配合隨訪調查。排除標準:①認知能力障礙;②年齡>75歲;③伴隨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不全、氣胸、惡性腫瘤;④無法配合臨床治療和護理的患者。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采用細致化護理模式,具體措施為:①認知干預:責任護士需要根據患者的家庭背景、文化程度等因素,采取相應的宣教方式,為患者講解該病的發生機制、治療方法和注意事項,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②環境干預:為患者創造和諧的住院環境,營造家庭氛圍,例如保持病房干凈、整潔,通風3 次/d,30 min/次,溫度控制在26℃左右。此外還可以布置一些綠色盆栽,或者放一些輕音樂。③心理干預:首先為患者講解放松的情緒對臨床治療的積極影響,緩解患者的緊張精神。在與患者交流時要傾聽患者的問題,并保持耐心,用溫和的語氣進行勸導,并告知患者在病情發作時要保持冷靜的情緒。急性發作時期患者的臨床癥狀加重,患者的身心受到折磨,因而出現許多負面情緒,此時責任護士可以通過語言、肢體接觸來鼓勵患者,消除患者的消極情緒。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心理指導,并用治愈的案例鼓勵患者,建立治愈的信心。
1.3觀察指標 應用焦慮自評量表評分(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評分)及抑郁自評量表評分(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評分)評價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況。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差異、組內差異采用t值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值檢驗 ,P<0.05時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SAS評分和SD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間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統常見的一種疾病,具有較高的致死率,并且由于肺部功能衰弱,影響了患者的工作,加重了經濟負擔[3]。相關研究指出,COPD患者由于病痛折磨加上無法工作,可能產生一定的心理問題,對臨床治療造成了一定的影響[4]。患者受咳嗽、呼吸困難、胸悶等癥狀的折磨,容易產生抑郁癥,而心理問題又加重了上述臨床癥狀,使得患者飽受折磨。因此,臨床醫學開始關注如何緩解COPD患者焦慮、抑郁情緒[5]。
傳統護理措施重點在于為患者提供生理層面上的支持,對于心理干預的重視度較低。隨著醫療改革的不斷深入,“以人為本”的原則成為現代護理實施的核心內容[6]。本次研究觀察中,觀察組患者采用細致化護理,其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能夠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同時注重護理的細節工作,讓患者體驗到更加舒適的護理服務,通過環境護理,為患者營造一個和諧的住院氛圍,讓患者保持放松的心態;通過認知干預,提高患者對該病的認識,從而樹立治愈的信息,幫助患者緩解抑郁、焦慮的情緒;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病情發展、臨床用藥以及心理狀態等方面,提出有效的干預措施,并以此明確護理目標,制定科學的護理計劃,進而保障患者的臨床療效,并為患者提供有效的護理干預,不但能夠提高護理服務效果,同時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復。
本次研究觀察中,觀察組SAS評分和SD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間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細致化護理在慢性阻塞性肺急性發作患者中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提高患者對護理的依從性,從而改善患者的預后情況,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高云秀,崔景晶,杜瑞,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作合并呼吸衰竭的護理體會[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23(27):160-161.
[2]武淑萍,談燕聰.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發作期霧化吸入方式的選擇及護理[J].中國全科醫學,2016,9(23):1944-1946.
[3]黃曉瓊,向紅霞,馬春秀,等.應用即時通訊技術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延式個體化護理模式的建立與實施[J].山西醫藥雜志,2016, 45(12):1385-1387.
[4]張梅娟,顏蘭娣.無創正壓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發作型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0(12):37-38.
[5]余月娟,陳月華,紀靜嫻,等.護理干預對氧噴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發作的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6(8):21-22.
[6]趙鑫.護理干預在9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作患者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4(10):2767-2768.編輯/倪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