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開春
摘 要:近幾年來,“財會熱”在全國范圍內不斷升溫,職業學校的財會專業報考人數連年增加,社會和學校對財會專業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從黃翠云、姜姝個案研究著手,介紹了教師個體的發展,通過典型個案概述,對財會專業“雙師型”教師團隊的成長規律進行了探索研究。
關鍵詞:“雙師型”教師;財會“雙師型”教師團隊;個案研究;成長規律探索
一、研究過程
(一)研究意義。研究優秀的“雙師型”教師的教育教學經驗和教學成果,挖掘出其成長的關鍵事件,對她們的專業成長進行總結和歸納,能夠探索出優秀教師是如何脫穎而出的,可以開拓普通教師在專業發展中的眼界,從根本上為教師提供借鑒和指導,尋找更有實際效果的辦法提高自己的技能與教學水平;通過實踐探索財會專業“雙師型”教師發展的有效途徑,帶動并培養出更多的優秀教師,促進整個財會教師團隊的成長。
(二)研究方法。筆者主要采用了以下幾種研究方法:1.文獻法。通過檢索和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從中選取主要信息,奠定理論基礎。2.作品分析法。搜集黃翠云、姜姝老師的活動成果,包括她們的教案、聽課筆記、發表的文章、獲獎證書等,通過這些資料,來總結兩位教師的過人之處。3.觀察法。走進研究對象的課堂或實驗實訓場所,直觀地感受她們扎實而嫻熟的專業知識技能。4.訪談法。與研究對象進行面對面交流,了解這兩位優秀的“雙師型”教師的成長歷程,總結出優秀教師專業成長的一般規律。
二、專業教師成長的歷程
(一)黃翠云老師。黃翠云老師是財會專業高級講師,在學校的教學比賽以及教科研中成績斐然,她擅長會計電算化教學,多次參加過各級教師技能大賽并獲獎。同時,黃老師還在暑假期間到企業頂崗實踐,與員工一起上下班,虛心向企業財務人員學習,使她自己的會計電算化教學更加貼近企業實際。另外,黃翠云老師會利用一切機會外出參加財會專業的學習培訓,從國培到省培、市培,離家千里業也要去深造。
黃翠云老師很隨和、誠懇,時刻帶著微笑,與她的訪談很是愉快。黃翠云老師在課堂上總是那么輕松幽默,很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她會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學生們都和她相處的很融洽;有些學生嫌技能難度大不肯練習,黃老師用自己嫻熟的財會技能征服了她的學生,使得學生對她心服口服,不再懼怕技能練習。
(二)姜姝老師。姜姝老師非常年輕,她已經榮獲了省職教先進個人、區優秀青年教師等許多榮譽稱號,并且自2010年—2016年連年獲得省市財會教師技能(珠算組)大賽二、三等獎,在省市職教競賽圈里小有名氣。根據國家規定,“雙師型”財會教師要定期下到企業頂崗實習,姜老師也曾經到過會計事務所、制造型企業進行實踐,學到了最新的財務知識和技巧,從而交給學生最前沿、最實用的會計技能。
筆者走進了姜姝老師課堂,了解和見識了她的教學方法和經驗。姜姝老師在課堂中較為嚴肅,但是學生也知道“嚴師出高徒”的道理,知道老師是為自己好。姜老師神奇的珠算技能永遠讓學生佩服得五體投地,娓娓道來的賬務處理方法的傳授足夠鎮住每一個同學。在課余,姜姝老師會變得很溫柔,很會關心學生,在課后經常通過QQ、微信與學生們討論學習與生活中的問題。
三、研究結論
通過對黃翠云、姜姝兩位老師的個案分析,我們得出結論:兩位教師雖然性格和管理方式不同,但是其教學本質是相同的。作為一名優秀的財會“雙師型”教師,首先她們堅定的教師信念始終貫穿于日常教學,她們的人格魅力,是一種感染力、號召力和影響力;其次,她們都擁有豐富而熟練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都是充滿智慧的專業能力強的教師;第三,通過參加技能培訓和技能大賽等活動不斷積累了教學實踐經驗。
四、財會專業“雙師型”教師團隊成長規律探索
我校的財會專業有著全校最大的體量,就業需求也比較好,因此,教師團隊育人重任責無旁貸。筆者認為:“雙師型”教師團隊的作用日益凸顯,財會專業“雙師型”教師團隊的成長是有規律可循的。
(一)設定好團隊的集體奮斗目標。財會教研組成員進過全員努力,獲得過“區巾幗文明號”“市優秀教研組”稱號,當下應該設立技能證書通過率100%、對口單招均分成績提高、技能大賽獲獎人次增加等分段目標。
(二)重視榜樣的力量。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學團隊要大力弘揚積極向上的風氣,教師是最能深入思考的群體,兩位優秀教師的正能量必能深入人心,激勵團隊成員都成為優秀的“雙師型”教師。
(三)發揮教師同伴指導的作用。20世紀80年代初期,美國學者喬伊斯和肖沃斯提出“Peer Coaching”的概念,并證實了同伴指導所產生的效果,教師共同分享她們教學、參賽、訓練、實踐的經驗,一起計劃課程,實踐新的技術和策略。
當前,國家對職業教育不斷加大投入,職教發展迎來了大好的機遇,黨和人民交給中等職業教育的任務是嚴峻的,然而,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而許許多多個人匯集成集體,才能形成強大的力量,最終贏得勝利。集體的力量如鋼鐵,眾人的智慧如日月。每一位財會教師振奮精神加入到團隊中來,教師團隊必將茁壯成長,順利完成教育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傅道春.教師的成長與發展[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1-42.
[2]冷啟中.教師必備的十大職業精神[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