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琴
摘 要:導入是教師在一項新的教學內容或教學活動開始前,引導學生做好心理準備和認知準備,并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學習內容以及學習方式的一種教學行為。導入是課堂教學中重要的一環,“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導入,能抓住學生的心理,促使學生情緒高漲,有助于整堂課教學的成功。
關鍵詞:高效課堂;導入;興趣;設置懸念
高效課堂,是高效型課或高效性課堂的簡稱,具體而言是指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和達成教學目標的效率較高、效果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學的較高影響力和社會效益的課堂。高效課堂是有效課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課堂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體現: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現在課堂容量,課內外學業負擔等。二是效益的最優化。也就是學生受教育教學影響的積極程度。主要表現在興趣培養、習慣養成、學習能力、思維能力與品質等諸多方面。好的課堂導入,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心思用到學習中來。現在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如何有效的導入課堂。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于學習
每個人只有自己最感興趣的事情,才能認真地去把它做好。學習也是一樣,當學生自己愿意去學時,既容易學會,又不容易忘記。但如何能讓學生有興趣的去學習呢?這就要靠教師在導入上下一番工夫了。學習課文前,教師提出容易回答的問題,層層深入,由易到難,爭取讓所有的學生都能有話可說。這樣,既能激活課堂氣氛,在輕松愉快中學習,又能順利的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比如,我在教學冰心的《山中雜記》這篇文章時,我是這樣導入的,我沒有讓學生先學習課本上的內容,而是與同學話家常,讓他們說說自己所知道的馬、狗、貓的一些生活習性,以及他們與這些動物相處時所發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例如,他們平時是怎樣捉小鳥的、放馬的、養狗養貓的,這些動物有什么生活習性。當我提出他們平時最熟悉不過的問題時,他們的積極性空前高漲,都踴躍回答,有的同學說的竟然比書本上講到的事例還要有趣,很多新鮮事都是我沒有聽說過的,就連平時最不愛說話的同學也積極發言。等他們都說完了,我首先對他們的精彩回答給予評價,鼓勵平時不舉手的同學以后積極發言,然后引導學生再看看課文中冰心寫的小動物,與他們說到的小動物是不是相同。在他們回答課本中的問題時,我也沒有忘記讓他們認讀課文中重點的生字詞。大多數同學都能自己總結出課文的重點內容,而且要點之準確,語句之簡潔,聲音之響亮,都是以前沒有出現過的。一直到下課鈴響了,同學們還都沉浸在討論動物的喜悅當中。要知道,平時他們盼著早點下課,不知要偷看幾次表呢!
二、講故事與提問相結合
故事導入是教師利用小學生愛聽故事的心理,通過講述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具有科學性、哲理性的故事、寓言、傳說等,激發學生興趣,啟迪學生思維,創造情境引出新課,使學生自覺進行新知識學習的一種導入方法。問題導入是教師提出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引起學生的回憶、聯想、思考,從而產生學習和探究欲望的一種導入方法。問題導入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由教師提問,也可以由學生提問;可以直接提出問題,也可以從側面提問設置懸疑。其最終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例如我在講《負荊請罪》這篇課文時,我先給同學們講了《將相和》的故事,同時又簡單講解了他們二人所處的歷史時代,緊接著拋給學生討論的問題:“如果藺相如和廉頗一樣也不把對方放到眼里,他們之間又會發生什么樣的事情呢?這樣一來對他們的國家有會有什么影響呢?假如你是藺相如,面對廉頗會怎樣做?”在學生熱烈討論后,進入課文的學習,效果非常好。
三、設置情境與學生實際情況相結合
情境導入通過動畫、錄像或者滿懷激情的語言創設有趣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產生置身其中、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喚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使學生情不自禁地與自己的實際情況相聯系,從而進入學習情境的一種導入方法。例如我在講《丑小鴨》這篇課文時,我先出示了幾張丑小鴨受到欺負的圖片,接著動畫播放丑小鴨從出生時就不受兄弟姐妹的歡迎,處處受到排擠,但丑小鴨面對各種各樣的挫折并沒有屈服,而是不斷地努力,最后終于變成了美麗的白天鵝。當學生被丑小鴨的這種精神所感染時,我又讓學生說說自己的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事情,從丑小鴨這種不服輸的精神上我們感受到了什么?其實我們現在又何嘗不是丑小鴨呢?經過我們的努力,學習上不斷進步,考上好的大學,我們不是也就變成美麗的白天鵝了嗎?問題說到這兒,已經引起了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了,學習課文時,才會注意力高度集中,一節課會學到更多的知識。
四、設置懸念導入
懸念導入是指在教學中,創設帶有懸念性的問題,給學生造成一種神秘感,從而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種導入方法。利用懸念激發人的好奇心,引發思考,啟迪思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懸念總是出乎人們意料,或展示矛盾,或使人困惑,常能造成學生心理上的焦慮、渴望和興奮,想盡快知道究竟,而這種心態正是教學所需要的。以學生已有的生活、學習經驗作為切入點,與學生的親身經歷相結合,引導學生學習新的知識。因為任何知識都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從生活實際出發,利用學生的成長經驗導入新課,會使學生產生親切感,更易激起學習興趣,學生在濃厚的興趣驅使下,自然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從而達到高效的目的,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總之,課堂教學要達到高效的目的,教師絕對不能忽略導入性的教學,無論什么樣的導入,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當中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