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的提高,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的走低,職業教育作為國民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越來越多的抱著學習一門技術、找一份合適的工作的學生選擇了職業院校。但不可避免的現實是這些同學,相對來說文化基礎較差,自覺性較差,對于系統理論知識的學習理解能力有限,學習態度相對較差。如果仍然是一本書,一支筆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及學習自主性,課堂上經常會出現老師在上面講,同學在下面打瞌睡或者玩手機的現象。本人依據多年的職教經驗,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如何提高課堂積極性,與大家共同探討。
【關鍵詞】職業教育;民辦;教學效果
近年來職業教育由于國家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視,發展勢頭很強,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了職業教育。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導致教學效果差強人意,本文首先將闡述教育教學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并簡單闡述自己對于改善職業學院課堂學生積極性的幾點意見和建議。
1 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對教學理念的把握不夠完善
對教學理念的完美掌握可以使教師明確教什么、怎么教及為什么這么教,能有效的幫助教師理解教學環節中各個要素的關系,指導教師對各個環節的把握,而且也能幫助教師并加以實施。但現實中教師往往拿著課本,照著ppt就開始講,很難在課前制定一套以一定的科學理論為基礎解決問題的方案,更難將“組-復-新-鞏-布”更科學、更有效的運用到教學過程中,導致教學效果在面上不夠寬,在點上不夠精準。
1.2 教學目標不明確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最終結果,它對教學具有指導作用。但現實教學中,教師常常忽視教學教學目標的存在,而一味的注重教學的細節等,教學目標的模糊會導致教學缺失方向,缺乏教師評判學生的標準,同時也會導致課程與學生發展的不一致。最終學生不能學以致用,學校學的和自己以后現實生活中碰到的沒有任何相關性,理論與實踐脫節。
1.3 教學方法單一、枯燥無味。
職業教育方法有著自己的特點,有著一般的普通高等教育無法比擬的優勢,例如實訓教學,直觀、清晰、明了、簡單。但多數教師甚至絕大多數教師習慣講授法講解,單純的靠一本書、一個ppt 、一只粉筆的兩練教學法,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的積極性,沒了積極性及興趣,學生上課無精打采,打瞌睡,玩手機現象屢禁不止,師生之間的互動基本沒有,而教師一人在講臺上唱獨角戲,時間長了,教師也會表現出對課堂教學的 隨意性,教學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1.4 教師個人性格魅力
教師除了教學課堂設計外,其個人魅力,教學中的授課作風對課堂管理的效果也有直接影響。教師尊重、愛護學生,注意創造民主、真誠、友愛的班級氣氛,課堂教學效果比較好,相反,會造成學生心理上的過度緊張、焦慮,產生挫折感,甚至會引起情緒抵觸,在課堂上與教師或他人沖突、對立,破壞正常的教學秩序。
1.5 學生原因
職業教育中,學生本身基礎薄弱、理論學習方法不到位、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差,這個階段德育教育顯得非常的有必要,若德育教育不到位,會出現個別學生不預期的問題行為,比如: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動作、學習風氣差、故意擾亂課堂秩序等等,給課堂管理帶來直接影響、不利于教師教學過程的實施和教學管理。
2 幾點改善的建議措施
2.1 課堂教學的管理
課堂常規的管理、課堂教學環境的管理、課堂教學秩序的管理、課堂教學活動的管理及教師的自我管理上,首先良好的課堂秩序、課堂環境是一堂好課的前提,德育教育中會指導學生遵守課堂規則,保證課堂秩序,而老師需要督促及理解學生,要關注課堂活動中師生相互溝通是的注意、情感和思維等心里狀態,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來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積極性。同時,課堂中教師要體察注意觀察和體會,使自己在情感上和理解上都能換位思考,相信這樣,我們的教學工作會更好開展
2.2 教學方法的改進
教學方法是“為達到教學目的,實現教學內容,運用教學手段進行的、由教學原則指導、師生相互作用的活動”,教學方法一般應該具有多樣性、發展性、綜合性及可補性的特點其中的發展性最具有代表性,發展性不僅表現為教學方法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而變化,更表現為必須隨著教學目標、教學手段、教師、學生等因素的發展變化而變換教學方法。例如課堂上采取分組競賽法,就能很有效的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通過分組,以一定的獎勵誘導學生上課積極回答問題,認真聽課。又或者采用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比如演示法:直觀、清楚、明了,而且演示時盡可能的讓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去充分感知演示對象,創造手、腦、眼、耳并用的學習條件,在腦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又比如參觀法:對于一些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師可根據教學目的組織學生到校外一定場所,直接參觀事物及現象從而獲得知識的一種方法,或者任務教學法:這種方法在實踐性比較強的課程教學中比較適用,首先教師提示工作任務,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接著學生嘗試完成工作任務,在過程中學生會提出問題,此時,就需要查閱并理解和記住理論知識或者通過教師講解來使學生獲得知識。最后回歸工作任務,這樣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有利于促進知識與工作任務的整合。
2.3 成績評價方式的改進
因職業教育沒有像普通教育那樣的升學考試壓力,對理論學習的要求不那么高,主要是職業技能的培養,基于這種原因,學生和教師會在一定程度上對教學理論工作的教育學有所放松,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建立合理的、有效的評價體制有助于幫助教師明確教學工作中需努力的方向,對于學生而言,成績評價方式的科學、合理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果。另外評價也起到了反饋調節的功能,能有效的使課堂教學形成一個完美的“教學--評價-教學-評價”的動態系統中。但是現實中我們的評價系統僅僅只靠單純的“分數定高低”就會適得其反,很有可能出現“高分低能”的情況,不利于學生職業技能和素養的培養。但相反建立開放式的、更符合高職教育特殊情況的學生評價方式,除了期末成績測試、口頭測試外更需重視實踐測試、平時的考勤、學習態度的考核,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要改掉過去一次定格的評價為多次激勵評價,更加合理、科學,能更有效的鼓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從而達到我們教學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及情感目標。
2.4 采用科學的、合理的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思想的指導下,為實現教學目標,將教學中的諸多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組合成具有相對穩定的教學結構框架并具有可操作性程序的教學模式,優良的教學模式能非常有效的提高教學效果、高效的完成教學目標。例如:以理論知識的教與學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以能力實踐教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以模塊、任務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例如實踐課、教學實習、生產實習);以問題提出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課程設計、畢業設計);還有以個性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等,為“合作教育”教學模式促進了教與學兩個方面的積極性,主張師生合作和發展學生個性、創造能力。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學做合一”的模式是一個多因素、多交叉的系統,能有效的體現職業教育教學的現實要求,行業、企業對高職人才的要求,適應國家職業教育的發展趨勢的要求。
3 結束語
在教育科學的領域中,課程與教學論是核心部分,越來越多的受到教育界各專家學者的關注,本文通過作者在現實教學過程中的親身感受,從教師方面、學生方面、評價體系、課堂管理方面提出自己的幾點意見和建議。
參考文獻
[1]徐國慶.職業教育課程、教學與教師[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
[2]柳燕君.現代職業教育教學模式[M].北京: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
[3]克里斯托弗·溫奇.職業教育的技能積累[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4]黃艷芳.職業教育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5]柳燕君.現代職業教育教學模式[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
[6]趙志群,白濱.職業教育教師教學手冊[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
楊琴文(1987-),女,湖北省人。現為重慶電訊職業學院汽車技術系教師講師。研究方向為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
作者單位
重慶電訊職業學院 重慶市 402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