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如彬
【摘 要】發散思維是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向力,突破原有的知識圈,對一個問題,從不同角度去思考,不拘泥于一個途徑,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盡可能做出合乎條件的多種解答,是一種多向思維。應用題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編,一法多用等形式來進行發散思維的訓練。在低年級應用題教學中抓好三環節對培養發散思維相當有效。
【關鍵詞】應用題;培養;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是培養學生思維廣闊性、深刻性的主要途徑,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主要形式。如何來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呢?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編,一法多用等形式來進行發散思維的訓練。為此,筆者談談在低年級應用題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一、弄清題意,學會分析數量關系是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基礎
低年級兒童由于識字少,對文字的理解幾乎是一片空白,對應用題的敘述很陌生,應用題的學習對于大多數兒童來說都很抽象。鑒于此,在低年級應用題教學中,我特別注重應用題各個環節的訓練。
首先,弄清題意。讓學生讀題后說說題中談的是什么事,抓住一些關鍵的字、詞,了解題的意思。如:“一群小雞有60只,跑走了24只,還有多少只?”學生抓住“跑走”“還有”兩個詞,根據“跑走了”就是在原來的基礎上減少了,“還有的”就是“剩下的”,從而理解了題的意思。用不同的線勾畫條件和問題,了解題的結構。如:用“—”來勾出條件,用“﹏”來勾出問題。通過勾畫,使學生認識到應用題是由條件和問題兩部分構成。
其次,分析數量間的關系。分析數量間的關系使學生思路清晰化、條理化。在學生弄清題意的基礎上,讓學生應用已學的知識判斷已知條件和所求的問題之間有什么關系,經過分析,理清思路,使思維有形。
最后,正確列式解答,歸納小結題的特點和規律。在一至二年級的應用題教學中,把握好應用題的每一個教學環節,讓學生熟練掌握題的結構以及數量關系,養成分析應用題的習慣至關重要,它將為學生思維的發散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提供素材,加強多角度訓練是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關鍵
當學生具備了思維發散的基礎,但缺乏訓練的題材和機會,那么思維也很難得到發散,就如“巧婦難做無米之粥”一樣,要想學生的思維得到發散,教師還應給學生提供訓練的題材和機會,在教學中,我是從以下方面來訓練的。
1.加強變式練習
變式練習即改變題中的某一條件,使之解法不變或變成另一類應用題,它可以讓學生找到知識的區別和聯系,便于知識的內化和思維的發散。
2.一個算式編不同的應用題
一個算式編不同的應用題,它可以促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范疇去思考問題,既能發散學生的思維,又可以檢驗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如:根據45÷5編應用題。
(1)同一類型不同內容的應用題,以求每份數為例,學生編的是:
有45個蘋果平均放在5個盤子里,每盤有多少?
同學們做操,有45個同學站成5排,每排有幾個同學?
小明5天寫45個大字,他每天寫多少個大字?
……
(2)從不同角度去編應用題。
①求每份數的:5個鳥籠里有45只小鳥,每個籠子里平均有多少只小鳥?
②求份數的:每籃白菜有5千克,45千克白菜可以放幾籃?
③求1倍數的:小雞有45只,是小鴨只數的5倍,小鴨有多少只?
④求倍數的:紅花有45朵,黃花有5朵,紅花是黃花的幾倍?
3.補充條件或問題
補充條件或問題使應用題的結構完整化。這類訓練是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題中,使其問題、條件、解法多樣化,它可以擴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梳理和應用學過的舊知識,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它有利于發散學生的思維。
(1)補充問題。如:學校有楊樹12棵,槐數有6棵,_____?學生補充出了以下問題:
①兩種樹共有多少棵?②楊樹棵樹比槐數多多少棵?
③槐樹比楊樹少多少棵?④兩種樹相差多少棵?
⑤楊樹棵樹是槐數的幾倍?
(2)補充條件。如:某工廠上午生產120個零件, ,下午生產多少個?
①上午比下午多(10個……)
②下午比上午多(40個……)
③上午是下午的(2倍……)
④下午是上午的(5倍……)
⑤上午比下午少(30個……)
⑥下午比上午少(40個……)
⑦下午比上午的2倍多7個
……
4.一題多解
一題多解是說同一道題,由于思路不同,導致解法多樣化,它可以使學生的思維向廣度和深度發散。
在1—2年級的應用題教學中,教師應盡量激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讓學生養成從不同途徑解決問題的思考習慣。
三、巧總結,是學生具有思維發散性的保證
課堂總結是學生對所學知識、技能進行梳理,形成知識系統的過程,它可以拓展學生的認知結構。在教學中,它常被教師一馬跑過,或者完全忽略,未引起教師的重視。其實,課堂總結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教學完“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應用題”時,學生總結道: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知道新知識“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可以轉化為舊知識“求一個數里面有幾個另一個數”來學習。學生通過總結,找到新舊知識的聯系,同時,也認識到事物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又如:在學習完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后,學生總結道:“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又知道了一道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解答,今后我一定要多開動腦筋想問題,盡量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來解決問題。”通過總結,使學生認識到同一問題,可以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去解決。這樣為學生發散思維的品質形成提供了有力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