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燕琴
摘 要:作文是生命的表達和交流,寫作水平直接關系到小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采用多種方法使學生喜歡寫作又善于寫作。
關鍵詞:習作教學;善于;寫作
讓小孩子寫作文,往往是他們最感頭疼的事,如何使他們喜歡寫作又善于寫作?這需要智慧!聽了婭娜執教的《神奇的紙圈》《寫一個印象深刻的人》《微笑的魚》,對于這個困惑遂心有所感,下面淺談以下幾點:
一、變換形式,讓學生樂于寫作
很多時候,我們的孩子拿到一篇作文,常常感覺無從下筆,那是因為孩子沒有親身經歷過,所以,在初始階段,讓學生寫作,得變換我們的習作教學形式。
比如,朱老師在教學《神奇的紙圈》時,拿出一個“莫比烏斯圈”,在一名學生的協助下,老師演示,學生猜想——結果當發現一張紙的兩個面神奇地變成了一個面,學生都面露驚訝、興奮之色。
然后朱老師兩次讓孩子們動手操作,用剪刀親自動手剪紙圈。第一次時,學生都說是兩個,結果在最后一刀剪下去的時候,神奇的事情發生了,紙圈仍然只有一個;第二次時,大多數學生說絕對是一個,只有一個學生說可能是兩個。同樣出乎大多數學生的意料,紙圈又變成兩個了。學生親身參與實驗活動,在實踐活動中不斷發出了驚奇和疑惑不解的聲音,既制造了懸念,更是猜測與現實的心理碰撞,能充分激發學生說和寫的心理沖動。
在說說玩玩的過程中,營造了輕松寫作的氛圍,學生因為參與了這個游戲,寫起來毫不費力。
如果說游戲讓學生對寫作有了一定的興趣的話,那么創意作文,孩子們就更興奮了!因為孩子最喜歡天馬行空的想象,且還可以看動畫!
《微笑的魚》讓孩子們驚奇不已!朱老師把幾米的經典漫畫《微笑的魚》作為習作的內容,在播放了3分鐘的動畫片后,給學生一個思考的話題“人和魚真的睡著了嗎?之后還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請學生圍繞這個話題進行大膽的猜測和想象,表明自己的觀點,并鼓勵學生用簡單的言語把故事情境描述出來,然后續寫故事文本。
接著再放映動畫,與原作的對比作為對文本的再次提升。學生紛紛說:“哦,原來是這樣!”“啊,太奇怪了!”
在一次又一次的頭腦風暴中,學生越來越喜歡寫這樣的創意作文。
但是很多時候,我們的習作教學在單元整組教學中已經規定了相應的題材,有的題材無法用游戲,也無法利用新穎的形式,這就有賴于老師教學的智慧。
“評價”便可彰顯智慧!
二、利用評價,讓學生善于寫作
1.云程有路志為梯——在評價中激勵
“人性最本質的特點,就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贊賞。”美國的教育專家如是說。毋庸置疑,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
在課堂上,在孩子們用10分鐘完成一個人物描寫的作文片段后,朱老師讓孩子們小組合作,圍繞“用一件具體的事例來反映這個人物的特點”這個要求相互評價、欣賞,并推薦最好的進行全班展示,清楚地記得董丹璐把自己的作文拿上去展示時臉上洋溢的笑,接著孩子們開始評價,這是課堂上的第四次重要評價,有的孩子說他把人物的心理描寫得很細膩,有的說他善用一連串的動作描寫,最后老師進行評價:“寫得太精彩了,如果讓我寫,我也寫不了這么好,即使是作家,也不過是這么寫的呀!”朱老師熱情昂揚的評價語言使這位學生激動得漲紅了臉,也引得所有學生羨慕不已,大家又紛紛發言,力爭得到老師的贊賞,不知不覺中又形成了一個教學高潮。
是的,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理解學生這種渴望得到贊賞的心理需求,在作文課堂教學中,用心傾聽每一位學生的心聲,對于他們到位的回答、獨特的見解、精彩的表達,不要礙于面子,吝惜贊揚之詞。因為滿含熱情的評價可以激勵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他甚至可以激勵學生的意志,誰不定就因你的一句話而誕生一個偉大的文學家!
2.小荷才露尖尖角——在評價中熏陶
語言是生活的反映,生活是個豐富多彩的有聲語言世界。作文課堂教學的過程其實也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過程。比如朱老師在進行作文批改時,常用一些詩句進行評價:
“小荷才露尖尖角,你將來準有出息。”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你的比喻也是如此,不著痕跡,渾然天成。”
“哎呀,此時無聲勝有聲,這個省略號用得巧妙!”
……
這樣的評價不但給學生一種詩意的熏陶,而且也在無形中向學生傳達了這樣一個信息,只有廣泛閱讀課外讀物,才能靈活運用。
在評價中熏陶,學生原有的語言積累被充分調動,并得到活化。這種師生間的平等交流使得師生關系更加融洽,同時也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交往,學會合作。這樣的課堂到處洋溢著濃濃的人文情懷,學生的個體精神世界得到了充分張揚,也促進了學生個性的健康、和諧發展。
3.青草更青處漫溯——在評價中發展
上課伊始,朱老師讓孩子們玩一個“人物競猜游戲”。一學生從老師出示的“人物庫”中挑選一位人物,抓住這個人物的一個特點,讓其余同學來猜猜,這位人物是誰?
老師舉例:她小小年紀,對生活充滿好奇,看到駱駝咀嚼,也情不自禁地學起了駱駝的咀嚼,她是誰?(小英子)
然后請學生像老師一樣來做游戲,同時出示競猜“人物庫”:牧童、小英子、費奧多羅夫、楊氏子、晏子、藺相如、廉頗、武松、小嘎子、嚴監生、王熙鳳……
學生紛紛開始競猜游戲,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引入新課——抓住人物特點來寫一個熟悉的人,可謂天衣無縫。
在學生明確習作要求后,朱老師出示自己的下水作文:
我家的這個小揚揚,著實是羊羊迷!這般迷戀喜羊羊,讓我這個揚揚媽,實在有些招架不住啊!
凌晨四五點,“喜羊羊,喜羊羊”,不停地叫喜羊羊,這時候,我哪里去找喜羊羊,怎么辦呢?枕頭圖案上就是喜羊羊,于是連忙把枕頭拿給他看,再沖上200CC的奶粉,總算又乖乖地睡了!
早上七點,一起床,“喜羊羊,喜羊羊”,又是喜羊羊,怎么辦呢?“揚揚,電視里的喜羊羊還在睡懶覺呢,沒你這個小揚揚勤快哦!”小家伙明白了,于是乖乖地穿衣服。
吃早飯了,“喜羊羊,喜羊羊!”哦,原來是要喜羊羊的調羹和小碗啊!這可是小揚揚的專用餐具,上面是他最喜歡的喜羊羊圖案,吃飯就要這個,別的都不要!
出門了,“喜羊羊,喜羊羊!”這又是要干嘛呢?哦,要帶上一支喜羊羊的調羹,等會中午要用的!
傍晚回到家,“喜羊羊,喜羊羊!”連忙打開電視機,“來來來,揚揚,喜羊羊來了!”小家伙嘟嘟嘟地看起了動畫片!
然后讓學生進行講評,孩子們分析得頭頭是道:
“朱老師,你把寶寶愛看《喜羊羊》的特點寫活了。”
“朱老師,你的作文缺少細節,寶寶的神態也沒有。”
“朱老師,你的作文還可以加點心理描寫,比如,寶寶急著看喜羊羊時心里怎樣想的……”
“朱老師,你的作文中寶寶的動作可以具體化……”
是的,孩子們評得多到位啊,這是老師精心預設的,生成很精彩。
接著,老師根據學生的建議又出示一篇經過修改后的下水作文:
接著朱老師再次讓孩子們進行評價:
“這里的神態寫得好:他一看到喜羊羊,裂開嘴笑了,嘴角邊一串晶瑩的口水流下來……”
“這里一連串的動詞用得好:比如拿、端、送、喂……”
……
在作文課堂教學中,評價要給學生語言發展的空間,這里朱老師不僅讓學生總結優缺點,更為學生指明努力的方向;評價還滲透語言表達的技能技巧,自然而然地教給學生把話說得具體、說得生動、說得有創意的方法。
總之,為了讓學生樂于寫作,為了讓學生善于寫作,為了讓學生的習作迸發個性,為了讓學生的習作充滿靈性,讓我們共同向青草更青處漫溯吧!
參考文獻:
[1]周一貫.“兒童作文”教學論[M].寧波出版社,2005-06.
[2]劉發建.親近魯迅[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