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卿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日益受到重視。多渠道地開發思想品德課程資源是提高思想品德教學效果的重要條件。紅歌作為贊揚、歌頌革命和祖國的歌曲,與思想品德課的德育功能具有一致性,對于激發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的學習興趣,提高教育教學效果有積極的作用。結合多元智能理論,探討紅歌在思想品德課中的應用方式與方法。如通過建立紅歌庫,選擇適當的紅歌播放媒體,結合紀念日傳唱經典紅歌,引入紅歌內容進行教學探究,挖掘紅歌哲理輔助習題分析,親身體驗紅歌蘊含的精神等環節,實現紅歌與思想品德課程的結合。
[關鍵詞]紅歌;思想品德課;德育功能;核心素養
2016年,《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正式發布,這份研究成果明確提出要培養學生的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傳統的以文本為主的課程資源形式,忽視了情感激發和感性體悟,因此,多渠道開發思想品德課程資源尤為必要。下面結合教學實踐,談談紅歌在思想品德教學中的開發和應用。
一、在思想品德課中運用紅歌的可行性
1.思想品德課德育功能與紅歌弘揚的精神具有一致性
思想品德課以加強初中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為主要任務,幫助學生提高道德素質,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引導他們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弘揚民族精神,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紅歌中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豐富的哲理,它能使聽者在不知不覺中自愿地接受熏陶。紅歌內容博大精深,如《鼓浪嶼之波》《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贊美了祖國各地的風土人情;《南泥灣》《游擊隊歌》反映了黨領導人民群眾與敵人及惡劣環境頑強拼搏的決心;《公仆贊》《小白揚》熱情謳歌甘做人梯的人民干部,折射出剛強與柔情并存的軍旅情懷;《五星紅旗》《天路》緊扣時代熱點,眾口傳唱。這些歌曲與思想品德課的德育功能一致,是寶貴的課程資源。
2.多元智能理論為紅歌的運用提供了理論支持
多元智能理論所倡導的學生觀是一種積極的學生觀。加德納認為,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具有八種智能,主要是由語言文字智能、數學邏輯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旋律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我任知智能、自然觀察智能八項組成,只是其組合和發揮程度不同。因此,思想品德教師應該為學生創造多種多樣的展現多元智能的情境,將紅歌應用于思想品德課堂中,充分發展每個學生的個性。
3.紅歌的運用能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純粹的政治理論往往是枯燥的,一旦學生對此產生抵觸情緒,智力活動就會減弱,創造性思維受壓抑,對課堂信息的接受自然就會遲鈍。紅歌普遍具有濃郁的感情基調,它能促使學生充滿激情與幻想,撥動學生的心弦;它能為學生的學習創造出寬松愉悅的環境,活躍思維,開啟智慧之門;它能幫助學生增強自信心,培養想象力與創造力。聽紅歌還能減輕課程負擔過重造成的疲勞,對于人的記憶力有著獨特的作用。
二、紅歌運用于思想品德課的準備與實施
1.準備過程
(1)“紅歌庫”的建立。紅歌不會自動進入教學領域,它需要教師主動去尋找、解讀、選擇和運用。接觸紅歌的渠道有很多,如借助互聯網搜尋,參加社區舉辦的“愛國歌曲大家唱”活動,收看電視節目“中華紅歌會”比賽等。當然,光了解還不夠,要建立“紅歌庫”。紅歌可以按照時代來分類,還可以根據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分類,將紅歌劃分為三大類:“成長中的我”“我與他人和集體的關系”“我與國家和社會的關系”,這種分類與教學結合得更緊密。
(2)紅歌播放媒體的選擇。運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紅歌的效果是最好的。用多媒體播放制作精良的紅歌MTV,能生動地反映出歌曲創作的時代背景,令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革命戰場的硝煙及勞動場景的火熱,提升了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效果。
(3)指導學生課前了解紅歌的背景。90后的學生所面對的世界是多元的,在音樂方面除了我們自己民族的、傳統的、流行的音樂,也會接觸到各種新興的音樂表現形式。在多元選擇中,如何讓90后的學生也能接受經典紅歌,是將紅歌與課程結合時要考慮的問題。對于年代比較久遠或學生比較陌生的紅歌,可以讓學生在課余時間以合作探究的方式來發掘紅歌的有關背景材料,如了解詞曲作家生活的年代以及那個年代國家發生的重大事件,閱讀、觀看與該紅歌相關的文本和影音資料等,讓學生對紅歌所反映的思想情感與內容有一個更為清楚的了解。
2.實施過程
(1)傳唱經典紅歌,繼承革命傳統。紅歌是革命和建設實踐的真實寫照,每當聽到紅歌就會產生對那段革命歷史的回憶。每逢重大節日、紀念日傳唱紅歌,對學生的性格、情趣、個性和意志鍛煉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和作用。例如,在學雷鋒紀念日全體學生合唱《學習雷鋒好榜樣》,將助人為樂的精神發揚光大;在國慶節播放《今天是你的生日》,學生的自豪感不禁油然而生,衷心祝福祖國繁榮昌盛,早日實現中國夢;在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之際,學唱《長征組歌》,感悟氣吞山河、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
(2)結合紅歌內容,引入教學探究。用紅歌拉開探究的序幕,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也有助于學生在歌聲中快速地進入狀態。例如講《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時,播放歌曲《愛我中華》,同時配上各民族風土人情的幻燈片,讓學生直觀地感受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為后面講授新型民族關系和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作鋪墊;在講“一個國家,兩種制度”時,播放歌曲《東方之珠》,讓學生了解香港回歸的背景,然后指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一國兩制”方針的含義和意義,從而培養堅定國家統一的愛國情感;對于理論性較強、理解起來較為抽象的《燦爛的文明之花》一課,則可以播放《愛的奉獻》,展示在汶川地震、上海世博會、北京奧運會等場合忙碌的志愿者的身影,讓學生在榜樣的引領下,領會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意義,自覺投身到奉獻社會的大潮中。
(3)體驗紅歌精神,實現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自立自強和團結協作的品質,以便適應將來競爭激烈的社會,是思想品德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將紅歌與生活體驗相結合,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毛委員和我們在一起》這首紅歌反映了紅軍在反圍剿時,以野菜當糧,以稻草作被的頑強不屈、樂觀的精神。引導學生在聽了紅歌之后,將紅歌中所折射出的精神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能幫助學生養成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遇到挫折時不言放棄,用堅強的意志戰勝困難。
(4)挖掘紅歌哲理,輔助習題分析。《走進新時代》中的幾句歌詞堪稱經典:“我們唱著東方紅,當家作主站起來,我們講著春天的故事,改革開放富起來……”根據這段材料,教師可以設置許多問題:① “站起來”是指什么?中國人民是什么時候“站起來”的?②“春天的故事”是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它是什么時候發生的?③歌詞中的“旗幟”指的是什么?④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是誰?這道以紅歌歌詞為依托的材料分析題,全面考察學生對歷史知識和政治常識的熟悉程度,啟迪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從歌聲中喚起感情因素,深入到理性的思考中去。
紅歌在思想品德課中的開發和運用,對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堅定的進取精神,促進他們全面和諧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使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李婉婧.紅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J].山西師大學報,2012,(11).
[2]李霞,曾長秋.論紅色資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求實,2011,(05).
[3]陳春暉.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視野下“中國紅歌現象”的思考[J].傳承,2014,(10).
[4]董曉.論“紅歌”的藝術特點和社會功能[J].藝術教育,2010,(08).
[5]陳瓊瑩.挖掘音樂智能,激發教學情思[J].中學教學參考,2012,(17).
(責任編輯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