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娥+王繼堯
摘 要:“手抄報”就是親手設計、親筆抄寫的自制報刊。制作手抄報是培養學生分析綜合能力的體現。手抄報集語文、數學、自然、社會、美術、書法等知識于一體,是班級的重要資源,是培養學生分析綜合能力的體現,對全面落實素質教育,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造精神的人才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手抄報;語文教學;學生需要
手抄報是培養學生分析綜合能力的體現,對全面落實素質教育,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造精神的人才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1 手抄報與語文教學相結合是貫徹《課標》的有效途徑
作為語文教師,要真正落實素質教育,要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在教學中實踐《課標》精神。《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同時,語文課程還應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諸方面的和諧發展。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在具體的“課程實施建議”中: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與有意義的接受性學習相輔相成。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課標》要求明確具體,我們作為新世紀的一線教師,不能繼續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為考而教,絕不能因為某些內容不屬于考查范圍就棄之不顧!要認真解讀《課標》,深刻領會《課標》內涵,把《課標》精神滲透在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之中;我們要在先進教學理念的指導下,組織、引導學生開展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
2 制作使用手抄報適應當前學生學習需要
現在,學生的課余時間很多,又不要做家務。大部分學生都把時間花在看電視上。有的甚至經常光顧游戲機室。這樣,白白浪費時間,荒廢了學業,嚴重摧殘了身心健康。那么,怎樣讓學生好好地珍惜時間,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呢?我提倡全班學生辦手抄報,一星期辦一期,定于下一周星期一交。每期都讓全班同學一起進行評價,并在教室里開設一個專欄,把辦得比較優秀的或有明顯進步的手抄報張貼上去,讓全班同學學習、欣賞,促使后進生努力爭取進步。
對于辦手抄報,為了能夠上榜張貼,我班同學個個樂此不疲。平時,手抄報的主題不限,各自自由擬定。大家課余時間都忙著查找資料、搜集資料,同學之間經常互相交流自己所選的資料,有關書籍也互相借閱,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就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手中有了資料,還要進行排版設計,畫插圖,抄正有關內容。遇到節日,我就提醒同學圍繞有關節日搜集資料,比如上周,大部分同學的手抄報是有關于清明節節,也有一部分是有關于校運會的。內容豐富多彩,版面設計新穎,我們通過一張張手抄報可以看出學生是真正花功夫的。通過組織學生辦手抄報,那些學習不自覺、學習成績欠佳的學生,他們為了向同學展示自己的作品,得到老師的肯定、表揚,他們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課余時間不再貪玩,不再干壞事,而是積極地向同學求教、商討,全身心地準備自己的作品。
3 制作手抄報要做到精巧美
如何在短期內創作出一張高質量的成功的手抄報,則是困繞學生的一大難題。本人結合幾年來創作手抄報的經驗,將其總結為“精巧美”三點。關于“精”:首先,內容要精,由于手抄報的讀者大部分是學生,其認知水平有限,因而在內容選擇上應盡量選取與學生生活學習密切相關的有教育意義或能夠陶冶情操的短小精悍的文章,切忌長篇大論,也可以設置美文鑒賞,以提高小報的含金量。其次,選紙要精,在紙張的選擇上應盡量選取質地較厚一點的紙張,以便于制作。第三,制作要精。在制作規格上要嚴格遵循手抄報的制作原則,四開為宜,確定合適的邊距與中縫,報頭內容要完整,應包括報名、主辦班級、時間、期號、主辦人姓名等,使讀者一目了然。關于“巧”:手抄報內容要有很強的可觀性,在選材上,應做到“巧選材,選巧材”。其次,版面要巧。大面積內容確定后,會出現一定的空隙,此時,應當做個花邊或插圖來彌補不足,使整個版面恰到好處,天衣無縫。關于“美”:首先是形式美,手抄報中不能是整版的一種字體,合理搭配,尤其是某一些標題、插圖應通過多變的形式,給讀者以清新悅目的感覺。其次是色彩美,力求在變化中尋求統一,顏色以清淡為主,不能大紅大綠,一般情況下文字要用黑筆來寫,以求明了。標題,花邊、插圖、美術作品等,可用彩筆來做,但應注意分寸,絕對不能喧賓奪主。
4 教學活動中引進手抄報形式是語文課程教學改革的需要
當今,語文教學改革正在步步深入。徹底改變舊觀念,樹立大語文教學觀已成為廣大語文教師的共識。特別是“手抄報”這一語文活動課,喚醒了學生的意識,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了學生向生活學語文的方法。它是學生獲得知識信息,培養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也是學生最喜愛的朋友。
5 手抄報形式適應學生、教改雙需要,是由其特點決定的
5.1 “手抄報”就是用手設計、親筆抄寫的自制報刊,每一份手抄報的后面都包含著編者的辛勤勞動和聰穎的智慧。它是由學生個人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搜集材料,精心安排,一筆一畫制作的,是培養學生分析綜合能力的體現,對全面落實素質教育,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造精神的人才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5.2 “手抄報”能大大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俗話說得好,“興趣是第一位老師。”有誰能在不喜歡的方面有所發展和造就?特別是小學生,由于年齡小,自制能力差,興趣對他們的自主學習顯得尤為重要。傳統的語文教學一般認為學生只有在課堂上才能學習語文知識,培養聽、說、讀、寫的能力,課下只是抄課文,寫字詞,為了鞏固所學的字、詞、句,不知要抄寫多少遍。這樣地機械重復,枯燥呆板,學生越學越沒興趣,無形中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如今教師的觀念改變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變得生動活潑。學生不僅在語文課堂上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大膽地走向課外。因為自己心愛的“手抄報”等著他們去設計、刊登,促使著他們去讀,去想,去觀察思考。
5.3 “手抄報”這一活動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開發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手抄報”的內容哪里來?于是學生們開始了廣泛地閱讀,不僅僅是在大閱讀課上讀,而且在課間、飯前、飯后讀,在節假日也要讀。語文方面的讀,天文、地理方面的也讀,大量地閱讀,不斷積累。他們獲得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綜合素質有了明顯地提高。
總之,編制手抄報這種學習方式不僅可以鞏固知識、提高學習效率、激發學習興趣,還可以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審美等數學素養,教師合理有效地發揮手抄報的作用,真正將手抄報“變廢為寶”。既貫徹了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標,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又適應和滿足社會進步與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