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書卉
摘要:本文主要講的如何培養小學生小學數學的興趣,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數學特點,新的課程標準這些方面,運用多種方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數學教學;興趣;方法;快樂;成長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279-01
古語曰:"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何況少年兒童都是"興趣至上"的。如何讓每個學生"心動"這是至關重要的一步。愛因斯坦也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呢? 首先就是教師要創設一個良好的情境。心理學上講,讓孩子們感到新奇的東西,就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因此,教師一定要想方設法,在教學中必須培養學生學習該學科興趣。
《數學新課程標準》也指出: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景,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等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發展他們的能力,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在教學實踐中,我認為培養數學興趣比教會學生解題能力更加重要。
1.小學生的年齡特征
1.1 小學生的學習目的。調查結果表明,整個小學階段,主導的學習目的是:大多數為了高分數,不落人后,或為了得到表揚和獎勵而學習。這表明小學生一般還不善于把學習和社會需要聯系起來,其學習目的往往是直接與學習活動聯系在一起的。年級越低,學習目的越具體,學習目的更多地與學習活動本身直接聯系,與學習興趣發生聯系或受興趣的左右。
1.2 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初對學習的外部活動感興趣,逐漸對學習的內容感興趣;就是老師的言談舉止都與小學生是否對你教的學科感興趣有很大的關系。從不分化到逐漸產生對不同學科內容的初步分化。
1.3 小學生思維發展特點。在整個小學時期,小學生的思維逐漸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但仍帶有很強的具體性;小學生的思維由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存在著一個明顯的過渡時期;小學生逐漸具備了人類思維的完整結構,同時這個思維結構也在不斷的完善和發展。
2.培養興趣的方法
2.1 親自動手,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是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而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根據小學生好奇、好動的心理特點,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增加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通過看、摸、折、剪、擺、畫等實際操作,使多種感官一起參與活動,讓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有機結合,促進學生把外界的活動和內隱的思維活動緊密聯系起來,使學生從直觀的操作到形象思維,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強化了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和記憶。既提高了學生的操作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2.2 營造趣味性課堂。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趣味性教學中,組織活動形式多樣與激發學生好奇心理尤其重要。所以,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必須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念,以學生的全面健康和諧發展為重點,以實現學生的人生價值為最終目標,積極認真地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趣味活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這樣,就可以使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充滿趣味與活力,進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比如在教學學生認識"5"的時候,可以數一數自己和同桌的手指,還可以用鮮艷的毛線擺一擺"5"。找一找現實生活中和這個數字有關的內容,輕松自如地學習數學。教學工作者需要認識到數學作為一門理論性強、邏輯性強的綜合學科,光依靠傳統教學意義上的"照本宣科"式教學方法是很難在小學生心底引起共鳴,是難以被小學生所接受的,只有數學知識通過游戲活動的方式呈現在小學生面前,讓小學生參與到活動中,才能實現小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的和諧發展。
2.3 積極表揚和鼓勵。俗話說得好"好娃娃是夸出來的",小學生具有年齡小和爭強好勝的特點以及榮譽感,所以,在教學的活動中,教師要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和優點來加以表揚,特別是后進生哪怕只有一點點進步,教師都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這樣才會使得學生們不斷保持學習興趣。
總之,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應該從多方面入手,多觀察學生的心理活動,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換位思考。學生到底需要什么?喜歡什么?怎樣做才讓他們樂于學習,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一切都要圍繞一個目標,那就是為學生學習創造一個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小學基礎教育網。
[2] 小學數學《新的課程標準》。
[3]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