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嵐
【摘要】小學階段的德育非常重要,對學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而德育的實效性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傳統的德育理念已經難以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因此,小學德育中要以人為本、德以配位,創新德育的理念,確立現代化的德育目標,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關鍵詞】小學 德育 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1-0049-02
1.前言
隨著社會不斷的進步,我國教育越來越重視素質教育,小學教學中要重視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促進學生全方面發展,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實現德育目標。另外,德育教學的實效性是提高學生道德品質的重要標準,小學生的世界觀以及價值觀等都處于發展階段,需要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
2.小學德育實效性教學的現狀
2.1教師與家長忽視德育教學
雖然,德育教育已經提出了很長的時間,但是在我國傳統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多數教師和家長強調學生的成績,忽略了小學生的思想品德,導致小學德育實效性教學難以落實。小學德育教育更多的只是停留在理論層面,部分學校雖然開設了德育課程,但是對于教學的內容缺乏長期性和系統性。
2.2小學生的發展特征
小學生的生理與心理都處在發展階段,思想還不成熟,部分小學生存在較為嚴重的逆反心理。在小學德育教學中,小學生對教師組織的德育活動表現出不關心、不在乎、敷衍等消極情緒。部分小學開展德育教學時,一味的灌輸德育內容,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用,導致學生對德育教學興致不高。另外,部分小學生在校期間能夠表現出良好的道德品質,關心、幫助同學以及熱愛勞動等積極向上的思想品德。但一旦回到家中,對長輩不禮貌,存在貪圖享樂、自私任性等問題。
3.小學德育實效性教學的措施
3.1轉變小學德育實效性教學的理念
小學德育是促進小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保障。學校要轉變傳統德育理念,重視德育工作。教師也要認真研究德育相關政策,樹立積極的德育教學思想。同時,教師要能夠制定現代化的德育目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德育目標不僅要滿足國家、社會的發展需求,同時還要關注小學生的發展需求。另外,小學德育實效性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社會培養創新型的人才。
3.2豐富德育實效性教學內容
德育內容要與時俱進,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德育內容作為德育開展的依據,學校要根據社會的發展,加強對學生理想信念、傳統美德、法律法規等教育外,還要將新時期的價值觀與道德要求傳播給學生,加強網絡道德教育、生命教育、合作教育以及心理發展教育等,從而促進學生人際關系等道德品質的發展,體現出社會發展的特征。
3.3 創新德育實效性教學的手段
小學德育要創新教學方法與手段,注重道德理論學習與實踐相結合,將道德教育落實到生活中。道德來源于生活,同時生活也是體現道德素質的重要場所。小學道德教育中,教師要將道德教育與生活、實踐相結合,通過創設情境等方式讓學生融入到教學情境中,實現體驗式的教學。另外,在小學德育中,教師要接著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等新興技術,運動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豐富教學形式,滿足小學生不同的心理需求,從而使小學德育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說服力,提高德育的實效性。
3.4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小學德育中,教師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對德育實效性教學有著重要的影響意義。首先,教師是小學德育開展中的主要力量,將道德內容傳授給學生,讓學生了解德育知識,形成學生的德育理論基礎;其次,小學是啟蒙階段,教師的自身品德素質將會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造成重要的影響。因此,小學要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德育教師不僅要具備專業的職業素養,同時還要具備積極向上的道德品質,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學??啥ㄆ陂_展教師道德素質教育,另外,要通過激勵機制,提高教師的工作能力與積極性,提升小學德育的實效性。
4.結束語
隨著現代化社會的不斷發展,國家、社會對小學生德育有了更高的要求,小學德育實效性教學能夠促進小學素質教育的發展,促進小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形成正確、積極的道德品質。小學德育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德育實效性教學,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制定科學的德育目標,提高小學德育的實效性,提升小學生的道德品質。
參考文獻:
[1]楊勇,張詩亞.小學德育課程的校本建設[J].課程·教材·教法.2006(12)
[2]陳婷婷.對小學德育實效性問題及對策的探討[J].考試周刊.2012(73)
[3]任偉.對新時期加強小學德育實效性的思考[J].內蒙古電大學刊.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