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強
摘要:素質教育在我國實踐多年,素質教育提倡的就是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能力,并開發學生智力潛能多年實踐證明,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只有遇到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點、實驗現象及生活常識時,才表現的主動去思索、探究。所謂的物理教學生活化,就是以培養學生探究能力來提高各自的學習主動性、學習積極性,提高參與課堂教學積極性為宗旨的一種教學策略。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根據新課改的要求,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中重點難點興趣點,激發學生在物理課堂大膽提問探究,變被動聽課為積極思考,使學生在愉悅的、主動自覺地狀態下,懷著對知識的向往和極大興趣,去探索初中物理學習的有效方法并獲得知識的營養。所以說,物理教學生活化是通往物理學科知識的橋梁,提問探究是掌握初中物理學科有效學習方法的關鍵,只有學生對物理知識有探究興趣了,才是提高學習成績的有效辦法。
關鍵詞:初中物理 教學生活化 實踐
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是現代教學的教學方式之一,它主要是采取物理知識與生活常識相融合的形式來進行學習,讓同學親自動手完成學習任務。物理教學生活化最大的優點就是:改變了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來學習的傳統教學中的弊端,極大地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的探究能動性,對培養學生的積極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非常有利,物理教學生活化教學方式在當代教學中最為有效的學習方式之一。物理是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有著密切聯系的,它包含著了豐富的生活問題和社會問題,具有廣泛的知識性,具有全面性的教育功能,同時還具有實踐與理論的統一性,這些都為開展物理教學生活化學習提供了便利條件。
一、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教學方法
(一)課堂設立與生活相關的情景,活躍課堂氣氛激發興趣
學生只有養成主動觀察生活、主動思考學習的習慣、培養較強的動手能力,才能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在學習初中物理的過程中,首先對物理產生去了解的愿望,再通過興趣的培養,提高了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初中學生處于愛玩愛動的單純年齡階段,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根據所講內容運用形象的比喻或生動的實驗等方法,激發調動學生的愉快情緒和興趣,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例如在講解重力的存在和方向時,將皮球從高處自然落下,皮球豎直向下落,說明皮球受到重力的作用,豎直下落說明重力的方向是向下的。老師可以一邊演示一邊提問題,學生積極琢磨考慮問題的基礎上,也自己動手試驗,這樣學生既動手又調動學生主動思維,在輕松愉快地心情中完成課堂教學內容,又培養了邏輯思維能力,收到良好的課堂效果。
(二)重視生活中物理現象,體現物理與生活緊密相連?
培養具有嚴密邏輯思維,扎實基礎,具有創新能力的物理人才,是初中物理學科的教學目標。這就要求在物理課程講解過程中,通過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實驗探索,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訓練,提高物理知識理解和運用的能力,能夠運用所學到的物理知識解決身邊出現的有關現象,鍛煉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能力。仔細觀察各家廚房里的電飯煲、排氣扇、電炒鍋等用具及物體狀態轉化現象,都與物理中的電學、熱學和力學知識相關。例如:電飯堡煮飯、電炒鍋煮菜、電水壺燒開水是利用電能轉化為內能,都是利用熱傳遞煮飯、煮菜、燒開水的。排氣扇(抽油煙機)利用電能轉化為機械能,利用空氣對流進行空氣變換。煮熟后滾燙的雞蛋放入冷水中浸一會兒,容易剝殼。因為滾燙的雞蛋殼與蛋白遇冷會收縮,但它們收縮的程度不一樣,從而使兩者脫離。用高壓鍋煮食物熟得快些。主要是增大了鍋內氣壓,提高了水的沸點,即提高了煮食物的溫度。在生活中液體遇熱蒸發;雞蛋在鹽水中的漂浮;光的折射現象等等這些生活情景,需要用嚴密的物理邏輯思維來解釋,讓學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邊。
(三)學生是物理課堂的真正主體
常言道:學貴有思思起于疑。有疑問才能有探究的動力,最終才能掌握問題的起源道理。在初中物理課堂上教師要善于創設探究性實驗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頭腦中已存的知識,在自主分析探究新問題的過程中,順利接受理解新知識同時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邏輯思維,除了教學內容和實驗操作以外,教師課前依據大綱準備教案,在課堂上 根據所講內容設計問題,提供實驗材料,負責組織、幫助學生分組討論,邊實驗邊探究,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思考回答問題,老師少講精講,讓學生大膽的把自己的疑問、想法說出來,老師與學生一起共同質疑,共同探討,才能有利于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講解杠桿和輪軸知識時可以以自行車為例,老師提出為什么自行車可以保持平衡?自行車前車把為什么能輕松轉向?剎車閘又是什么道理?控制前輪轉向的杠桿:自行車的車把,是省力杠桿,人們用很小的力就能轉動自行車前輪,來控制自行車的運動方向和自行車的平衡。控制剎車閘的杠桿:車把上的閘把是省力杠桿,人們用很小的力就能使車閘以較大的壓力壓到車輪的鋼圈上。學生在一個個問題引導下,激發對問題探究的愿望,接著老師與學生一起遵循教材要求完成杠桿和輪軸知識的學習,學生通過對自行車的觀察和操作,在實際體會中找到所設疑問的答案。
二、結語
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在初中物理學習過程中,學生只有遇到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點、實驗現象及生活常識時,才表現的主動去思索、探究。根據新課改的要求,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中興趣點,激發學生在課堂大膽提問,變被動聽課為積極思考,使學生們在愉悅的、主動自覺地狀態下,懷著對知識的向往和極大興趣,去探索學習的方法并獲得知識的營養。所以說,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教學方式是通往物理學科知識的橋梁,是否具備邏輯思維是掌握物理學科知識的關鍵,只有培養學生物理邏輯思維能力,才是提高學習成績的有效辦法。
參考文獻:
[1]趙東升.初中物理習題教學生活化情境創設的實踐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
[2]韓光軍.分析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認識與實踐[J].成功(教育),2013,(20).
(作者單位:東方市鐵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