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各種課程改革也如火如荼的進行著,教育也朝著更加注重德智體美勞的方向發展。作為一門以提升學生藝術鑒賞能力為主要目的的基礎課程,小學音樂教學的改革也顯得越來越重要。提高合唱教學的有效性是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改革的重點,但由于當前小學音樂教學中仍舊存在一些問題,使得合唱教學的有效性受到阻礙,降低了教學效率。本文就以這些問題為切入點,進行分析探討,繼而提出關于提高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音樂 合唱教學 有效性
一、目前小學合唱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合唱的積極性差
音樂教學對合唱的定義是:一種對歌唱技巧的練習方式,這種方式應該與實際演唱活動相互結合。合唱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它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和文化素養,也能夠讓學生通過合唱來增加團隊協作能力。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的性格差異和自身音樂條件上的差異,使得實際生活中所能接觸到的優秀的合唱作品較為稀少;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還沒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還不懂得表達自身對于音樂的喜愛程度,不能清楚地理解合唱的含義,只是把音樂課當成除語文、數學課程之外的休閑娛樂課。由于合唱對學生的協調性和音色要求較為嚴格,使得學生在合唱課堂上花費太多精力,卻可能并不會獲得他們所期望的效果,減少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逐漸的對合唱不感興趣。
(二)教師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
學生對于合唱的理解不太深入,在學習合唱過程中主要是根據老師的教學進行學習。由于學生在音色和音樂基礎上表現的各不相同,教師在教學時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教學方式過于形式化,對學生的要求較低,一般只是講解一點較為簡單易懂的知識。例如,在講解聲部相關的知識時,教師往往會把多聲部的教學當成單聲部,或者教師為了省事,直接對這方面的教學內容進行省略。由于在小學的課程安排中,音樂教學所占的課時比例較小,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教師的注意點都放在了教學的效率上面,而忽略了學生對于音樂合唱的學習的掌握情況。合唱教學又是一門需要教師的細心和耐心來進行教學的學科,但由于實際情況的限制,教師往往會忽略對學生合唱技巧的培養,類似于對學生語文和數學這種基礎學科的教學,教師以自己的講解示范為主,而沒有強調學生的參與學習,使得教學效果不能達到預期。
二、提高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對小學生進行音樂合唱教學時,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轉變自己單一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給與學生參與的機會。由于在平時的課堂中,要求學生進行合唱的曲目數量有限,教師在教學時一般采取的是獨唱和齊唱的方式,小學生具有好動的天性,學習的主動性還沒有完全形成,在教師對獨唱教學的示范過程中,學生會漸漸失去興趣,心思也不再集中于課堂學習中,甚至是開始于同伴嬉戲打鬧,影響課堂教學秩序。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及時轉變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采取播放優秀的音樂歌劇視頻給學生看,讓他們通過是視頻中的合唱形式更加了解合唱的這種音樂表達形式,更加積極地參與到音樂合唱的這一學習中來。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中利用多媒體的音頻技術,適當的插播一些音樂合唱去曲目,這些曲目既要生動活潑,積極歡快,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給他們營造出一種音樂學習的氛圍,提高他們學習的樂趣,讓他們潛移默化的提高對音樂合唱的認識。
(二)教學要由簡到繁,循序漸進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一個有簡單到復雜的過程,在小學音樂合唱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條件的差異和教學課時的限制,教師的教學計劃往往不能得到較好的實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由簡單開始教學,逐漸提升教學的難度。例如,在剛接觸到教材時,教師可以先根據教材里的曲目制定教學安排計劃,教師應該首先挑選出比較容易的合唱曲目,有簡單入手,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開始能很快就掌握到教師的教學,對音樂合唱的學習會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也為接下來的學習打下基礎。
(三)培養有效的音樂合唱技巧
不同于語文和數學這種常識學科的學習,音樂合唱教學對學生的合唱技巧要求較多。在實際教學時,教師不可因為過于追求教學效率而忽略對學生的基礎技巧的培養。俗話說得好:“萬丈高樓從地起?!痹趯πW音樂合唱的有效性探索的過程中,人們普遍得出培養有效的音樂合唱技巧是提高音樂合唱有效性的重要內容。其中重中之重就是培養小學生的發聲練習。教師在教學時應該注重學生的發聲技巧訓練,由于這一過程對于小學生來說是枯燥乏味的,教師應該在教學時注重增加教學的趣味性。例如,教師可以通過進行學習小組的劃分,使學生可以在小組成員的共同糾錯,相互鼓勵下完成發生練習;教師也可以利用視頻教學,讓學生根據視頻中形象生動的畫面來進行發聲練習。
當然,提升合唱有效性教學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提高學生的音準。音準的好壞關系著合唱的效果好壞,小學生對于音準這種概念大都比較陌生,教師可以采取生動形象的比喻來使學生理解音準這一概念。在教學之外,教師應該走進學生,給與他們及時正確的指導,了解每個學生的嗓音特色,并及時糾正他們在合唱中的不良的習慣。就目前階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比較傾向于采用達爾文手勢來糾正學生的音準,為了提高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可以多利用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音準和音高。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器樂設備幫助小學生提高音準,利用視頻教學也是一個有助于提高音準的好選擇。
三、結語
綜上所述,提高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充分認清各種不利因素和有力因素,要積極地分析現存的教學問題,改變自身的教學方法,以增強學生學習的學習興趣為主,由簡單入手,幫助學生打好基礎,以此來提升音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周雪玉.試論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07).
[2]劉春娥.淺談質量評價體系在小學音樂課堂的運用[J].黃河之聲,2009,(08).
(作者簡介:朱海芳,在廣東省河源市東源縣第一小學任教,職稱:小學音樂高級教師,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