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軍
【摘要】在社會科技的不斷發展下,網絡教學被廣泛的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在網絡技術的應用下,網絡協作學習發展成為一種重要的課堂教學方式,能夠充分發揮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文章根據網絡協作學習的內涵和特點,具體分析如何將網絡協作學習應用到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
【關鍵詞】網絡協作學習 高中信息技術 課堂教學 應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1-0136-02
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注重實踐性操作和工具的結合,主要教學目的不僅是讓學生掌握充足的計算機理論基礎知識,而且更為重要的是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 提升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想要提升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果,需要利用網絡技術實現協作學習,在協作學習中全面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高中信息技術學習。
一、網絡協作學習概述
(一)內涵
網絡學習是將協作學習和網絡技術進行充分結合,在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作用下,讓兩名或者兩名以上的學術針對同一種學習任務進行學習,從而加強對學習內容的理解。網絡協作學習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更多的資源信息,對提升學生創造力和想象力發揮了重要作用。網絡協作學習的組成包括基本學習設施、學習資源、學習平臺、學習工具等。
(二)特點
第一,網絡化協作學習能夠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豐富的資源支持。網絡協作學習中涵蓋了大量的學習資源,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為他們提供多樣化的學習形式。學生通過網絡能夠獲得自己的學習資源,提升學習創造力。第二,網絡協作學習加強了學生的學習體會,為學生的學習創造了真實的情境。第三,網絡協作學習加強了學生之間的 溝通交流,在網絡聊天室、電子郵件、論壇的作用下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學習交流。第四,網絡協作學習能夠培養學生學習的綜合能力,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在網絡協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利用計算機操作系統多渠道、多方式的獲取自己學習所需要的知識,在無形中提升了自己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和計算機綜合素養。
二、網絡協作學習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一)網絡協作學習平臺的創建
網絡協作平臺的創建要以協作學習為基本核心,以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內容為框架,根據課本的章節安排將各個章節的內容串聯在一起,形成一種超文本鏈接,具體的內容包括以下幾部分:第一,網絡協作學習平臺需要以文字的形式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內容進行介紹,加強學生對這門課程的了解。第二,網絡協作學習平臺要包含完善、豐富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知識內容,并根據學科知識特點對涉及到的知識點內容進行歸類處理,從而讓學生利用網絡自主學習的時候能夠更好的理解這些知識,在平臺上實現信息技術學習資源的共享。第三,網絡協作平臺中包含交流工具,能夠讓學生借助交流工具將自己學習中遇到的難點問題及時交流,在協作中解決學習難點。第四,網絡協作學習平臺上具有專門化的練習題,能夠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之余,根據自己學習的情況進行習題的練習和測試。第五,學生可以將自己完成的作業上傳到網絡協作學習平臺上,讓其他同學評論自己的作品,在點評和交流中進一步促進自己的學習。第六,網絡協作學習平臺擁有實用工具,能夠輔助學生的學習,具體包括個人網絡硬盤、在線編輯器等。
(二)網絡協作學習平臺上的學習方法
第一,網絡協作學習平臺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具體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需要,明確教學任務,以分組的形式引導學生 學習信息技術知識。第二,學生根據教師安排的任務,借助網絡協作學習平臺查找自己學習所需要的資料,自主完成學習。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如果出現了學習問題,學生可以通過平臺展開小組討論,實現小組成員之間的共同進步。第三,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協作學習平臺記錄自己的學習情況,方便教師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從而更好的指導學生的復習。第四,在完成一系列的學習之后,學生可以將自己的學習成果發放到網絡協作學習平臺上,讓其他人對自己的作品進行指導評論,從而發現自己學習設計存在的不足,進一步促進自己的學習。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和工具性結合的課程,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能夠提升學生應用計算機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計算機綜合素養。為此,教育部門需要加強對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重視,而網絡協作學習能夠有效提升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效率,促進學生學生的深化發展,表現在網絡協作學習平臺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豐富的資源、幫助學生及時發現自己學習存在的問題、為教師的教學活動提供重要的意見指導。網絡協作學習對教學過程的各個細節問題要求很高,更需要教師和學生加強重視,在應用網絡協作學習平臺的同時能夠做到趨利避害,從而更好的發揮出網絡協作學習平臺的作用,促進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
參考文獻:
[1]王梅.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網絡協作學習平臺的研究與設計[D].山東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