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景方
【摘要】現階段,學生的生活方式出現了一定的偏差,培養學生的積極生活方式對于家庭和社會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學校要通過各種方法使學生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有一個樂觀的心態、有一個堅韌的品質,這樣才能適應社會和國家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培養 學生 積極 生活方式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1-0186-02
現階段,由于每個家庭只有一個孩子,所以家長對他們十分寵愛,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導致他們缺乏良好的生活習慣,沒有進取心以及吃苦耐勞的精神,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承擔著實現社會主義建設目標的重任,如果他們不能夠獨立自主、積極向上,那么勢必會影響國家的發展、民族的昌盛。
一、積極生活方式的表現
1.具有一定的生存能力。表現為能夠做到基本的獨立生活和自理。如自己能夠起床穿衣洗漱、自己能夠整理書包衣物、自己能夠洗衣做飯、自己能夠上學下學等等,也就是說當父母及其他長輩不在身邊時,自己能夠很好的照顧自己。
2.具有一定的做事能力。表現為能夠用恰當的方式完成相應的任務。如能夠幫助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在學校會完成一些勞動任務等等。
3.具有一定的認知能力。表現為解決問題肯動腦筋,善于觀察周圍事物和現象并能夠進行思考、提出各種問題,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對自己的學習任務能夠積極主動、獨立地完成。
4.具有一定的共同生活能力。表現為富有愛心,愛父母、愛老師、愛同伴;富有同情心,樂于幫助學習和生活上有困難的人;喜歡和別人相處,有禮貌,懂謙讓,不以自我為中心;能夠清晰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情感;能識別和玩安全性的游戲等等。
二、培養學生積極生活方式的策略
1.讓學生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身體健康是積極生活方式的前提和基礎,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只有擁有一個好的身體,才能精力充沛地做好其它事情。首先,在飲食方面,讓孩子營養均衡。小學生正是身體生長的旺盛期,各方面都需要補充營養,否則身體就會感到乏力,做事就會力不從心。家長和學校要合理的搭配飲食,讓孩子每天都能夠汲取到相應的營養。當然,對于偏食的孩子,要努力采取一定的方法糾正其偏食的毛病。其次,在生活方面,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一要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良好生物鐘的養成可以減輕大腦的負擔,使大腦更有精力去做更多的事情;二要讓孩子有計劃的做某些事情。比如幾點起床、幾點寫作業、幾點出去玩、幾點睡覺等等,這樣既能保證效率,又能讓孩子除去拖拖拉拉的不良習慣;三要加強鍛煉。讓孩子多參加一些有利于身體健康和思維能力提升的體育鍛煉,比如一些社會活動和跑、跳、體操等等一些活動和游戲,既加強了體質又增強了智力。
2.讓學生有一個樂觀的心態
人的情緒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的生活,以樂觀的態度對待生活,一切事情就會向著好的或者成功的方向發展,反之,則相反。所以一定要培養學生擁有一個樂觀的心態。首先,教師對待生活要有一個樂觀的態度,然后要以身帶動,以身作則,用自己的樂觀情緒和方式去向學生展示積極的精神面貌,影響和帶動身邊的學生,讓學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學生的模仿能力是極強的,通過教師的這種積極樂觀的影響,他們的情緒也會被快樂調動起來,久而久之,樂觀的心態也會形成。其次,教師要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讓學生感受到生活的樂趣和意義。學生具有好奇心而且喜歡動手去滿足自己的好奇心理。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種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讓他們在親身經歷、感受的過程中獲得對積極生活方式最真實的領悟。再次,教師要通過班級環境的創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心態。教師要重視班級的文化建設,在創設班級環境時要將積極的理念融入其中,為學生提供一個充滿正能量的班級環境,使學生時刻感受到樂觀氣氛的存在。
3.讓學生有一個堅韌的品質
現在的學生普遍都有這樣一個特點,缺乏頑強進取的精神和耐挫的能力,一遇到困難挫折或者放棄,或者精神不振,或者悲觀沮喪,甚至不珍惜自己的生命。那么教師要通過各種適當的方式對他們進行心理輸導和教育,讓他們能夠正確的對待成功和失敗,學會自我調節,從而使他們漸漸的養成堅忍不拔的意志力和較強的耐挫能力。
總之,培養學生積極的生活方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學校、家庭、社會三者的合力,家長或者父母和社會也要積極配合學校的措施,才能更好的培養出一個身心健康、品質優秀的合格學生。
參考文獻:
[1]常穎.小學生積極生活方式的培養[J].現代教育科學,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