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時攀
摘要:傳統概念下的政治教學,多數采用了強迫記憶的方式,使得學生對政治課程的認識停留在一個抽象、乏味、難以接受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進行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知識的認知程度便可想而知了。如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改善學生學習的方法,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等問題現今已經成為教師所關注的重點。
關鍵詞:初中政治;教學;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041-02
在教學過程中,巧設生活場景,用生活化的思路去叩開學生理解的閘門,從而培養學生對政治知識的發散性思維。要從學生實際出發,研究學生的需求,把提高創新能力的教學目的與學生的需要結合起來。這樣,政治課教學才能充滿生機和活力。
1.創設課堂教學環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在學習知識時會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所以教師應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創設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環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獲得最大的發展。具體來說,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
1.1 教師要注意課堂氛圍的渲染。初中學生具有感性思維強的特點,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通過運用小品、圖畫、視頻、音樂、演講等直觀手段來渲染課堂,使學生獲得具體的感受,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學習知識,發展自己的能力。例如,在教學"奇妙的情緒"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表演,模擬不同情境下的情緒感受。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還能讓學生在模擬中獲得親身的體驗,使學生對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又如,在教學"開放的中國走向世界"這一內容時,教師可給學生播放上海世博會的圖像,給學生介紹中國主題館的意思以及里面展出內容,強烈的色彩、精彩的展演、細致的介紹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真實感受到中國對世界的平等、開放、參與的態度,激發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自尊心,從而使學生為建設偉大的祖國而努力學習。
1.2 教師要選取鮮活的材料創設情境。在教學政治時,教師需要結合新近發生的國內外重大事件,創設熱點問題情境,采用把教材中的知識和社會熱點有機結合的方式,處理好理論知識的現實問題,從而使政治教學貼近社會、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為學生所喜歡。這樣做不僅能使學生在課堂上充滿靈性地感悟,樂此不疲地探索,充滿激情地創造,還能鼓勵學生思考探究,點燃激蕩學生思想火花,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實現有效學習。例如,在教學"傳承民族精神"這一內容時,教師可先給學生播放關于"5·12汶川大地震"的視頻資料,然后提出如下問題:"積極組織抗震自救的災區人們身上體現了什么精神?""從四面八方奔赴災區的志愿者身上體現了什么精神?""為救助被埋群眾把個人安危拋之腦后的人民子弟兵身上體現了怎樣的精神?""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紛紛的慰問和物資支援又說明了什么?""我們各位青少年應該為災區人民做些什么?學習他們精神應該怎樣落實到平日的學習和生活中?"這樣的提問不僅能使學生深入思考問題,還使得學生對于民族精神有了深刻、具體的感知,使學生更加熱愛祖國,更加想建設好祖國,并獲得了更強烈的學習動機。
2.新課改中教學模式與教學手段的變革
首先,重視探究性教學與學生的實踐。政治知識本身就具有豐富生動的實際內容,而表現它的語言、文字則是抽象簡單的。學生所學教材。只是由語言、文字所匯集成的書本知識,這就要求學生不論學習什么知識,都要透過語言、文字、符號、圖表把它們所代表的實際內容想清楚。
作為中學生的學習,讓他們的學習豐富起來,必須從實際中去體會,否則學生只圍著文字符號轉,會越來越枯燥,甚至厭學。實踐的形式是多樣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探究性學習。所謂探究性學習,即從現實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于學術(或科學)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
開展探究性學習有助于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變"死記硬背"書本知識的學習方式為通過各種"實踐"培養能力的學習方式,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在做中學"、"在嘗試中學""在玩中學"等新型的學習方式,扭轉過去那種只注重書本知識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能夠在各種實踐活動中領會和學習政治課所倡導的做人道理。
其次,運用情感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機遇常給有準備的人",要做好契機教育,就要做教育的有心人,要有對教育事業的忠心和對學生的愛心,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敏銳的教育感知能力。只有細心觀察,敏銳捕捉,才能在各種現象和信息中提煉真正的教育契機。
再次,信息技術在政治教學中的運用。信息技術必須與學科相整合,必須與教學相整合。已越來越成為同行們的共識。思想品德課極強的現實性與時代性,要求其教學必須"與時俱進",隨時根據社會的發展,特定的教學情況及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而重新調整、優化組合。因此,以靈活的"教學內容"要素補充相對固定的"教材"要素是一個必然結果,而"信息"要素的加入,為思想品德課在現代化教學環境下注入"新鮮"的活水和血液。也為"教學內容"的調整組合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材料。
綜上所述,政治教學本身就是需要教師認真學習的課程,教學方法只是培養學生的一種手段,學生懂得高效的學習方法和掌握對人生的認知規律才是政治教學的最終目的。只要我們用心去體會,不斷地總結教學方法,我想每個教師應該都可以在政治教學中找到自己的教學特色,我們的教學質量也會隨之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