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蘭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比绾卫秒娊堂襟w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使其真正發揮其工具性的作用,是教師一直探索的問題。
關鍵詞:教學實踐;電教媒體;培養
教學實踐證明,在教學中引入電教媒體可以創造出生動、活潑、愉悅、高效的課堂教學氛圍,從而更好地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下面就如何利用電教媒體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談點粗淺的體會。
一、利用電教媒體,創設樂學條件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利用電教媒體創設情境,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從而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這是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目的的前提和保障。例如,在學習《月光曲》一課時,可以先放《月光曲》的錄音帶,待鋼琴曲結束,教師導入新課:“同學們,剛才聽的這首優美的鋼琴曲就是德國著名的音樂家貝多芬創作的《月光曲》,關于這首曲子的創作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呢。你們想聽嗎?下面我們就來學習《月光曲》一課?!贝藭r,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起來,想馬上了解故事,這就為以后的學習打下了基礎。教學中利用電教媒體,能夠創設激發學生興趣的情境,從而改變枯燥的傳統教學模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利用電教媒體,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充分合理地運用電教媒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等多種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多方面素質。電教媒體的引入,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變為了真實可感的畫面,將復雜的情感變為了動聽的音樂,學生在眼看、耳聽、腦想、口說的過程中,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等多種能力都得到了訓練和培養。在講授《鳥的天堂》的第二課時時,在講解榕樹的特點時,我播放了大榕樹的錄像,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然后說說榕樹的特點。這樣,使從未見過榕樹的學生直觀感受到榕樹大和美的特點。在講鳥的特點時,我引導學生配合悅耳的鳥叫聲來朗讀相關段落,使學生興味盎然??v觀整節課,學生的多種能力得到訓練,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師生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電教媒體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視。
三、利用電教媒體,實現德育、美育目的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痹谛W語文教學中,適時引入電教媒體,會使德育、美育于潛移默化中得到落實。這樣,就改變了長期以來的刻板、生硬的說教,開辟了自然中完成德育、美育的新路。例如,在講《桂林山水》一文時,教學中我播放錄像片《桂林山水》,使學生同作者一起游覽桂林,學生從中自然感受到祖國大好河山的壯美,熱愛祖國大好河山之情便油然而生了。又如,在教學《飛奪瀘定橋》一課時,我引導學生觀看“奪橋”的一段錄像,學生從錄像中感受到了紅軍戰士英勇無畏的革命氣概,從而感受到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以上以《月光曲》《鳥的天堂》《桂林山水》《飛奪瀘定橋》等語文教材中的經典篇目為例贅述我的觀點,是因為很多寫景、記事、具備鮮明時代背景的文章都是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非常適合的題材。其實,還有更多的經典名篇也一樣適合電教媒體來輔助和推動教學的進行和發展。作為教師,應該更加細心觀察、用心品讀,讓語言文字真正和電教媒體有機結合,更加完美地把學科融合,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
信息時代,能夠熟練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來更好地輔助我們的教育教學,已經成為時下一名教育工作者必備的素質和要求。在這個電教媒體和學科教學整合早已融入教學生活的時代,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更應該靜下心來,潛心思考我們應該如何利用這樣的新技術、新手段,把我們的語文教學更好地呈現給我們的孩子們。尤其語文教學是一個豐富多元、聲情并茂的學科,更適合運用多種手段輔助文字意境和文章情感的鋪墊、理解、聯想和拓展。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利用電教媒體讓孩子從具體的畫面和形象來感知,更有利于激發學生對語文的興趣,而且降低了語文教學的難度,孩子們更有自信學習語文。所以,語文教師在傳授每一課之前,都應該做更多的準備工作,也真正讓PPT課件、電子白板等電教媒體這樣的信息技術手段在我們的語文教學導入環節、識字環節、鋪墊環節、品析環節、展示環節、總結環節等,真正發光發亮,起到點石成金、畫龍點睛、錦上添花的作用。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適時適當地引入電教媒體,會使小學語文的教學目的得以更好地實現,使其工具性作用得以真正發揮。如何更好地發揮電教媒體的作用,使之更好地為小學語文教學服務,將是我們進一步探索的問題。
參考文獻:
[1]王茹.淺談使用電教手段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4).
[2]吳曉銀.有效運用電教媒體 優化語文課堂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6(7).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