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高人民法院于2004年、2011年先后頒布婚姻法的司法解釋(二)和(三),這當中完善了許多關于財產方面的法律條文。本文將從經濟學視角入手,分析當前婚姻法在實踐過程中所產生的相關問題,并對婚姻關系解除后夫妻雙方財產的分割、子女的撫養權及監護權等問題進行新的討論。在婚姻法的教學過程中,也應該隨著當前不斷涌現的新問題而進行改革和創新,并將這些問題放置于經濟學的角度下進行研究,為未來我國婚姻法的教學提供改革思路和創新方向。
【關鍵詞】經濟學 婚姻法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3-0021-02
婚姻法是我國憲法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法律分支,而婚姻法同其他法律一樣,是在完善的過程當中。隨著2004年、2011年最高人民法院先后頒布了《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即為新婚姻法的頒布增加了若干項條例,并且對于婚姻財產等涉及到經濟方面的問題做出了明確的規劃,完善了目前我國婚姻法方向法律法規。此舉在很大程度上推進了我國婚姻法的改革和發展,做到了完善我國相關法律的進程[1]。然而隨著婚姻法的新解讀和新條例的辦法,其涉及到的方面尤其是經濟領域的擴大,為新婚姻法下的教學提出了改革要求。并且強調了個人財產的重要性。為此本文通過經濟學視角,研究目前的新婚姻法的相關問題和研究,并且結合我國婚姻法教學方面進行改革,推進我國婚姻法完善和相關法學教育工作的進步。
一、新婚姻法
新婚姻法即為《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其中強調了婚前財產的明確劃分,對于婚前財產的所有方提出了較高的保障。尤其是第十條:夫妻一方婚前簽訂不動產買賣合同,以個人財產支付首付款并在銀行貸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財產還貸,不動產登記,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離婚時該不動產由雙方協議處理。以及第十二條:婚姻關系存續期間,雙方用夫妻共同財產出資購買以一方父母名義參加房改的房屋,產權登記在一方父母名下,離婚時另一方主張按照夫妻共同財產對該房屋進行分割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購買該房屋時的出資,可以作為債權處理。而這些對于在財產方面的明確劃分的新的條例還有許多。從新婚姻法頒布來看,對于目前婚姻關系雙方的個人財產的劃分將更加明確,并且法律保護個人財產不受他人損害的原則施行的也較為準確。而在新婚姻法頒布來看,對于社會上許多的適齡青年產生了新的婚姻關念。經過調查發現,當新婚姻法頒布以來,長久以來維持的婚姻觀念得到了很大的變動[2]。
二、調查結果
在以往的婚姻觀念中,經調查有高達75%的男性是比較支持“裸婚”的方式,而只有38%的女性可以接受這種方式。經過調查發現大部分的女性在婚戀過程中常常將自己處于一個弱者的地位,認為組建家庭的房產或其他財產都應該由男方來支付。而隨著2015年的新婚姻法公布出來之后,其明確的劃分婚前財產和婚后共同財產,并且明確在婚姻關系解除后對于婚前財產,另一方不具備瓜分條件等明文規定之后,大部分青年男女已經不再認可以往的男方承擔一切的婚姻觀念了。其中情感專家龔海燕說到,“新婚姻法使得女人無法從婚姻關系中獲得男方房產的所有權,其次就算是再婚后沒有付首付只是共同還款也無法獲得房產的所有權。這是對女人應該獨立和自主的一次提醒。”
該調查認為,新婚姻法司法解釋中房子“誰買就歸誰”似乎有些過于簡單,假定感情破裂,那么婚姻內女方原來抱著“沒有人了,還能落下點財產”的想法將會破滅,這只會讓婚姻中的女人出于安全感,更多與男人爭搶社會地位和資源,所以全職太太會變少。面對家庭、職場的雙重壓力,女人結婚的動力也會減弱,晚婚、不婚者也可能增多。而這也為經濟學觀點進行解讀提出了相應的要求。
三、經濟學下的新婚姻法
通過對于經濟學的思考,研究在新婚姻法當中所提出的相關法律規定,提出其在新婚姻法當中存在著許多意義,以及婚姻合同的相關解讀。
1.適用婚姻法的意義
(1)婚姻形式上的意義
首先在我國婚姻法當中解釋的婚姻形式主要分為三種,為同居型婚姻、契約型婚姻、無過錯型婚姻。而這些婚姻形式都有著相對應的男女雙方情況。
其中同居型婚姻則是對于永遠或者是暫時不想結婚的男女雙方所適用的。其在法律上不享受婚姻法的相關規定要求,而是在同居時間達到5年以上或者是兩人生過孩子之后,才開始具備婚姻法的約束效果。而在平常的生活當中,雙方并沒有嚴格意義的家庭責任和市場分工的規定,兩人只是各自從事自己的事業,對于財產沒有明確的糾紛,而出現關系破裂之后也可以利用普通的合同法來進行相關細節的處理和調節工作。而在目前我國同居未婚男女人數也是非常的多,在法律上其個人財產還是應有個人自己支配,另一方不具備參與私人財務狀況的權利,而出現了兩人在私底下的相關經濟活動,出現的糾紛依靠合同法進行解決即可。
契約型婚姻則為男女雙方到民政局等級,正式成為夫妻關系,受到婚姻法相關法律的約束。而其主要強調的是在解除婚姻關系時需要提出離婚的一方提供另一方過錯的證據和要求。而在沒有過錯或是無法提供證據的情況下,進行單方面的離婚訴訟的時候則需要提供兩人分居時間達到兩年的證據,其才可以進行離婚手續的辦理。而在其財產上的分割則需要根據有無過錯的原則進行適當的財產分割工作。如果其中一方存在過錯,那么在進行財產分割的時候有過錯方可能無法或者少量的獲得共同財產,如果僅僅因為感情破裂因分居兩年以上而離婚,將會根據雙方經濟情況和其他因素進行合理分割。但是對于婚前財產和雙方個人財產,不管有無過錯,另一方都無法獲得。
無過錯的婚姻形式是目前較為普遍和大眾的婚姻形式。而且這種婚姻形式也是受到婚姻法的相關法律約束的。這種形式的主要表現為雙方在市場上都有著自己獨立的工作和經濟收入,或是一方承擔家庭工作一方承擔經濟收入的分工工作。而且面對的普遍人群為希望獲得子女而沒有子女的家庭情況當中。如果需要解除婚姻情況,對于有無過錯的討論可以省略,而單方面的請求接觸婚姻關系則需要證明雙方分居已經滿一年。在財產分割上也要求根據婚前財產和婚后財產的明確劃分進行分割。
(2)財產與撫養權分配上的意義
根據經濟學相關的觀念相結合,對于新婚姻法當中的財產權分配和撫養補償都做出了新的解釋。其中如果夫妻雙方解除了婚姻關系,而一方正好在經濟上存在困難的情況或者無法生活的現狀時,另一方需要進行經濟援助,其中可以用住房或撫養費的方式來實現。而且就算一方不愿意履行幫助義務可以利用法院來進行強制執行而履行義務。而在于財產分割的解讀上會與撫養不差有所不同。首先在合同上,婚姻法的規定給予了男女雙方最大程度上的自由,可以利用書面的形式來進行婚前和婚后財產的劃分。而法院判決婚姻雙方接觸婚姻關系后根據雙方的個別情況和子女撫養方進行有差別的財產分割。所以可以看出在進行財產分割的過程中并不是進行平均性質的分配的。
而在以上的三種婚姻關系形式當中,最為特別的就是同居關系的婚姻形式。這種一般情況下不受到婚姻法約束的婚姻形式沒有對男女雙方的家庭分工做出明確的規劃,所以對于男女雙方的財產也沒有共同財產的嚴格要求,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認定雙方不具有共同財產,所以在出現關系破裂這種情況時,對于雙方的財產分割只需要根據各自擁有的財產并相應的判給擁有方即可,沒有過的麻煩。而無過錯的婚姻形式當中,財產分割只需要依照婚前和婚后所簽訂的相關協議,根據協議內容進行分割即可,而沒有在協議內容中的財產部分根據平均分配或是酌情分配即可。契約型是的婚姻關系財產處理辦法與上面的相同,基本上都是依照婚姻法的相關內容進行分割即可。
(3)子女安排上的意義
子女和財產不同,很大程度上對于子女的監護和撫養義務的劃分和規定都是依照具體情況來進行的。而且在三種關系當中對于子女的歸屬和撫養也有著不同的要求。在同居型的婚姻關系中其實是不存在孩子的,這種關系里不具有孩子的因素,為此由于某種原因或者現狀有了孩子,這種婚姻形式則發生了改變,轉變為了無過錯形式的婚姻。為此當雙方出現關系裂痕不得不進行離婚或者是接觸婚姻關系的時候,也應該按照無過錯婚姻形式的相關規定和法律條例來進行孩子安排問題的解決。根據我國的婚姻法相關規定,孩子處于哺乳期需要母親來行使監護權,而不在哺乳期則有雙方協商決定,如果協定不能雙方滿意或者達成需要法院根據雙方各自的具體情況來酌情判決。而在契約型婚姻中男女雙方都具備同等條件的子女撫養權,而子女相較財產是不可分割的部分,所以在判決中會更多的根據雙方的經濟狀況和監護能力來考慮。而且另一方也需要對撫養方提供撫養費。
2.經濟學適用在合同上
結婚證書在正式頒發之后也決定這男女雙方正式簽署婚姻關系合同,在法律上雙方屬于合同中關系。然而婚姻合同和一般性的商業合同不同,其具備這很強的認為感情因素在里面。經過調查在再婚市場中,女性是弱勢群體,并且具有很強的不穩定性。而且在婚姻中存在著互助、互信、互利的精神元素所在。然而婚姻關系中也不能保證一方是存有不正常的婚姻態度,或是說存在著利用婚姻關系進行欺詐行為。所以在雙方進行婚姻生活之前,簽署婚姻合同和相關的協定時都要對各自的經濟狀況、社會地位、生活情況如實匯報。而且婚姻法的規定和約束以外,一般性的合同法在某些情況下也可以進行干涉和執行法律規定的能力。為此在經濟學中應用于婚姻法合同解釋方面需要加強對于自身經濟狀況的真實反饋,強調雙方的可信度。
四、經濟學視角進行婚姻法教育改革
婚姻法的教育改革在一般性方面與其他法律教育改革都存在著一定行的同一性。都是從教學形式和教學理念以及教師方面進行改革,這里就不多贅述。而在經濟學視角下進行新婚姻法教育改革則需要加強對于財產的分割和相關的判決加入到婚姻法教育當中。在教育中強調對于學生的財產識別和分配能。首先要深入了解新婚姻法的相關法律內容,并且加強學生對于社會經濟中各個行業收入都有所了解。因為在處理離婚案件當中,涉及到財產分割和子女撫養的問題上都需要考慮到雙方的經濟實力和生活環境等因素。所以加強學生市場經濟概念尤為重要,這也是新婚姻法中所要求的一部分。再通過普通性質的教育改革之后,要對學生對于在案件中婚姻雙方的經濟進行足夠的分別和合理的分配,都需要利用到經濟學。雖然不需要學生過多的深入了解,但是加強學生的財產概念是新婚姻法教育改革的重點[3]。
五、結論
在新婚姻法當中著重強調的就是財產及子女的撫養問題。其中特別強調了婚前財產和婚后財產的區別,并且在分割中婚前財產不計算在分割的財產行列當中。本文通過對于新婚姻法的相關論述,分析目前婚姻法當中存在的經濟學意義,為此加強在婚姻法教育當中對學生所需要注意的部分,將重點從法律條文規定和婚姻雙方財產相結合的改革理念。以此也是加強目前我國婚姻法的完善和婚姻法教育體制和內容的完善。
參考文獻:
[1]金晶.經濟學角度下中國婚姻法的改革分析[J].法制博2015,10(7):95-96.
[2]郁光華.從經濟學視角看中國的婚姻法改革[J].北大法律評論,2007,6(2):412-432.
[3]李欣.婚姻法課程設計與教學模式改革[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1(2):120-121.
作者簡介:陰趙丹(1983-),女(漢族),山西運城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民法、行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