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鳳
【摘要】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也逐漸受到重視。用生本教育理念指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能夠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提供可操作性指導意見,教師由傳統的知識灌輸者轉變為資源開發者,由此實現閱讀教學的內容生活化、教學方式多樣化,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也會明顯提升。
【關鍵詞】生本教育理念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4-0060-02
生本教育理念下,教育以學生為本,并實現“師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過渡,以實現學生更積極、更主動、更活潑的發展。閱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有著獨特的教學價值。生本教育理念主張語文閱讀教學要強化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從具體的操作實踐中來看,可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程滲入符合兒童心理特征的資源,新穎、多變的課堂資源不但符合孩子的心理需求,更能滿足他們的好奇心,也能有效把握閱讀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目標的平衡。
一、從生活、生態、生命全方位把握教學內容,確定教學目標
從生活、生態、生命全方位角度確定教學目標,首先要根據學生角度進行教學內容定位。生本教育理念下閱讀教學目標應是從學生角度進行制定,而不是從教師角度,只有站在學生角度,才能最大程度的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刺激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其次,通過對文本與生活聯系的有效挖掘,能夠在教學中很好的對生活進行體現。從這個角度理解閱讀,可以將其視為生活的反映,對于文章中的語句、內容,通過生活能夠進行很好的解釋,這種方法增強了對文本內容理解的靈活性,較于簡單的、機械的記憶方式能夠實現更好的記憶效果。
再次,應該設定動態的教學目標。在設置閱讀目標時,不應該規定死標準,這會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產生限制,也不利于依據課堂情況對教學目標進行調解。動態的教學目標使得課堂內容更加的豐富、有張力,應該明確教學目標的制定是為了使得教學目標更加生動的呈現。
二、“生本”融入教學環節
首先,對于文本應該進行個性化的解讀。面對同一篇閱讀文本,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一個教師只要深入文本都會有不一樣的解讀,不同的學生對于文本的理解是存在區別的。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必須對課標進行認真的鉆研,對于每一部分內容應該完成的課程標準要求以及其在學生知識結構體系中發揮的作用都應該能夠明確把握,此外,還需要教師對課堂中的閱讀文本進行個性化解讀,合理地把握文本的空白點、反常點、感情點。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式學習實現對閱讀文本大部分內容的理解,然而,其中有一些關鍵點是學生依靠自身能力難以有效掌握的,此時就需要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
其次,創設情境,引入課題。話題是具體的,是課文內容的核心。在情境教學中,學生可以自由的發表自己的看法,通過該環節,學生能夠獲得更多的自我表達機會,能夠闡述自己的觀點,進而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
三、走進課文,品讀細節
(1)自讀自省。自讀自省是給學生劃撥充分的時間進行閱讀思考,引導學生細讀課文重點段落,并根據提示,深入思考,勾畫批注,引出自己的見解。學生在閱讀文章時,將自己的感情理解有效的融入其中,并加以適當的動作配合,能夠將自己對文章的理解更加充分的展示出來,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也得以進一步加深。
(2)小組合作。在教學準備中,教師可以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進行分組,在小組合作形式下進行探索、交流與合作的學習方式,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條件。小組合作的目標一定要明確,并多給他們一些時間,比如哪部分學生負責組織發言、哪部分學生負責深入陳述,哪部分則負責課外資源補充,這樣才能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3)突破細節,領悟內涵增強學生、文本、與教師三方之間的積極對話,學生能夠對所學知識進行更加深入的反思。進而增強學生對難點、重點的充分理解,增強對文本內容的深入理解。使得學生能夠更加全面的理解文本蘊含的情感,此外,教師在進行文本處理時必須要進行大膽的取舍,對于文本中有特色的語言表達,應該細讀、細學,進而準確定位語言文字訓練關鍵點。
四、拓展閱讀,豐富積累
通過課堂中引入與教材相關的其他文章和資料,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內容以及寫作方法,課后可以推薦其他相關文學作品作為資源,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小立課程,大作功夫”的理念就是以課本內容作為引導,通過以讀引讀、以讀引言、以讀引研、引讀引寫將學生帶入更廣大的學習空間。
參考文獻:
[1]楊欣榮. 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J]. 讀天下, 2016(9).
[2]李玲娓. 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D]. 湖南師范大學,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