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繼紅
【摘要】在全國進行教學改革的浪潮下,我們的化學課也要進行改革。這種改革旨在教學中應用自主合作活動的模式,從而使化學課程更好的適應新課標的需要。本文將從自主合作活動在教學中的重要意義談起,對如何在教學中開展,進行教學設計進行分析,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高中化學 自主活動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4-0159-01
在教學活動中,我們都知道,化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學科,因此,我們在教學活動中也要注重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培養。在新課標的要求下,開展自主合作活動,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對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自主合作教學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從多年的教學經驗中我們可以看出,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是提高學生認知能力,看清學習本質的重要途徑。尤其是在高中教學中,這種方法尤為重要。通過自主合作,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的過程中,知道其形成過程和了解化學知識的本質,提高學生的知識探究能力,以及將化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1]。
2.高中化學課堂自主合作活動的開展與教學設計
2.1為學生設計導案,進行自主學習
為學生設計導案,是老師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步驟。經過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以及年齡特征的深入了解之后,教師就要為學生設計教學導案提綱。同時,教師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教學導案應該是多維的,因為學生們的特點各有不同,在能力、情感以及價值觀方面都有很大差異,一味的只強調學習內容對學生的發展非常不利。在設計完教學提綱之后,教師要讓學生充分地理解和接受所設計的自主學習導案,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從而能夠進行自主學習新知識[2]。
2.2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活動,在互動中學習
除了為學生設計學習導案,在教學活動中,我們還可以組織交流活動,讓學生進行合作交流,互相分享成功的學習方法和經驗,讓學生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首先,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并在每組中選出一名組長,然后由組長組織大家根據化學中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討論,對于那些解決不了的問題,組長要做好記錄。待到討論完后,教師要組織各小組進行成果展示,然后由教師幫忙解決那些疑難問題。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掌握知識,同時深化自己的學習成果。
2.3進行化學實驗,培養合作能力
在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而進行實驗就是很好的培養學生團結協作能力的方法。下面將以《反應物的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為例,進行分析說明。
首先,教師要做好實驗前的各項準備工作,準備好試劑和儀器,像鹽酸、鎂帶、試管、量筒等等。然后將學生進行分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幫助學生回憶以前講過的相關內容,這樣可以讓學生進行有效銜接,建構新知識。
其次,教師要組織各小組的學生進行實驗,要求各小組成員邊進行實驗,邊記錄實驗現象。在做實驗時,教師要注意的是,既然要測量反應物的濃度問題,那么就要提醒學生要確保其他的物理量保持不變,比如金屬的大小、酸的用量等。做完實驗以后,教師要安排各小組組長,帶領各小組對實驗現象進行討論,從而得出實驗結果。
最后,討論完畢以后,教師就可以讓各小組進行發言,從而總結出反應物的濃度是如何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在討論的最后,教師要進行最后的總結陳詞,并對各小組的表現予以評價。
通過這種實驗的方法,我們除了可以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做實驗過程中培養合作意識[3]。
2.4做好課堂點評和課后延伸
無論是做實驗還是進行小組交流活動,教師做好課堂點評工作都是很有必要的。教師要積極地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和研究結果進行點評,讓學生知道自主合作學習過程中的不足,使學生的學習成果更加的系統化和網絡化。
另外,教師也應領導學生做好課后的延伸工作,可通過建立學習小組群組的方式,通過網絡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也為學生開展更多的自主合作交流活動提供場所。
自主合作學習模式是高中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它除了能夠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質量還能幫助教師改善教學效果。所以在教學活動中,尤其是在化學課堂上,我們一定要合理應用這種模式,從而實現學生學習化學能力的進步。
參考文獻:
[1]李慶濤.高效課堂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設計的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3.
[2]張錦慧.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設計探索[D].河南大學,2014.
[3]邱卡.活動教學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實踐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