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欣賞課作為高校公共藝術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效果一直受到高校領導和教師的關注。實施音樂欣賞課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學習、掌握一些音樂知識,欣賞一些曲目,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培養學生高雅的審美品位,提高整體人文素養。而從以往的教學上來看,效果還不明顯。因此,關注高校音樂欣賞課的教學成效尤為重要。本文分析了提高高校音樂欣賞課的教學成效的必要性,并對提高音樂欣賞課的教學成效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高校 音樂欣賞課 教學成效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4-0191-01
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推進,我國高校越來越重視音樂欣賞課程的教學改革。但是,擺在高校領導和教師面前的難題是,高校音樂欣賞課發展面臨的困境如何突破。高校過去對于音樂欣賞課的不夠重視,以致于很多高校音樂欣賞課程的教學內容古板,且教學方式落后,因此,高校音樂欣賞課的教學效果不佳。為了扭轉這種局面,有必要就提高高校音樂欣賞課的教學成效的具體手段進行深入分析。
1.提高高校音樂欣賞課的教學成效的必要性
1.1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在推行素質教育的當下,應重視音樂的道德教育作用。從諸多著名音樂家創作的經典音樂作品中,都可以發現其中蘊含著強烈的道德觀和愛國主義情懷。而針對這些音樂作品進行欣賞,是進行情感教育的一種獨特方式。高校學生需要完善自身的人生觀、 世界觀和價值觀,借助音樂欣賞,可以讓其接受到更多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1]。例如,我們所熟知的《滿江紅》、《畢業歌》、《救亡進行曲》、《大刀進行曲》 等,均屬于這類音樂作品。
1.2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音樂欣賞,即對音樂作品的理解過程。在此過程當中,學生需要全方位的了解這首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創作意圖等等,對于音樂作品深層次的了解,可以感知作曲家在這首音樂作品中凝練的情感和思想,進而了解其的現實立場、觀點和理想。此外,在欣賞音樂作品的過程中,會探知到中外各種樂器及學派的發展歷史,由此便能提高高校學生的綜合素養[2]。
1.3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觀念
音樂欣賞,就是通過感受音樂中的旋律、節奏、和聲、風格、形象,以此來產生共鳴和心理反應[3]。高校學生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響,他們有自己的自主意識,但又缺乏一些主見,在這種情況下,安排音樂欣賞課程,能讓學生通過學習如何欣賞美、鑒賞美,來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此外,現代大學生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好的音樂欣賞課能夠起到很好的緩解學生心理壓力的作用,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1.4有利于促進學生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
各個高校承擔著為社會輸送人才的重任,高校學生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力量,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提高他們的創新思維,是推行素質教育中一項重要的內容。音樂欣賞在某種程度上來講,屬于創造性的藝術實踐活動。學生在參與這項實踐活動中的同時,進行了很好的審美體驗,進而就有了積極創造的思維過程。不論是主動探索音樂本身,還是利用思維聯想欣賞音樂,都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有益方式。
2.提高高校音樂欣賞課的教學成效的幾點建議
2.1篩選合適的音樂欣賞課教材
高校學生有著自己的主見,有自己的思想和欣賞風格。但是,學生人數眾多,音樂鑒賞能力參差不齊,為了從整體上提升音樂欣賞課的教學成效,必須選用適合本院學生音樂欣賞整體水平的教材。如此,才便于音樂教師“因材施教”[4]。 廣大學生有不同特點和需求,音樂教師應結合主流思想開展音樂欣賞課教學活動。例如,在賞析經典的歌曲中,除安排部分中外名曲外,還可安排一部分優秀的流行音樂曲目。有調查顯示,超過60 %的學生對所學音樂教材的編寫不夠滿意。這項調查真實的反映了當前音樂欣賞課教材存在的問題。高校的音樂欣賞課與專業藝術院校音樂教育課程在水平上有著明顯的差別,因此,在選擇教材時,不能盲目的借用專業藝術院校的音樂教材。經教學實踐可以探知,基礎音樂理論(簡單的視唱、樂理)和名曲欣賞(基本曲式分析)是高校音樂欣賞課程中兩項主要內容,選擇教材可以次為主。另外,《交響樂欣賞教材通俗講義》《東西方音樂比較通俗講義》等教材,也比較適用。
2.2創造良好的音樂教學氛圍,對學生進行正確有效的引導
音樂欣賞課程不是簡單的通過音樂教師的“教”就能達到教學目標的,需要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音樂活動中,體驗音樂帶來的情感,才能達到我們預設的效果。欣賞音樂,能夠給人以愉悅的感受和積極向上的精神能量。為了學生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音樂活動中,高校應該創建舒適的音樂學習環境。一方面,積極落實高校課程改革計劃;另一方面,舉辦校園音樂會、校園歌手大賽、音樂社團活動、音樂家講座以及專業音樂作品賞析展等活動,以此拓寬學生賞析和學習音樂的渠道。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給予學生充分的指導,使學生學以致用。
單一的教學方式會消磨學生賞析音樂的積極性和學習音樂的興趣。因此,在進行音樂賞析課程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實施教學。可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以此激發學生興趣。在此過程中,音樂教師要遵照教學大綱要求開展教學活動,通過有效的引導,挖掘學生的音樂潛能,以此達到傳播音樂學科知識,增加學生理論知識的目的。
2.3采用多元化教學模式
音樂欣賞,是高校學生的審美體驗過程。而學生欣賞音樂的方式多種多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以多元化音樂欣賞教學方式來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針對音樂欣賞課程,運用多元化教學模式,主要抓住以下兩方面,第一,從標題探求音樂的深層次內容。譬如,交響詩《嗄達梅林》、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抗日戰爭交響曲》等,這些作品的名稱本身就含有深刻的寓意,或講述傳說或故事,或表達某種情感[5]。第二,從局部感性音調把握全曲的整體神韻。欣賞樂曲,可以從作品中的某一段表現出來的情感分析該作品全部內容。例如,華彥鈞先生的《二泉映月》,開頭短小樂句就奠定了整曲哀怨、凄涼的基調。
3.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了提高高校音樂欣賞課的教學成效,需要篩選合適的音樂欣賞課教材,創造良好的音樂教學氛圍,運用靈活的教學手段加強音樂教師的引導作用,采用多元化教學模式。由此,才能真正提升高校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化綜合素質,使高校學生實現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潘銳,姚晶.對如何提高高校音樂欣賞課教學成效的探討[J]. 神州,2013,35:112.
[2]楊晶.理工科院校音樂欣賞教學現狀調查與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1.
[3]宋倩.高校音樂欣賞課教學方法創新與實踐[J]. 甘肅科技,2014,02:67-69.
[4]帥榮.當前高校音樂欣賞課的困境及對策[J].長沙大學學報,2015,03:146-148.
[5]劉志剛.淺議“音樂欣賞”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 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0,11:182-183.
作者簡介:
謝雅君(1983.7-),女,漢族,湖南醴陵人,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