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雯
摘 要:世界上有無數關閉著的門,每一扇門里都有一個未知的世界,學習人文地理的過程就是打開地理這扇門的過程。學習人文地理,領略奇妙的風景,探索新的事物,這些都是令人心曠神怡的事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引領學生主動學習,樂于學習,這樣才能培養學生對地理學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
關鍵詞:人文地理;主動學習;有效
一個不愿去打開門探索的人,只能是行動上和精神上的弱
者,失去了“一覽眾山小”的資格。世上沒有打不開的門,只有不肯努力的行者。在學習人文地理時也一樣,縱然滿腹經綸,卻不去探索,也只不過是個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罷了。人文地理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主動探索的過程。只有主動,才有創新;只有主動,才有效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方設法去激發學生的主動性,這樣才能為高效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下面,我分享幾個在人文地理教學中常用于開發學生主動性的小技巧。
一、課前熱身法
所謂課前熱身,就是讓學生在課前進行有效預習,總結出知識點,這樣在教學中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課前預習呢?用一個簡單的辦法就能解決這個問題:筆者告訴學生,課前預習是計算成績的(這個成績和考試無關,就是用于記錄學習過程),到學期結束前綜合課前預習的成績,成績最好的一名學生將獲得免費(費用由我承擔)獎品的機會,在班級組織春游、秋游的時候兌現獎勵。如此一來,學生學習人文地理的熱情就會高漲,每次都會很主動地完成課前預習任務。
二、自由聯想法
在教學過程中,每當學到新的知識,我就會讓學生展開自由聯想,然后各抒己見。人文地理的學習本身就是一個培養興趣的過程,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主動性自然就提高了。比如,我在教學《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時,讓學生結合課本上的內容自由想象,各抒己見,相互探討。學生不僅學習到了課本里的內容,還了解到很多課外知識,豐富了思想,開闊了眼界,培養了學生對人文地理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探索未知世界,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課外延伸法
課外延伸就是以教師主導,在學生消化、吸收了課本上的內容后,給學生講一些與所學內容相關但又不被大眾所了解的知
識,以此來吸引學生的好奇心。這樣一來,學生就會萌發主動探索的心理。在教學《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國西北地區為例》的內容時,我為學生介紹了一本書《庫布其:沙夢》,描繪了當年29歲的王文彪帶領自己的團隊,從修筑第一條穿沙公路至今,26年來堅持不懈地種草植樹,把曾經寸草不生、漫天黃沙的荒漠變成綠洲沃土的真實故事。通過課外延伸,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得到激發,對學習人文地理產生濃厚的興趣,真正做到熱愛學習、快樂學習、趣味學習、自主學習。
四、實地考察法
實地考察法就是通過深入學習課本內容后,帶領學生走出課堂,進行實地考察的方法。“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古人教育我們,要想學到深刻的知識,僅僅靠書本上的東西是不夠的,在掌握理論知識后動手實踐是很重要的,實踐出真知。在教學《森林的開發和保護——以亞馬遜熱帶雨林為例》的內容時,我組織學生去余慶縣城的觀光園林,在游玩的同時,讓學生認識樹木,認識森林,并及時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滲透,如森林的作用有:1.既是重要的自然資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環境資源;2.生態功能:調節氣候、穩定大氣成分、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維護生物多樣性;3.環保功能:凈化空氣、美化環境、吸煙除塵、防風固沙等。再如,熱帶雨林的全球生態環境效應是:1.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被稱為“地球之肺”;2.促進全球水循環、調節全球水平衡;3繁衍物種最多,被譽為“世界生物基因寶庫”等。告知學生這就是政府建生態園林的原因,這樣通過與森林的近距離接觸,學生很容易理解我所講的內容,也能保持極高的興趣。
五、知識競賽法
用知識競賽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在學生中形成良性競爭,有競爭就有進步,有競爭就有動力。我在教學過程中會為學生標記一些重、難點內容或趣味性內容,每周組織學生進行一次知識競賽,競賽范圍在課堂標記內容的基礎上適當增加一些人文地理知識。高中生都有著勇往直前、不甘落后的心理特點,運用這個方法能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打開人文地理這扇大門,等待著學生的必定是“風景這邊獨好”的體驗。教師要做的就是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去主動推開這扇大門,促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黃文琚.淺談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J].德陽教育學院學報,2000(2).
[2]宋娟.激發學生內驅力 發揮學習主動性[J].文理導航(上旬),2011(9).
編輯 白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