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國輝+陳晶華
摘 要:在新課改的影響下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學效率越來越被看重,在小學高年級進行語文教學需要注重對學生語文思維和能力加以引導和提高,而“學”“教”統籌則是培養學生語文思維的最佳方式。只有“教”而沒有“學”,高年級的學生就不可能在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習思維。因而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應該有所轉變,教學時不能只注重“教”,還要注重“學”,引導學生樹立先進的學習思想觀念,把學和教統一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旨在分析小學高年級語文課上的師、生“教”與“學”的情況,找出其中的不足,提出可行的改進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教學;策略
一、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研究高效教學的意義
我國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有很多傳統的地方,比如,教師長時期采用的講授方法、過多的無意義提問等,經常設置一些不能引起學生思考的提問很難高效導入課堂,教師采取的教學方法本來有非常多的選擇,但因為“教”與“學”無法統一,使新課改的一些要求不能得以實現。而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針對高年級學生的教學時想要提高教學有效性,就需要針對每個知識點、每個課堂銜接處進行有效的教學活動安排,通過很多的訓練、設問等來促進自己知識的整合,能力的進一步提高,研究有效的實施技巧才能使整個課堂的進程非常順利,才能使教學效果變得更好。因此在小學高年級語文課上研究高效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小學高年級學生在身心方面的發展是非常迅速的,智力和理解力等方面的變化和提高也是很明顯的,高效的教學能讓學生盡快跟隨教師的教學目的,從主觀方面加強對課堂知識的學習,而且對于教師的高效教學有利于學生進入思考模式,而低效的教學則會使學生思維混亂。這就說明語文教學是否高效主導著學生學習思維的清晰與否,因而研究語文高效教學是很有必要的。
二、高年級語文課堂高效教學的誤區
教師的高效教學對于高年級語文課各項教學活動的實施有著顯著的作用,學生的問題多少則是反映學生是否在高效學習。但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若是不注意會進入一些誤區。
1.高效教學的目的只針對“教”,而忽略學生的“學”
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時,教師過于在意課堂的高效推進,容易出現教師“教”得多,學生“學”得少的問題。這樣的教學嚴重違反了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這種教學沒有找準高效的方向。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過于嚴格地把控課堂教學,只根據自己教學的需要進行,這都是進入誤區的表現。
2.經驗影響高效課堂建設
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都已經有了豐富的教學經驗,也帶來了自己或好或壞的行為習慣,有的教師在上課時會習慣性提一些無意義的提問或者說很多和教學無關的話,使得自己的教學思維、教學環節受到影響,大量的課堂時間被浪費,同時也使學生感到厭倦。
3.教學實施中忽視學生學情
很多教師以課堂時間緊迫,教學任務多為借口,在高效課堂實施的時候用了很多時間強調知識,使得學生連思考的時間都沒有,雖然教學的進度趕上了,但卻沒有做到真正的高效教育。學生思考和整理知識的時間不足只能在課堂上追隨教師的進度繼續學習,學生的學習漏洞不能得到解決,這樣是沒辦法實現高效課堂的,也不能促進學生語文學習的能力。
三、完善高年級語文高效課堂的措施分析
1.新課導入應該做到精巧而有啟發性
根據高效課堂教學的實施經驗來看課堂的導入環節是課堂氣氛建設的重要一步。在這個環節若能用精巧而有啟發性的高效材料或者情境激發出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探究欲望,使其在一定的高效情境中進行主動探究的學習,那么這堂課的效果往往會很好。因此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應該精巧而有啟發地組織導入活動。比如,在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時,可以展示語文成語接龍的游戲,讓學生在激烈有趣的活動情境中進行思考,抓住學生的興趣和探究思維,這樣組織高效的活動才能讓他們在接下的學習中更加有目的性。
2.根據學生的學情設計高效的學習活動
教師在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應該用各種渠道了解學生似懂非懂的知識,及時提出高效的活動幫助學生,這樣才能彌補學生的知識漏缺,借助高效活動的過程鍛煉學生交流、表達等綜合能力。根據學生的學情進行高效教學則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最佳時機。因此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需要立足學生的學情,在幫助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落實高效課堂建設措施。
3.根據學生能力制定高效學習目標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教師教學不再過多地注重“教”的知識,而是要根據學生的能力設定高效學習目標,幫助和輔導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和發展綜合能力。在學生有疑惑的地方提出針對性的學習目標,再提出學生能力范圍內能解決的訓練問題,才能使得教學有效性得到提高。
總之,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進行有效教學研究是非常有意義的,同時教師在高效課堂上的活動應該注意避免誤區,靈活采用策略。
參考文獻:
張耀奇.小學語文有效課堂的基本條件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0(6).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