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摘要】為了有效的促進我國經濟的增長,我國必須向供給側改革方向轉型,供給側改革可以將全要素的生產率及供給的質量進行提升,優化市場的資源配置。在供給側改革的過程中,政府起著非常關鍵的助推作用,只有政府的支持,供給側改革才能更快更好的實現。本文主要從制度、政策、環境以及資源這四個層面對政府的助推作用進行探討,說明了政府在助推供給側改革方面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政府 助推 供給側改革 探討
【中圖分類號】G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3-0109-02
我國推動供給側改革其實是一種新的產業革命。在經濟不斷進行轉型的過程中,政府的助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對供給側改革的內涵及意義進行簡單介紹,并對具體的實施措施進行分析,進一步說明了政府是助推供給側改革的主要力量,通過政府的助推為經濟的持續快速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供給側改革內涵及意義簡介
供給側改革的內涵就是在全球化、市場化且民主法制化的取向下繼續將經濟的社會轉軌進行推進并升級。有效的對結構的優化進行供給支持,將全要素的生產率進行激活,將新常態引領起來,和全面的小康進行對接。具體來說就是“八雙”和“五并重”,其基本的要點如下:
“八雙”指的是“雙創”、“雙化”、“雙減”、“雙擴”、“雙轉”、“雙進”、“雙到位”以及“雙配套”。具體涵義是指,國家走創新的道路,并要大力的鼓勵創業;促進產業的優化并推進新型的城鎮化;將行政的審批大幅度的進行減少并加快稅費的減稅改革;中國擴大對亞非拉的融合及開放,并適度的擴大有效投資的規模;盡快實施“一胎化”向鼓勵生育方向轉變并促進國有資產的存量及收益向公共的服務及設備的領域發展;在非國有及國有的經濟上共同進步;促進市場及政府的互動及合作;盡量將“價、稅、財”的配套改革進行實施,并對金融的改革進行推進。
“五并重”指的是:四十年的計劃和五年的計劃并重,在全球的視野的基礎上制定國家長期發展的戰略目標;文化經濟和法制經濟并重,逐步對國家的軟實力進行打造;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并重,對全球政治的演變進行有效的應對;獨立的開展經濟的合作區的談判與柔性的參與TPP并重,自主的參與制定投資規劃及國際貿易;低調的將人民幣的國際化進行推進與對國際的貨幣體質的改革進行高調的推進并重。
二、政府助推供給側改革的具體措施
1.政府在制度上助推供給側改革。對政府來說,助推供給側改革最重要的實施措施就是對制度進行改革創新,將監管的制度及手段進行改革,將產業發展的規劃制定出來,將新制度的安排制定出來,創造出一個公平且開放的市場大環境,對企業的創新進行支持,對新技術進行研發,最大限度的助推側改革。為了保證整體社會的高效有序的運轉,制度是個制約個體行為非常關鍵的因素。制度可以將組織間互動交易的成本降低,便捷了組織間的協作與溝通。對我國來說,社會生活里面,處于中心地位的是政府,政府制定的制度規范并約束著個人及組織。制度的制定主要都是政府的引導,政府起到主體的地位。所以,政府可以制定適宜的制度,對制度進行創新,對企業進行松綁并減負,促進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充分的激發社會及企業的活力,來對側改革進行助推,響應國家的號召,有效的促進側改革的實施。
2.政府在政策上助推供給側改革。制度的延續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看到效果,但是政策一旦實施,則具有很明確的法律條文,作用的對象是很明確的,實施的措施也是很具體的。比如說政府可以在財政上對側改革進行撥款補貼等。政策通常都是可以變通的,比較靈活的運用,隨著作用的客體的變化而變化,可以將政府的意圖有效的實現,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政府通過對政策進行調整,可以對公民、社會以及市場產生很重要的影響作用。所以,政府可以對產業進行規劃,對政策進行培育,培育出新的產業,對產業發展的趨勢進行把握,對產業的政策進行制定,有效的將產業結構的升級進行促進,在政策上助推供給側改革。
3.政府在環境上助推供給側改革。這里所說的環境指的是和需求的各方相互的作用及聯系的各大系統的總和,有政治的環境及生態的環境等。政府在助推供給側改革的環境上,主要側重于精神的環境、市場的環境以及行政方面的環境。精神的環境是個體及企業在行動方面的心理,自由且寬松的環境有助于個體或者組織的創新;市場的環境是公民及企業開展經濟活動的基礎,市場的環境若能夠公平、流暢且理性,一定會給公民和企業帶來深遠的影響;行政的環境是行政人員與政府之間互動的場地,直接影響著公務人員的辦事效率及方式。所以說,政府可以在這些環境方面進行著手助推供給側改革。
4.政府在資源上助推供給側改革。這里所說的資源主要包括稅收的資本及資源、政府的財政。信息及土地等。對于個人及企業來說,銀行的貸款是否容易、資金鏈的運轉情況、稅率的變化等等,都和人民的的生存發展密切相關。所以說,政府可以在經濟上予以支持,確保信息、資本及土地等有效的進行流通,在資源上助推供給側改革。
三、結語
總之,在我國的經濟的新常態下,供給側改革是提出的新的適應當代社會發展的結構性思路,這對政府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不但要在制度上、政策上、環境上以及資源上對供給側改革進行助推,還要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干預,建立一個公平且有序的市場大環境,促進經濟的增長,促進國家的快速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陸岷峰,徐陽洋.供給側改革與政府有形手的有效應用[J].銀行家,2016(03):33-36.
[2]婁成武,董鵬.中國政府改革的邏輯理路——從簡政放權到供給側改革[J].貴州社會科學,2016(07):123-130.
[3]李志鵬.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的政府職能建設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6(22):299-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