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紅霞
摘 要:課堂練習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小學數學的學習,課堂是主戰場、作業是根據地,是后勤的保證,高效課堂是我們一線教師不懈的追求。課堂練習設計的質量如何,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效果。因此,課堂練習必須精心設計。要讓數學課堂聯系更有效,使學生更快更好的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要對課堂聯系采用合力的、有針對性的多種策略和方法。
關鍵詞:設計;課堂聯系;高效
對于高效課堂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認為高效課堂,不僅要關注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更要關注課堂練習設計的有效性。很多一線教師往往注重前者而忽略了后者,通常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目的不明確,抓不住重點,照本宣科。
第二、針對性不強,對練習內容缺乏有效的整合。
第三、層次不清楚,沒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原則。
第四、形式單一,老師課前準備不充分,導致學生興趣不濃,課堂效率不高。
在實際教學中沒能引起老師們的高度重視,作為一名數學教師,該如何設計有效的課堂練習,為高效課堂保駕護航呢?
一、課堂練習要有目的性和針對性
課堂練習題要針對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最忌無的放矢,為練習而練習,甚至泡制“題海”。首先要深入鉆研“課標”確定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其次要深入研究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
練習題的設計,應圍繞教學重點、難點來進行。首先,抓住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設計專項作業或練習,而不應該平均使用力量;其次,針對學生學習中的薄弱之處設計專項作業或練習。
二、課堂練習要有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練習課尤其是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單一練習容易使人乏味疲勞,練習形式的多樣化可以提高學生練習的興趣,保持學生練習的注意力,促使學生腦、口、手并用。
興趣的激發主要在以下方面下工夫:首先,練習內容要鮮活,內容的選擇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是學生可感知的、熟悉的內容,增加親近感;其次,呈現方式要靈活,趣味性要強;再次,課前準備要充分,多采用卡片、掛圖、基本的教學具、小黑板等。
三、課堂練習要有層次性
首先練習編排要注意有一定的順序,必須做到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并注意溝通題與題之間的內在聯系,體現練習的層次性。
其次練習的內容要做到由易到難,從模仿到再造,再到創造性發展,做到環環相扣,逐步提高。既要設計一定數量的基本練習又要有一些變式練習,以利于新舊知識的溝通,拓展學生思路,還要設計一些綜合性比較強的思考性練習,以利于學生加強實踐,促進知識、技能的轉化。
再次應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以利于因材施教,充分體現在實施課程標準的實踐中讓全體學生都參與練習活動,滿足不同學生對練習的不同要求,從而在達到課程標準所規定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實現每位學生在學習中得到良好的發展,讓每一個學生都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
四、課堂練習要注重應用性和開放性
在設計練習時,首先要注意體現綜合性,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有一定思考價值的問題;其次是注意拓展到課外,與學生生活緊密結合,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學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現數學學習的價值。
練習題的設計還要注重開放性,主要有以下幾種:1.條件的開放性;2.問題的開放性;3.思路的開放性;4.結論的開放性。
五、課堂練習要及時反饋
練習可以及時反饋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等各種信息。一節課常常要安排多次反饋性的練習,以便使正確的得到強化,錯誤的得到糾正,及時調控教學進程,提高四十分鐘的課堂利用率,保證教學質量。實踐證明,每當學生完成練習,他們最為關心的是練習結果正確與否,但是這種關心程度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減弱。因此,教師要抓住時機,利用學生對練習印象最鮮明、最清晰的時候進行反饋,讓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練習的質量,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實,反饋不只是為了知道誰對誰錯,即使對了,也不見得是同一種解題思路,同一個思維水平。所以,通過練習的反饋還應作進一步的了解,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認知水平上有所提高。
總之,我們要認真鉆研教材,精心設計和組織課堂練習,做到精選、多變、巧練,通過點、線、面層次的練習使知識形成網絡,充分發揮課堂練習題的功能,不僅要使學生扎實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數學中最基礎的知識,形成基本的數學技能,而且能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鎖定目標不放松,由淺入深有層次,豐富多彩不呆板,反饋調節重差異,有效設計練習題,保駕護航高效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