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
摘 要:創新已成為人類社會進步與發展的永恒主題,“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寫作是一種創造性的腦力活動,作文的過程就是創造的過程。語文教師要通過不同的方法來培養孩子的創造能力,以實現寫作的個性化。
關鍵詞:創新;作文教學;個性化
當今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大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創新意識,而最能激發學生創新精神的活動則是個性化的寫作。《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達的過程。因此,語文教師要以作文教學為契機,通過不同的途徑開啟少年兒童想象創新的大門,讓他們潛在的智慧因素活躍起來,構建學生的創新理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學生今后寫出個性化作文奠定基礎。
一、題材選擇的創新
傳統的作文教學過多地強調作文的格式、技巧與字數,因此,學生寫起作文來就想方設法寫“假話、空話、大話”,沒有了寫作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這樣,學生會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不利于創新意識的培養。作為教師要鼓勵學生創造性思考、創造性選材,拓展習作的題材,激發學生自由表達的興趣。
1.為學生想象創造契機
想象作文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也是發揮學生創造性思維、開闊學生思路的一種習作方式。如,在一次習作訓練中,我讓每個學生自主選擇一個自己最喜愛的作文題目,大部分學生選擇的是想象類型的作文題,比如《未來的東安》《2036年的舜德學校》《神舟×號探險記》。孩子們想象的翅膀一旦展開,腦中就會浮現出新穎生動的意象,想象力便得到鍛煉,創新意識得到發展。
2.為交際應用創設情境
交際應用作文能夠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我會嘗試讓學生為家鄉的特產(如東安雞、柑橘)寫寫廣告詞;給班級創作最佳班級公約;給自己的手工制作記錄文字說明;為舜皇山森林公園寫導游詞。此外,還讓學生寫招聘啟事、環保建議書等。
3.為快樂作文提供平臺
快樂作文可以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讓學生自由觀察,主動參與,親身體驗,從而在快樂中自主表達個性語言。如我在作文課上開展了一次“逗笑大比拼”活動,將學生分成“逗笑隊”與“木偶隊”,要求“逗笑隊”的隊員想方設法逗笑“木偶隊”的隊員,“木偶隊”的隊員先笑者取消比賽資格,堅持到底的同學最后會被評選為“擂主”。同時,要求學生在活動中,仔細觀察對方的動作、神態、表情,等活動結束后讓學生在快樂中自由地表達。這樣教學,滿足了學生對生活的體驗與感受,讓他們的童真、童心、童趣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個性得到了張揚。
二、想象能力的創新
想象是創造的前提,想象能力是構成創新精神和創新活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我們要激發學生展開想象,發揮自己的創造性。
1.看圖想象
學生的聯想都具有一定的直觀性與具體性,他們想象的內容通常會以某種具體的事物來作為直接依據。比如:觀察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二的一幅圖,我先引導學生瞬間看圖,大部分學生說出自己看到了兩個側面人頭和一個杯子。為了讓學生深入思考,發展學生的創造力,我鼓勵學生進一步仔細、多方位地觀察圖畫并大膽想象,孩子們的思維被激發起來。有學生將圖倒過來看聯想到:這是一件美麗的公主裙,白雪公主就是穿著這件裙子去參加王子的舞會的。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又拓寬了學生的作文思路,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有效途徑。
2.聽聲想象
聲音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形式,我們可以把生活中的各種音響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創設特定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無窮的想象力,讓他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產生表達欲望。在作文課上,我們可以把“笑聲”“水聲”“喇叭聲”“喝彩聲”等這些生活中熟悉的聲音進行組合,讓學生一邊聽一邊自由地展開想象:此時此刻,你來到了哪里?你看到了怎樣的情景?走出來后,你又會想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學生紛紛說道:聽到水聲,我仿佛來到了茂密的大森林,看到了潺潺流淌的溪流,盡情暢飲的小鹿;聽見汽車喇叭聲,我能想象出街道上人群熙熙攘攘,車輛川流不息的熱鬧場面……
3.續寫想象
思維是無形的作文,作文是有形的思維,許多課文的結尾言盡而意無窮,給予了學生無限的想象空間,如果學生能夠大膽求異、創新思維,接著作者的思路繼續寫下去,可以拓展學生想象力,寫出自己獨到的見解,以此來感受寫作的樂趣,如續寫《漁夫的故事》《小攝影師》《小英雄雨來》等。
綜上所述,讓創新成為作文個性化教學的永恒主題,以此點燃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突顯他們的特色,張揚他們的個性,為學生日后成長、為開拓創新型人才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朱巧莉.創新作文教學之我見[J].教育教學論壇,2010.
[2]江曉輝.作文教學生命價值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7.
[3]區培民.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