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影
摘 要:如何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閱讀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現在面臨的本體,通過分析語文閱讀教學心理健康教育來闡述其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學科滲透
一、小學語文滲透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對于學生心理發展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學校教育,因為小學生是處于身心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只有在這段重要的時期抓住機會,對于小學生的習慣、操守以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都能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只有發展了健康的個性,良好的品質,對于小學生成為全方位的素質人才起到一定的基礎作用。語文作為小學教育中的重要學科之一,必須擔負起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引導學生全方面發展。語文與人的關系非常密切,我們都知道語文是由生動的文章組成,一般主要反映自然、社會等內容,一般學生可以很容易在閱讀中感受到其帶來的魅力,老師運用其本身帶有的情感引導到心理教育上來,學生從內心更容易接受。
二、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方法
1.自然滲透
在教學中,老師要很自然地把心理教育滲透到學科內容中,而不是生搬硬套、張冠李戴,為了要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而強硬轉折,這樣過渡很容易造成學生的反感情緒。老師要把握好整個過渡過程,要自然而然結合兩個方面的知識。語文學科中存在很明顯的心理教育題材,學生可以直接閱讀,但有的題材可能就不是那么明顯。這樣的話,我們老師要找出兩者之間的聯系進行拓展,來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讓學生從最基礎的需要去思考,來達到思考問題以及思考的意義。最主要的就是抓住語文學科帶來的特點,充分利用學科內容的情感來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舉個例子,在《落花生》中,我們可以很清楚地思考出在如今社會中是成為花生那樣的人比較有用還是蘋果那樣的人有用。花生樸實無華但缺乏自信,蘋果落落大方但略顯浮夸。針對兩者的特點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做哪種人更好。這樣就是以教材為載體,將心理教育很自然地滲透在學科內容中。
2.適度滲透
我們都知道小學課堂一般都只有大概四十五分鐘時間,那么如何合理安排這四十五分鐘呢?其實我們在實際的教學中可以知道,我們的主要目的是教學生學習知識,讓學生掌握語言知識,提高其寫作的能力及其對于優秀作品的鑒賞能力,而不是整天進行思想教育。一般心理的教育能力可以維持在三分鐘到八分鐘,不能拖得太長。時間拖得太長一般會影響學生的情緒,另外,就本末倒置了,忽略我們主要的目標是教學學科內容,影響學生學習。
3.寓教于樂
只有學生能夠享受其中,在其中尋找到樂趣,就能夠更加投入,學習效率會更高,而取得的效果也就更明顯。要想讓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滲透于學科教育,只有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不斷通過學習去塑造自己健全的人格。我們知道現在的學生一般抗壓能力比較弱,稍微在學習過程中或者生活中有點挫折,就產生放棄的想法。但是現在的社會競爭力非常大,受到的挫折只會越來越多,如果學生不能夠塑造健全的人格,增強自己的抗壓能力,那很多事情就很難成功。所以,我們可以通過語文學科的內容把學生帶入一定境界,讓學生在自己的興趣中主動思考,引導學生形成獨立自主的性格,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很好地面對學習以及生活中的挫折。
4.拓展滲透渠道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們學到的知識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夠變成自己的。實踐,一般主要是強化學生對于某件事的認知,深化其對于事物的理解,所以老師要拓展一定的渠道,才能讓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滲透在學科內容中。當然,老師可以通過一定的平臺以及有趣的教學活動來進行。如,運用專題討論、演講、課本劇表演等方式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討論的形式一般是要求學生先準備好相應資料來進行辯論。兩方同學可以選擇自己持有的不同觀點,在辯論的時候闡述自己的觀點,這樣也可以聽到對方辯友持有的不同觀點,最后做結辯陳詞。這樣可以很好地把語言社交能力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在一起。一方面,學生可以很好加深自己對于課本知識的強化,另一方面,學生也可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對于課本中蘊含的知識得到深刻認識。演講,一般可以通過講說的形式及其觀眾的情感共鳴,有益于學生心理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可以讓小學生在閱讀中享受樂趣,不斷健全自己的人格,獲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更能讓學生體會到語文的魅力所在。
參考文獻:
[1]王紅梅,何亞明.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視野下小學生閱讀療法的實踐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11(9):77-81.
[2]張愛年.樂學·體驗·領悟: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J].新課程學習,2015(2):23.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