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小云
摘 要:開放式數學教學打破對數學教學陳舊的思想,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新”的數學,更加注重以學生的視野審視數學,從其興趣出發,創設符合小學生特點的課堂,將抽象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使學生更樂于接受。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形成數學意識、數學能力、數學語言、數學思維。
關鍵詞:開放式;數學教學;教學方式
開放式數學教學的主旨就是以人為本,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培養其學習數學的興趣愛好,以激起學習數學的主觀能動性,突破現存的教學枷鎖,打破對數學教學陳舊的思想,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新”的數學,形成數學意識,在課堂上師生互動學習,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的教學中,讓學生真正喜歡這種生動有趣的數學課堂。
開放式數學教學更加注重以學生的視野審視數學,從其興趣出發,創設符合小學生特點的課堂,將抽象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使學生更樂于接受。同時,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數學語言,數學思維,摒棄傳統的評價方式,采用彰顯個性的評價方式,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評價自己,給學生創設更多的成功機會,給其更多自信。
簡而言之,開放式數學教學可以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以開放的理念、開放的教學內容、開放的思維方式,使其成為教師和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的準則,運用這種接近于學生自身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數學的運用上能夠受用終身。
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把開放式教學運用到課堂之中去呢?
一、營造開放的課堂氛圍
開放式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不僅會改變教學模式原有的屬性,在教學的基礎上,也會改變課堂的學習氛圍,也就是建立一個開放性的課堂氛圍,通過活躍課堂氣氛引導學生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走出。傳統的數學教學過于刻板,只能一味地跟著公式走,久而久之,學生在對公式都掌握得差不多的時候,會覺得數學十分無趣。本身數學的樂趣就在于對于一種問題的解決,傳統的教學模式讓這種解決方式固定化,學生也就沒有了學習的興趣。而開放式教學模式,營造了一種更為平等的教學環境,講究以知識為前提,教師和學生可以更加自如地交流溝通,學生可以通過教師的引導去解放自己的思維,讓他們更有興趣面對課堂。
二、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
通常情況下,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獨立思考,獨立探索和解決問題。以往的教學模式注重的是學生如何應用已有的方法解決問題。數學自身是一種邏輯性較強的學科,無論是小學、初中和高中,數學教學具有連續性。在開放式教學模式中,小學數學教學要培養學生的正確的思維習慣和思維方式,學生不是僅需要記憶公式以及代入數據,因為每個學生的思維習慣有所不同,其決定了學生解決問題采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數學看上去都是數據和公式的簡單應用,但是實際上注重的是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隨著開放式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不斷深入,學生已經基本學習了獨立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通過反復的練習和鞏固,學生也擁有自己的思維習慣,這種思維習慣也逐漸成為學生日后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創造平等的師生關系
在以前的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一般是不平等的關系,學生很多時候更傾向于聽從教師的教學,而不是學習教師的知識傳播。這樣的教育方式讓學生形成一種錯誤的觀點,即教師說的是對的,它代表了知識的權威性,但忽略了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開放教學模式的應用,教師和學生形成平等的關系,注意交流和理解彼此,教師可以發揮知識的熟悉程度、對知識的理解水平和其他優點來引導學生思考,與學生溝通。
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數學教學活動主要的實踐場所是教室,所以需要對資源進行充分利用,為學生營造一個更加舒適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氛圍。主要涉及的內容如下:
第一,營造一個生動活潑、互幫互助、人人平等的氛圍,學生能夠勞逸結合,在學習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課程上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
第二,注重興趣的培養。學生對數學很感興趣,就會提高學習的狀態。因此,建設開放的環境可以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學習和發展空間,為學生提供交流空間和思維空間,學生逐漸學會對數學問題的基本了解,掌握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如果遇到問題可自由提問,學生之間也可以先進行討論,再由教師進行總結,讓學生具備“不恥下問”的習慣。
第四,教師可以用多媒體技術和網絡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教學資訊。
開放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有積極影響,并給學生足夠的活動空間,使他們能更深入地理解和應用知識。
參考文獻:
[1]郭楠.論開放式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4(17).
[2]徐斌艷.基于開放式問題的數學教學模式研究[J].外國教育資料,2000(6).
?誗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