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君
摘要:本文主要從:“語文課堂的現狀”、“語文課堂活不起來的原因”以及“如何讓語文課堂活起來”三個方面進行簡單的論述,說明語文課堂不應該僅僅知識灌輸書本知識的地方,更應該是讓學生接受思想文化熏陶的主陣地,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語文教學任務,達到因該有的教育目的。
關鍵詞:語文教學;現狀;原因;營造活躍的氛圍
語文學科是一門生動而有趣的學科,語文課堂更應該是讓學生熱愛的。然而,在現實情況中卻不是如此的,學生面對語文課往往提不起興趣來,有的學生甚至覺得語文沒有什么可學的東西,它無法給學生帶來像數學、物理等學科解題成功后的快感,更無法讓學生體會到用英語交流的驚喜。因此,筆者就從“語文課堂的現狀”、“語文課堂活不起來的原因”以及“如何讓語文課堂活起來”三個方面來談談自己粗淺的看法。
一、語文課堂的現狀
近年來,在很多語文教師的課堂上都呈現出同樣的問題:講臺上老師傾其所有高談闊論,講臺下學生昏昏欲睡,老師的一個問題提出來之后往往得不到學生積極的回應,如此循環,便只能是老師自導自演完成一整堂語文課,而講臺下的學生更是越來越不喜歡上語文課,這讓很多語文老師大呼:這語文課真是越來越難上了。可想而知,這樣的語文課想讓學生掌握基本知識點尚且不易,更不用說要讓學生從所學內容中體會出做人的道理了。于是,韓愈所說的教師的職責“傳道,授業,解惑也”也就成為一種空想了。
二、語文課堂活不起來的原因
中學語文課堂上體現出來的這種現狀到底是由于什么原因導致的呢?本該全體學生熱情參與的語文課為什么活不起來呢?筆者通過對自己所教班級的觀察和分析發現,學生覺得語文課沒什么好學,不積極參與的原因在于:
(一)學生對所學內容不了解
據筆者的觀察,在語文課前會對所學內容會進行深入了解并查閱相關資料的學生可以說是少之又少,于是在課堂上大部分學生在不了解課文內容的情況下被老師牽著鼻子進行學習,就好像在聽無字天書一般,對所學內容根本提不起興趣來。
(二)學生在學習上處于被動
當今的社會,需要的是會主動學習,有思想懂創新的新型人才,而從現在的語文課堂上看來,懂得主動學習,對于所學內容能夠發表自己獨到見解的學生十分少見,大多數學生只是按照老師已經設計好的條條框框進行學習,沒有真正體現出課堂主體應該有的主人翁意識。
對于筆者所教的職高學生,這樣的現象尤為突出,學生就好像在教師控制下的木偶一般,按照老師的說教勉為其難地完成著課堂的任務,幾乎看不見學生對所學的內容表達出自己的興趣,也幾乎不會有學生主動地向老師提出不懂的問題。長此以往,學生不但失去了應有的創新精神,語文課堂也就無法活躍起來了。
(三)學生獨自學習缺乏相互間的交流
“團結就是力量”這樣眾人皆知的說法,在語文課堂的學習上并沒有得到很好的運用,很多學生在學習中往往是孤軍奮戰,不愿意與身邊的同學進行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在筆者所上的職高班級里,每當讓學生小組討論時,成績差的學生往往對于這樣的討論不屑一顧,把這段寶貴的相互學習的時間用來說笑打鬧,而成績稍微好的學生也似乎覺得與周圍這群只知道說笑打鬧的同學討論自己的觀點是沒有意義的。因此,本應該是積極活躍的討論時間要么就成為玩笑時間,要么就所有學生一言不發,等待老師給出所謂的正確答案。
這些學生,在長期的條條框框和所謂正確答案的限制之下,已經忘記了在交流中得出答案,在交流中學習別人的優點這種最基本的學習方法了。
三、如何讓語文課堂活起來
基于上述語文課堂的現狀以及對于為什么會有這樣現狀的分析,筆者認為,讓語文課堂活起來,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來,遠比讓學生死記硬背知識點來得實際得多。那么應該如何讓語文課堂活起來呢?依筆者之愚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對于筆者所教的職高學生而言,要讓他們自覺地對課文進行預習,查閱與課文有關的資料似乎是不太可能的,這就要求老師要想辦法,為學生設計一些有意思的小任務,使得學生在完成這些小任務的同時將課文進行簡單的預習。以筆者在上《士兵突擊》(節選)一課為例,因為這篇課文是被改編拍攝成了電視劇的,老師就可以運用學生對這部影視作品感興趣這一點引導學生進行預習,布置學生在周末時到網上找出課文節選部分的相應影視劇集,先自行進行觀看,然后把它下載下來放進自己的郵箱里,上課前檢查是否每位同學都找對相應的片段進行下載。這樣的小任務不僅不會讓學生覺得預習是枯燥乏味的,而且能夠讓學生對于整個節選課文的情節有一個直觀的了解,這樣上起課文來就輕松容易得多了。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是推動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重要動力。”而多媒體的運用不失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個好辦法,多媒體課件的運用可以將靜變為動,將無聲化為有聲,使得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生動起來。并且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將一些學生不了解的背景知識展示出來,有效地拓展學生的知識容量。以筆者在上肖洛霍夫的《一個人的遭遇》為例,在講課文內容之前通過課件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圖片和人員傷亡的數據展示給學生,便明顯激發起了學生對于那段歷史的興趣,在講訴男主人公的遭遇是學生就仿佛感同身受一般聽得十分認真。在講完課文內容后又通過課件向學生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請把我埋得淺一點”“請讓我多看一眼”兩個故事,學生明顯受到了故事情節的感染,很多女同學都低頭擦眼淚。
通過這堂課,筆者認為,多媒體的運用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是很有意義的,如果說這堂課老師只是拿著課本枯燥地講述男主人公的悲慘遭遇而不通過課件加大課堂信息量,不通過圖片的展示和故事的講述那么學生將很難融入到課堂中來,也很難讓學生萌生共鳴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