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燕令+姜旭+趙晶
摘 要: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CET-4)新題型翻譯部分由原來的單句漢譯英改為段落漢譯英,對大學生的翻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起了高校師生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重視。然而由于傳統的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教學忽視了大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基礎薄弱,不能滿足培養學生篇章翻譯能力的新要求。本文依據對CET-4翻譯新題型的解讀,分析了當前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存在的不足,提出改進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措施,有效提高學生翻譯能力和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關鍵詞:大學英語;四級改革;翻譯教學;翻譯技巧
1 CET-4翻譯新題型解讀
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CET-4/6)作為十分重要的大學英語測試,對大學英語教學與學習有著毋庸置疑的反撥作用。從2013年12月起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試卷結構和測試題型進行了調整,其中翻譯部分由原來的單句漢譯英改為段落漢譯英,翻譯內容涉及中國的歷史、文化、經濟、社會發展等,長度為 140~160 個漢字,翻譯分值由原來占總分值的5% 增加到15%。翻譯新題型對非英語專業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學生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篇章組織能力和綜合文化素養,考查了學生英語運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這一改革必然促使各高校教師和學生加強對翻譯能力的培養。
2 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不足
由于受CET-4改革前翻譯題型的影響,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普遍未受到師生的重視,長期處于邊緣化,基礎十分薄弱。當前的非英語專業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2.1 教學理念上不夠重視
改革前的CET-4翻譯題在考試中所占比重較小,只占總分的5%,且難度不高,多為完成句子型的短句翻譯,考查學生用核心詞匯、短語或固定搭配結合典型的語法規則進行造句填空的能力,沒有考查學生實際的翻譯能力。因此,沒能引起師生對翻譯教學的重視。教師和學生通常認為只要擴大詞匯量、重點掌握一些固定短語和搭配、考前重點復習一些基本的語法和句型就能在考試中一對一地進行翻譯,并不需要太多翻譯技巧。因此在教學中忽視了翻譯理論和策略的學習以及篇章漢譯英翻譯的練習。
2.2 教學內容上不夠完備
1. 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教材中缺少中國文化的內容。現在通用的各個版本的大學英語教材都是以西方文化輸入為主要內容,缺少中國的歷史、文化、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內容,師生在課堂上沒有機會接觸中國文化的英文術語表達和漢譯英的翻譯素材。而且因課時所限,教師大多側重于介紹與課文相關的英語文化背景,與課文主題相關的中國文化的課外材料補充不夠充分。
2. 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教材中缺少翻譯技巧和翻譯理論的內容。各個版本的大學英語教材中都沒有專門的翻譯理論和策略介紹,僅在每個單元課文后面的有句子翻譯和段落翻譯的練習,主要以練習課文中出現的重點單詞、短語和句型為主,沒有涉及到使用翻譯技巧和翻譯理論的內容和練習。
3. 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教材中缺少英漢文化對比的內容。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教學內容更多關注語言知識的傳遞和英語能力的培養,忽略了對文化內容的學習,使得學生因為不能正確理解東西方文化差異,在翻譯過程中無法真正理解文章的內涵并準確地進行英漢語言的轉換。
2.3 教學方法上不夠豐富
因為大部分高校的非英語專業不開設翻譯課程,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方法比較單一。課堂英譯漢翻譯教學僅限于對閱讀材料和課文中的難詞、難句的講解翻譯,嚴格地講只能算教學翻譯而非翻譯教學。漢譯英翻譯也往往僅限于講解教材中的翻譯練習答案。教師很少教授翻譯理論與技巧, 即使偶爾涉及翻譯理論與技巧,也十分膚淺,難成體系。
3 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改進措施
3.1 更新教學理念
師生應充分認識到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重要性,重視翻譯能力的培養。翻譯能力是真正的學以致用的語言運用能力。只有提高了翻譯能力,才能提高學生跨語言交際的能力,使之有能力擔負起向世界傳輸中國文化精髓的責任和義務,促進中西方的合作和交流,滿足社會發展對大學生英語實用能力的需要。
3.2 完善教學內容
教師在教學中應補充與中國歷史、文化、經濟、社會發展相關的閱讀和聽說資料,幫助學生進行詞匯積累和知識儲備。增加翻譯理論和技巧的學習以及相應的翻譯練習。通過反復訓練,提高學生對翻譯理論和技巧的深入理解和應用。加強中西方文化對比分析,幫助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從而更好地理解兩種語言的文化內涵,有效提高翻譯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3.3 豐富教學方法
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教師應采用豐富靈活的教學方法,加強中國文化的輸入、翻譯理論和技巧的講解以及中西方文化比較,實現從知識型教學到技能型教學的轉變,促進師生以及生生互動。幫助學生在翻譯實踐中實現語言能力和轉換能力的運用。具體可以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結合:
1. 將翻譯教學和精讀教學結合。改變精讀學習重視詞匯講解的做法,增加篇章翻譯,可以選擇精讀課文的精彩段落讓學生翻譯成漢語,再用回譯法把漢語翻譯成英語,和原文對比分析,學習譯文中的語言素養和翻譯技巧。還可以結合精讀課單元主題,補充中國文化的相關主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對比中西方文化。
2. 將翻譯教學和聽力教學結合。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資源,補充與中國文化相關的音頻和視頻資料,比如播放介紹中國風土人情和名勝古跡的紀錄片美麗中國 (Wild China)的片段,讓學生看完視頻后做英譯漢或漢譯英的翻譯練習,既加強中國文化的輸入,又以多元化的輸入方式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3. 將翻譯教學和口語教學結合。教師可以選擇中國文化相關主題,如節日、歷史人物、名勝古跡等,給學生提供漢語的提示,讓學生翻譯,然后以口語的形式(classreport)在班級或小組匯報,其他同學和老師做點評。或者讓學生做角色表演,模擬向外國人介紹自己的家鄉或中國特色文化,既鍛煉了學生翻譯能力,又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增加了師生和生生互動。
4. 將翻譯教學和社會實踐結合。教師可以選擇和生活息息相關的翻譯材料,比如布置學生翻譯某個商品的產品說明或使用說明書;或布置學生節假日收集旅游景點或公共場合的英語公示語,課堂上進行分析和糾錯;或鼓勵學生參加義務導游或英語志愿者等活動,使得學生有機會接觸不同的翻譯文體,在翻譯實踐活動中培養翻譯能力。
4 結語
全球化經濟的發展需要大量既懂英語又具備扎實的專業背景的翻譯人才,CET-4翻譯新題型也對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大學英語翻譯教學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目前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仍存在諸多弊端。這就要求我們及時轉變教學觀念,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提高大學英語翻譯教學質量,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為我國的發展和對外交流培養更多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楊柳. 教育生態視角下的網絡輔助大學課堂的構建[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4(3).
[2] 高琳琳,葛忠強,劉 巖. 基于中國文化的大學英語四級翻譯教學及改革實踐 [J].職業教育,2014(20).
[3] 陳玢. 最新CET-4考試中的段落翻譯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啟示[J]. 英語廣場,2014 (8)
[4] 何玲.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翻譯新題型對翻譯教學的反撥作用 [J] 考試周刊 2014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