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媛媛
·三創征文·
中職學生專業性別隔離初探
顏媛媛
中職學生專業性別隔離對學生本人和社會勞動力需求都具有長久影響,因此,有必要認真分析中職專業性別隔離現狀及其生成原因,在此基礎上提出加大宣傳力度、推進教學改革、明確角色分工等規避中職專業性別隔離的策略。
中職學生;專業選擇;性別隔離
性別隔離,也稱為性別區隔,最初受到學者們的關注是因為勞動力市場性別隔離現象的大量出現,主要指職業中的性別隔離。目前對于高等教育專業性別隔離的研究越來越多,但很少有學者關注到中職學生這一特殊群體。學生初中畢業后,成績較好的學生或者社會資源占有較多的家庭子女將會升入重點中學或者普通高級中學學習,而成績較差、社會資源占有不足的家庭子女甚至少數有先天缺陷的學生將進入中等職業學校學習。這導致中職學生整體上學習基礎薄弱、學習習慣較差,男生和女生在選擇專業時容易根據自身性別“對號入座”,由此形成了大量單一性別的班級。
中職學生在三年的學習結束后,極少部分可以繼續進入高等院校學習,大部分踏入社會。在最初進行職業選擇時,很大程度上會選擇與自己專業相關的職業類別。反觀中職學生的專業選擇可以發現,男生多集中于機械、汽車、建筑等專業;女生則多集中于學前教育、會計、護理、語言等專業。以江蘇省江都中等專業學校為例,物聯網作為新興專業,女生報名人數較多。而傳統的以男生居多的計算機專業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女生選擇。這說明隨著社會的發展,女性對信息的渴望和需求日益強烈,希望通過學習專業信息技術來提高自身信息化水平的愿望也愈發強烈。但是在傳統的機電數控、汽車、建筑等專業中,女生人數仍然極少。那么,這種專業性別隔離是如何產生的呢?
第一,性別衍生的生理和心理差異,這種差異使男性和女性在青少年時期由于參加活動和技能訓練的不同而得到不同的鍛煉,歸納起來就是:男女在語言、空間想象力、數學等方面存在差異。反映到學科專業上,中職男生更加擅長于數學、機電、汽車等需要空間想象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的專業,而中職女生更加傾向于外語、教育等傳統文科類專業。在選擇專業時,大部分中職男生和女生會自動放棄與自身性別不符的學科專業,并對專業的選擇存在足夠的自我認同。
第二,社會化孕育的文化與權力。學科專業作為教育發展的產物,它的形成也是一個建構的過程。社會發展至今,很多專業領域以男性為主導。女權主義者認為,長期以來,知識的專門化、知識生產的組織化都集中在男性身上,學科專業也是男性群體的產品。從這個意義上說,中職學科專業的設置潛在地將性別偏見置于其中,學科專業在建制之初就已淪為一種權力的工具。因此,男生和女生在選擇專業時自動“對號入座”,形成了中職專業的性別隔離。當然,社會化的文化與權力對中職學生專業選擇的影響還包括家庭的參與、社會發展進程的影響等。
總的來說,中職學生專業性別隔離產生的原因包括:傳統性別分工催生和維持職業領域的性別隔離;學科專業設置的話語權由男性掌握;個人的專業選擇使得性別隔離合法化;等等。
(一)加大學校學科專業宣傳,拓寬信息獲取渠道
目前,中等職業學校以及相關教育部門并未廣泛開展學科專業宣傳,致使家長和學生獲取專業信息渠道有限,對許多專業的行業狀況以及就業前景不了解,缺乏對專業全面細致的了解以及對學生自我認知程度的掌握,在專業選擇上具有強烈的主觀性。加強學科專業宣傳,依托傳統紙媒、網絡、電視等媒體,讓學生能結合個人意愿、性格特點、學科專業理解等選擇專業,而不是一味地依據性別和熱門程度,或者只聽從父母和老師的意見做出專業選擇。此外,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還應當開展社會咨詢,開發有效的專業選擇測評工具,為學生的專業選擇服務,提高學生的專業認知程度。學校可以組織教師定期到初級中學開講座,實事求是地描述職業學校的專業現狀和就業前景,幫助初中生及其家庭拓寬視野。
(二)構建先進校園性別文化,推進學科專業教學改革
構建先進校園性別文化是以男女平等的理念為支撐,既承認兩性在生理上的差異,又維護各自的人格尊嚴和性別價值平等,從而保障男、女生參與學校活動和專業學習的相對平等性。特別在專業學習上,進行學科專業教學改革,要改變傳統的男性思維主導教學內容、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鼓勵中職學生確立不同的職業期望,提倡女性在男性學科專業領域學習。筆者認為,職業學校可在學生進行專業選擇前對其進行培訓,幫助其做好職業規劃。中等職業學校需在學生入學時對各個專業進行介紹,客觀分析當前專業的優勢、劣勢和就業形勢,積極進行培訓,避免專業選擇時的性別干擾,讓學生能更多地從自我實際出發,綜合社會的人才需求、工資待遇、就業前景、個人興趣等多方面因素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從而選擇感興趣的專業。
(三)正視專業選擇的性別隔離,努力打破壁壘
中職學生在選擇專業時應高度重視,通過電視、互聯網、專題講座等途徑全方位了解專業現狀,以對專業的興趣為基礎,主動剖析自己的潛能和優勢,正確看待冷門和熱門專業,正視自己的性別特點,切勿盲目選擇。中職學生的專業選擇并不是個人選擇的問題,它實際上是社會性別符號系統中勞動的性別分工在中等職業教育領域內的體現,反映的依然是一種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文化,在學科和專業中,無論是社會選擇還是女性的自我選擇都必然受社會文化價值體系的影響。學科的性別分類、價值分層與社會的性別分工、等級分層有著高度的同構性。既然如此,中職學生特別是女學生在選擇專業時更應當突破自身的性別障礙,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并且付出更多的努力,敢于觸碰和沖破女性職業選擇的“天花板”。
(四)弱化傳統性別角色分工,發揮政府和社會公益部門的作用
打破專業性別隔離是一場漫長的革命,政府部門和社會公益機構需要對中職專業性別隔離有足夠重視,制定相應政策,使得中職學生在選擇專業時能弱化自身性別角色,從自身興趣出發選擇學習動機強的專業。讓中職學生特別是女生能充分結合自身特點和興趣選擇專業,減少將來就業中面臨的性別偏見。
G712
A
1005-6009(2017)52-0049-02
顏媛媛,江蘇省江都中等專業學校(江蘇揚州,225000)教師,助理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