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小萍
[摘 要]簡便計算是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訓練學生思維的重要手段。在課堂教學中,將數學思想滲透于簡算教學中,可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計算速度,促進學生靈活應用簡便運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關鍵詞]簡算教學;數學思想;簡便計算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05-0018-02
簡便計算是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訓練學生思維的重要手段。簡便運算的學習過程實際上也是研究、探索的過程,通過簡便運算可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和計算能力。因此,在小學數學簡算教學中教師要加強數學思想滲透,促進學生真正理解“簡算”的內涵,從而真正掌握簡便計算方法。
一、創設生活情境,挖掘數學思想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簡便運算的原理,在教學中教師應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創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挖掘數學思想,使學生真正掌握簡便運算方法。
例如,筆者創設了這樣的生活情境:以下是某工廠下半年的盈虧情況(盈利的用“+”表示、虧損的用“-”表示,單位是萬元):7月+288,8月-153,9月-130,10月+112,11月-147,12月+150,這個工廠下半年到底是盈利還是虧本呢?學生可能會列出很多算法,如算式1:288-153-130+112-147+150,算式2:288+112+150-153-130-147,算式3:(288+112+150)-(153+130+147)。許多教師會讓學生比較哪一種運算方法較簡便,但這只是一種簡單的比較,我們應引導學生挖掘更深層次的數學思想。
師:很明顯,算式1可以按照整數的混合運算順序算出結果。下面我們重點比較算式2和算式3,算式2是將112和150往前移、將153和130往后挪,算式3是把3個帶“+”的數放在一起,3個帶“-”的數放在一起,這樣做的道理是什么呢?
生1:算式2中,因為288、112和150都表示盈利,153、130和147都表示虧損,我們可以將表示同類的數放在一起,因為是同類數,所以符號就要跟著一起“搬家”了,如果符號不跟著“搬家”,就會把盈利變虧損,把虧損變盈利。
生2:算式3中“(288+112+150)”算出的結果是表示一共盈利的,而“(153+130+147)”算出的結果是表示一共虧損的。要算一共虧損所以把各數相加,它們的和表示虧損,所以括號外面用減號。
……
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思考,充分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同時使學生挖掘到了“分類”這一數學思想。
二、拓展思維空間,感悟數學思想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少講精講”,為學生拓展思維空間,只有充裕的思考時間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感悟數學思想。
例如,在教學“25×16”時,教師只出示“要求這個算式怎樣算較簡便 ”這一問題便放手讓學生自己思考。
生1:我覺得可以用25×(10+6)來計算。
生2:我覺得可以寫成25×4×4。
生3:我認為可以寫成5×5×16=5×(5×16)。
生4:我認為還可以寫成(25÷5)×(16×5)。
……
通過思考、討論,學生的思維不斷碰撞,得出了很多種簡算方法。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認識到了各種方法的不同點,并發現其優劣,加深了對乘法分配律和結合律的理解,同時感悟到了“轉化思想”。學生的思維也得到了鍛煉,這與教師留給學生充裕的思考時間分不開。
三、增強簡算意識,滲透數學思想
四、注重自我驗證,體驗數學思想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生學習的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然而在簡算教學中,創設與簡便算式對應的生活原型有時比較困難,這時可嘗試引導學生通過自我驗證,體驗“化繁為簡”的數學思想,使知識深刻沉淀在學生的腦海中,最終成為一種能力,也使學生的思維更為嚴謹。
上述案例中,學生在驗證與自我驗證中收獲的不僅僅是方法,更重要的是他們在不知不覺中還體驗到了“化繁為簡”的數學思想及推理論證的過程,并從中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總之,數學思想在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多思考、多鉆研,多將數學思想滲透于教學中,為學生的學習與思維的發展創造更多、更好的條件。
(責編 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