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思靜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國家間的交流越來越多,國際貿易發展越來越頻繁。貿易的交流促進了我國企業的發展壯大。與此同時,國際經濟貿易中外匯風險日益突出,遏制外匯風險迫在眉睫。本文以國際貿易中對外匯風險的防范為題,簡要剖析了外匯風險中存在的類別和措施,希望能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
【關鍵詞】國際經濟 經濟貿易 外匯風險 防范探究
前言:隨著我國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的提高,我國對外貿易已成為了國際貿易競爭中的強有力的對手。但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國際經濟貿易中所存在的外匯風險等問題。如果不加以解決,將會對我國經濟貿易長足發展產生極其大的阻礙,形成很多的負面影響。以下來闡述,目前國際經濟貿易中主要的外匯風險種類。
一、國際經濟貿易中主要的外匯風險類型
(一)匯率變化對企業的負面影響
我國對外經濟貿易的主體是企業。國際經濟貿易中對外匯風險的影響也是直接作用于企業的。企業在對外貿易中經營狀況的好壞是根據資產負債表的變化來衡量的,在資產負債表中,對外企業要用本國貨幣和外匯貨幣兩種貨幣來表示。但是,為了方便使用者使用,顯示財務報表的全面性和可比性,在編制財務報表的時候會根據功能和價值,將報表中的貨幣統一折換成我國本國的人民幣進行反應。除此之外,在國際金融市場中,匯率會經常的變動,這就使得資產負債表中的某項項目價值也隨之改變,實際情況中,匯率上升,企業擁有的外幣負債也會隨之增加,本國貨幣的負債也會增加。這種表現影響最大的是跨國公司,而設計國外貿易的企業面臨的風險則要相對小一些。如果一個企業在多個國家都設立了分公司,做為分公司的母公司,在報表上就會反應出多種類別的貨幣,子公司在記賬時運用本國的貨幣表現形式,向母公司提交財務報表時,就會出現多種賬目記錄,從而使賬目上的資金風險加大。因而,匯率變化導致企業賬面金額發生損失。
(二)匯率變動對匯兌的負面影響
企業在對外進行貿易活動中,所花費的時間及流程都是比較多的。一般的流程程序分五大步:簽訂合同、建立信用證、改正及審證、發貨。由于花費的時間較長,所以在這段時間內我們不確定是否會發生匯率的變動,如果發生了匯率的變動,那么銀行在根據協議進行付款的時候,直接匯兌就會給企業造成直接的經濟損失。匯率的變動對進口和出口方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如果外匯匯率上漲,進口商會付更多的費用,導致進口商經濟損失,而出口商盈利;當外匯匯率下跌時,出口商的收益會因為匯率的下跌而導致費用減少,使得進口商收益而出口商虧損。
(三)資金風險是由匯率變化導致業務量變動引起的
匯率的變化對企業業務量的影響和企業收益的多少有著直接的關聯。對于出口企業來說,本國匯率上漲,對外銷售的價格也隨之增加,如果此商品在國際中并非必需品,那么,此類商品在國際中的需求會隨價格變化而發生變化時,價格上漲,會使他國對此類商品需求減少,從而導致本國企業收益減少。與此同時,對進口企業而言,本國貨幣下跌,那么進口商品的價格就相應的增加了,成本也相應的增加,如果此類商品是必需品,對需求較多的話,商品的內銷變化不大,那么對企業資金的風險也就影響不大。
二、國際經濟貿易中對外匯風險的防范措施
(一)使用的結算貨幣要穩定
國際貿易活動中,本國貨幣對防范外匯風險具有積極影響。但是,現實情況確實,我國的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中能夠使用的國家并不多,所以只能選擇匯率相對較穩定、具有通用性的貨幣作為結算、計價的貨幣。這樣做能夠防止貨幣匯率的變動,保障貨幣兌換的便利和自由。最為普遍的是選擇歐元或美元。所以,企業在選擇結算、計價貨幣時,如果能選用本國的人民幣最好使用本國貨幣,這樣不會產生任何的風險;如果不能選用本國人民幣,最好選擇通用的歐元或美元,雖然會有一定的風險,但相對于其他貨幣而言,這兩種貨幣的風險威脅相對較小。
(二)采用科學的融資形式
國際經濟貿易中的融資方式多種多樣,融資可以解決進出口企業資金周轉困難的問題,給企業一定時期的發展帶來好處,但同時也是出現外匯風險的重要一環。對出口貿易企業來說,采用融資方式,能夠提前獲取外幣融資款項及時的進行結算能夠規避風險,是一項很好的方式。在貿易融資方式中,中小企業選擇信用證押匯方式,外貿企業使用保理業務或福費廷業務較多,能夠緩解企業短期內的資金流動短缺情況。同時,如果延長付款出口業務,出口商要適當將遠期匯票進行貼現,這樣做能夠盡快提取貨款,加快資金周轉,降低企業自身風險和外匯風險。
(三)進出口巧選“出軟、進硬”方式
企業在國際經濟貿易中,簽署訂單時盡量的選擇“出軟、進硬”方式。“軟”指的是“軟幣”,“硬”指的是“硬幣”,軟幣的價值是不固定的,而硬幣價值相對不易貶值或波動。所以,在國際進口貿易合同簽署中,盡量選擇硬幣作為計價、結算方式,對國際出口貿易,盡可能選擇軟幣作為計價、結算貨幣。這樣的“出軟、進硬”方式,能夠降低匯率風險。這種方式不僅適用于進出口中,對向外借款時也同樣的適用,對向外支付費用、利息時,使用軟幣作為貨幣,而收取利息時,使用硬幣,這樣對風險的控制能大大提高。
(四)選用金融衍生工具降低外匯風險
金融衍生工具降低外匯風險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外匯期貨交易。這種方式是標準化的合約式貿易,有確定的匯率、交匯時間及金額。外匯期貨交易是固定的交易方式,需要每天進行清算。但現在,這種方式越來越少,很多合同都采用平倉,也就是將買進的合約賣出,賣出的合約買進。這種平倉方式,其實就是,出口商在沒收到貨款時,為了防止匯率下降造成經濟損失,在期貨市場上,通過賣出再買進方式,進行保值;進口商或付款人,考慮到本國貨幣下降的情況,在期貨市場上買進后再賣出。這樣就能夠避免匯率的變動而發生經濟的損失。二是,外匯期權交易。這種方式是在期貨基礎上衍生來的,方式更加多樣化。能夠給進口商賣出或買進外匯權利,使用這種方式,有利于進口商在買進的期權在市場匯率高于成交價時,期權能夠盈利并且履行支付的義務;如果虧損時,可以放棄外匯的權利。對出口商而言,市場匯率低于成交價時,期權盈利;反之,就要放棄。這樣的方式,能夠降低因為匯率而帶來的經濟損失,損失的僅僅是購買期權時所支付的期權費用而已。
三、結語
國際貿易的發展,方便了各國貿易的交流溝通,給國家間的交往與合作帶來了積極的影響。但是,外匯風險對國際經濟貿易的負面影響,我們不能忽視,要防范風險,拿出決心加以解決,為國際經濟貿易創造有利的環境,促使國際經濟貿易向著健康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徐雯雯.中小外貿企業外匯風險及防范措施探討[J].商業文化(學術版).2010(05).
[2]翟金珂.當前經濟背景下企業如何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規避外匯風險[J].中國外資.2013(13).
[3]胥澤揚,徐大為.關于外貿企業面臨的外匯風險及其規避的探究[J].中國商貿.2012(04).
[4]劉昊虹.企業外匯風險及防范對策[J].廣東金融學院學報.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