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敏
[摘 要]由于家庭環境、智力發展、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在學習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在教學中實施個性化學習,不但能鍛煉學生獨立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能力,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個性化學習;方式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05-0084-01
個性化學習,就是指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內在需求、學習風格和外部學習環境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優秀的教育應適應學生的個性需求,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給學生提供自由的發展平臺,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只有的這樣課堂才能成為學生智慧和靈性的搖籃,才能給予學生展示個性的空間。
一、個性化學習環境的營造
民主和諧的學習環境能讓學生的身心放松,學生沒有太多的顧慮,才敢于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例如,教學翼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倒數的認識”時,教師提問:“9的倒數是多少?”馬上就有學生回答:“6?!贝藭r,教師不能馬上否定學生,而應詢問學生是怎么思考的。學生很自信地回答:“把9倒過來不就是6嗎?”在聽完學生的解釋之后,教師再詢問其他學生的看法,結果大部分學生都覺得這個想法很有道理。為了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思考方向是錯誤的,教師再問:“按照這種方法,3和7的倒數分別是多少?”學生才意識到剛才的思考方向是錯誤的。
雖然學生回答錯誤,但在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下,他們沒有感受到太大的學習壓力,因此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是學生個性化學習一個好的開始。
二、尊重學生對學習方式的選擇
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學習數學的方法有很多種,每個人都有合適自己的學習方法,如果教師只是把自己認為好的方法強塞給學生,學生就不會思考,而是被動接受。每個學生的學習方式不一樣,有的喜歡自己思考,有的喜歡與他人交流探討,有的需要不時的指導……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他們個性的展示過程。若教師能尊重學生對學習方式的選擇,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并積極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進行學習,反而能促進學生的發展。
例如,教學“統計”時,教師先公布某一次數學測試的成績,讓學生對各分數段進行統計,60分以下的為不及格,60~75分的為及格但水平一般,75~89分的為成績良好,90分以上的為成績優秀。在進行成績統計的過程中,有的學生用不同顏色的筆直接在成績單上標識出來,有的學生把這份成績單繪制成一個表格,有的學生用“正”字來表示各分數段的人數,有的學生用條形圖把各成績段的人數表示出來……不同的學生采用了不同的學習方法。若教師在學生解題前就要求必須用條形圖來進行表示,那學生就不會思考其他解題方法,這不利于學生數學個性化學習的發展。
三、聯系生活,促進個性化學習
運用數學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比如相遇問題(求兩地的總路程),對應生活中的約會問題“小紅和小明家相距2100米,兩人從家里同時出發,經過15分鐘后,兩人碰面了,小紅每分鐘走60米,求小明每分鐘的行走速度?!庇械膶W生會先求出小紅所走的路程,再用總路程減去小紅所走的路程,最后求出小明的行走速度;有的學生會先用總路程除以時間,求出小紅和小明的兩人速度之和,再減去小紅的行走速度,得出小明的行走速度;有的學生懂得學以致用,根據“速度和×相遇時間=兩地距離”這一等量關系,列方程解題;有的學生也是利用方程來解答,但是列方程的根據是“慢車行駛路程+快車行駛路程=兩地距離”,思考的方向又不一樣;有的學生假設兩人行走的速度相同,那么兩家之間的距離就是60×2×15=1800(米),這比實際距離少2100-1800=300(米),再把300米平均分成15份,每份與小紅速度的和,就是小明的速度。
一道簡單的生活數學題,學生就能想出5種解答方法,由此可見,對于相同的問題,每個人思考的角度都不一樣,每個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習慣也不一樣,這正是學生個性化的體現。因此,生活經驗也能作為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的來源,教師要利用這個資源來幫助學生發展個性化學習,讓學生形成自己獨特的數學學習方法。
總而言之,不管是黑貓白貓,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不管每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方法是怎么樣的,只要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就是好的方法,因為,對學生來說,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才是最好的。
[ 參 考 文 獻 ]
[1] 孟霞.小學生數學個性化學習方式研究綜述[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3(S1):11-13.
[2] 侯書星.淺談小學數學個性化學習[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4(10).
[3] 孫燕.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個性化學習初探[J].教師,2014(08).
(責編 童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