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蔚
摘要:作為傳播知識的基礎教育,小學數學必須進行相應的改革,才能適應知識經濟對教育的要求。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本文在分析小學數學學科特點的基礎上,從小學生數學能力的現狀出發,提出了培養小學生數學創新意識的對策,旨在提升小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 創新意識 培養
一、培養小學生數學創新意識的必要性
1.數學可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的思維
數學包含了辯證思維、常量與變量、數量與形狀、已知與未知、近似與精確、直線與曲線等對立統一的概念。學習這些概念,有利于學生將多元問題轉化為一元空間問題,從而潛移默化地提高了學生的辯證思維。
2.數學可以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
學習數學,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使學生了解數學與自然、人類社會的密切關系,體驗數學的價值,增強數學理解和應用的信心;使學生學會運用數學思維觀察、分析社會現實,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提高勇于探索、大膽創新的科學精神,為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學習數學知識奠定基礎。
二、培養小學生數學創新意識的認知
1.啟迪學生的創新意識是前提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應該放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首位,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發揮創新潛能,釋放出學習和創新的熱情。因為創新意識、創新精神是創新活動的出發點和驅動力,培養小學生數學創新意識的本質是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和創新人格,是學生形成創新能力的基礎。
2.構建良好的數學認知體系是基礎
培養小學生數學創新意識,是培養小學生數學創新能力的基礎。要想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創新能力,教師必須以數學知識為載體,因為沒有知識基礎的創新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3.優化教學過程是關鍵
傳統的數學教學是單向的灌輸,教師忽視了學生的認知活動,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嚴重地抑制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幫助學生自覺、積極地追求學習思維過程。因為只有當學生處于主動狀態時,才能迸發出無限創造性的火花。
4.培養創新思維是條件
創新思維的本質是運用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和直覺思維,以理性、協調的方式,使相關信息產生積極的效果或結果。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創新意識,能使他們突破傳統教學固有的思維,產生獨特的、具有個人和社會價值的發散思維,進而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三、培養小學生數學創新意識的實踐
1.營造培養小學生數學創新意識的環境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挖掘學生自主思維的潛能,盡可能地使用啟發、探究、聯想、遷移等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對活動的認識,給予學生一定程度的自由,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欲,從而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把課堂教學作為培養小學生創新意識的主陣地
教師要努力挖掘教學內容,豐富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在學習和實踐課堂活動中,鼓勵學生大膽猜測,敢于探索,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讓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提高小學生的自學水平
數學自學能力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己閱讀數學教材或參考資料,深入理解和掌握重要的知識,自主形成相應的解答技巧。經過長期和持續的訓練,學生能形成符合自己認知特點的閱讀技能,提高學習效率,從而提高自學能力。
四、總結
創新意識培養已成為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必然選擇。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的同時,小學數學教育是培養小學生創新意識的主要陣地之一,對于培養小學生數學創新意識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劉潔.淺談小學數學課題教學小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4,(33).
[2]于蓉.為孩子們播下核心素養的“種子”——從數學學科的維度[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6,(3).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龍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