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小峰
摘 要 經濟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的進步,提高了我國對產業優化調整工作的關注度,促進企業朝著多樣化、集團化方向發展。本文主要對利益博弈下企業集團法人治理結構的完善和優化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 利益博弈 企業集團 法人治理結構 完善和優化 分析和研究
一、前言
社會的不斷發展促進了我國企業的集團化發展,為了促進企業集團化長遠發展,加快集團化的發展進程,需要按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依據市場經濟規則和相關原則增加對企業集團化的法人治理,完善法人治理體系。實現企業現代化集團發展目標,是市場經濟對企業深化改革發展的客觀要求。
二、企業集團的定義
企業集團是由一定數量企業以互相之間在經營方面形成穩定協作關系為基礎,在一個統一機構的協調下,依據一定原則組成的。它以一個或若干企業為核心,通過控股、企業合同或其他方式,使核心企業控制一系列從屬企業,從而形成眾多企業的結合體。在企業集團內部,核心企業也被稱為“控制企業”,從屬企業被稱為“被控制企業”。企業集團是適應市場經濟和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需要而出現的經濟聯合體,其主要類型有:第一,龍頭帶動型,即以骨干企業或拳頭產品為龍頭的企業聯合;第二,優勢互補型,指具有不同優勢的企業之間的聯合;第三,增量擴張型,即對產品好、潛力大的企業,實施技術力量、資金等全方位傾斜,促其滾動發展,以擴大市場占有率。
三、企業集團法人治理弊端闡述
在對當下我國企業集團法人治理工作進行分析和研究的過程中不難發現,目前企業集團法人治理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發展弊端:其一,企業集團的產權不明確,其主要是利用行政手段來代替產權方法進行管理和控制,增加了企業集團法人治理的難度,導致企業集團法人治理工作較為單一;[1]其二,在企業內部進行決策作業時,決策民主性較少,家長制局面導致企業集團法人在進行決策時增加了決策的失誤性,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其三,企業管理科學性和完整性的缺失。企業關注產權管理工作,卻沒有給予控制工作相應的關注,企業的競爭力不斷降低,企業籌備的資產與利益應用在其他環節,導致企業的產權發展不合理。[2]
四、企業集團法人治理完善和優化
(一)對產權結構進行優化,增加決策民主性
對于我國來說,企業集團在其發展過程中的管理環節具有行政干預特點。[3]集團公司是當今社會發展的主力軍,但是站在市場的角度而言,尤其是國有集團化企業,因其與政府具有較大的聯系,并不具有鮮明的獨立性,導致在發展和管理過程中無法獨立進行自我管理與發展。就集團公司內部管理過程而言,因其給予子公司較多關注,對子公司的管理工作進行了較大的干預,增加了對子公司管理內容的關注度。面對上述情況,從優化集團化企業內部管理的目標出發,需要對企業集團進行內部結構優化,增強子公司的獨立性,降低對子公司的管理力度,把集團在企業內部的位置進行合理化構建。其次,為了促進企業集團的整體發展,需要強化其管理效果,要增加決策的民主性,增加不同主體對決策的參與度,來促進企業的發展,[4]進一步維護國有股權利益。
(二)構建完善的管理機制,發揮監督作用
為了保證企業集團法人治理工作的有效進行,需要在企業內部構建完善的管理機制,增強管理的制度性,提高管理效率,保證管理質量。其次,要依據企業自身的發展,有針對性地進行制度建設,對薄弱環節引起重視,建立具有企業特色的制度體系。其次,要增加對信息環節的關注度,避免內部關鍵信息的意外泄漏。對于企業來說,為了保證信息不被意外泄漏,需要對企業的經營和高級管理人員行為進行規范,建立信息披露管理制度,提高信息披露人員的企業信息保護意識,降低企業集團的關聯性交易現象的產生頻率,避免企業集團產生表外交易現象,最大限度地維護企業集團各方股東的利益。最后,要在集團公司內部構建一體化和規范化的監督管理體系,發揮集團公司董事會的作用以及集團公司監事會的作用,增強管理人員的獨立性和民主性,發揮不同人員的價值。[5]
(三)構建新型的激勵機制,完善集團企業的治理體系
對于企業來說,企業獎勵機制的建立和發展,與企業的治理工作具有聯系性,既相互影響又相互獨立。企業激勵制度的建立,是促進集團企業發展的基礎,其可以實現集團企業當前的發展目標,為集團企業的長遠發展目標奠定堅實基礎,也可以實現集團企業員工的自我價值,激發不同成員的工作積極性,實現每個個體的發展目標,實現集團企業和個人成員目標統一發展。同時,為集團企業的治理工作提供便利,提高集團企業目標管理工作的效率,保證集團企業目標管理的質量。站在集團企業發展的整體目標來看,其在發展過程中,在對獎勵機制進行構建和完善時,要增加獎勵機制的時代性特點,激發集團內每個個體的工作熱情。把企業獎勵機制的建立、發展、完善與集團企業的內部結構相互結合,對企業內部的治理體系進行創新,對企業內部治理工作引起重視,增強企業獎勵機制建設的聯系性,促進二者共同發展,提高獎勵機制建設和治理體系的互動性。[6]
五、結語
本文對當下集團企業的治理工作進行了分析和研究,發現其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治理弊端:包括企業集團產權不明確的弊端,企業內部決策機制的弊端,企業管理科學性和完整性缺失等弊端,均阻礙了集團企業的健康發展,降低了集團企業的市場綜合競爭力。面對這一形勢,需要增加對企業集團法人治理工作的關注度,完善其治理結構,增加其內部治理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學性。對于企業集團法人治理的有效進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其一,對集團企業內部產權結構進行優化,增強決策民主性;其二,增加對管理機制建設的關注度,構建完善的管理機制,發揮監督作用;其三,構建新型的激勵機制,完善集團企業的治理體系。
(作者單位為南京公用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宮芳芳,孫喜琢,林君.我國公立醫院集團法人治理結構的分析與優化[J].現代醫院管理,2013(03):5-7.
[2] 姬宇,董曉宇.利益博弈下企業集團法人治理結構的完善和優化[J].消費導刊,2009(07):130+132.
[3] 胡玉可.論股權分置改革后的股權結構優化及其公司治理的改進[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9(01):45-50.
[4] 張宏杰,倪剛,馮維勝.我國職業足球俱樂部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研究[J].體育科學,2006(04):28-39.
[5] 任佩瑜,范集湘,黃璐,張蓓.中國新型公司治理結構模式及其績效評價——以中國水電集團為例的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05(07):96-104.
[6] 壽偉光,孫烽.論國有金融控股集團競爭力的提升:制度基礎與途徑選擇[J].中國軟科學,2004(05):41-45+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