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玉梅
【關鍵詞】 物理教學;生本教育;教學
設計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03—0067—01
在新課標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學已被提出新的要求,更加注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綜合分析各影響因素,多角度優化物理教學設計,為學生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準確理解物理基礎知識,掌握必要的解題技巧。下面,筆者立足于生本教育,從不同角度談談初中物理教學設計。
一、以學生興趣為切入點,優化教學設計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關鍵所在,是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的重要保障。在生本教學理念下,學生已成為整個教學的中心,學生的學習效果與質量和他們自身密切相關;教師也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要全方位分析自己所教學生的興趣愛好,認真備課,合理安排課堂教學內容,優化課堂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為重要的是,要多角度優化物理教學設計,巧設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迅速融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中去。
以“杠桿原理”為例,教學伊始,教師可以借助問題情境,引出新課題。比如,日常生活中,如何將道路中央的大石頭移走,確保車輛正常通行。在提出該問題后,教師可以讓班級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相互討論,鼓勵他們大膽說出自己心中的真實想法,以此活躍課堂氛圍。在此過程中,教師只需要將學生提出的觀點加以總結,給予他們充分的肯定,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物理的自信心。
二、以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為基點,優化教學設計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必須樹立全新的生本教育理念,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以他們的認知水平為基點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在上課之前,教師要多角度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制訂科學、合理、具有鮮明層次性的教學目標,要以多個教學標準客觀評價班級學生,要告誡學習好的學生戒驕戒躁,多鼓勵后進生,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而這正是生本教育的客觀呈現。
以“焦耳定律”為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班級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相關的實驗,根據他們已有的能力,合理安排教學任務。比如,讓某些學生負責實驗過程的設計,某些學生負責試驗現象的觀察等,讓學生在實驗操作中準確理解“焦耳定律”概念等,有效突破教學重點與難點,逐漸提高他們的學習與認知水平。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優化實驗教學方法,在實驗操作中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比如,這種物理現象產生的原因和哪些因素緊密相連,一旦改變物理條件,又會出現怎樣的結果,促使他們帶著問題有目的性地進行操作,逐漸提高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注重教材內容的取舍,拓展物理學習領域,優化教學設計
在備課過程中,教師必須全面、深入理解教材內容,不要一味地按照某一思路展開教學,要以社會市場為導向,以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為目的,合理取舍教材內容,剔除課堂教學中無關緊要的知識點,確保教材內容滿足時代發展的客觀需求。教師要隨時關注時代發展變化,及時優化調整教學內容,使其所選擇的教材內容更加科學化、合理化,確保教學各環節順利開展,為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提供重要的保障。在生本教育視角下,教師也必須參與課程建設中,自行選擇教材內容的同時,自己編寫教材,使其采用的教學材料更具針對性。
在生本教育視角下,教師不能僅圍繞課本內容展開課堂教學,要注重物理教學領域的拓展,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有機融合,要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將他們熟悉而感興趣的素材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尤其是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使其和物理知識緊密相連,構建生活化的物理課堂,優化教學設計,引導他們去發現物理現象所蘊涵的物理理論知識,準確理解抽象、復雜的新知識點,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物理學習領域。教師要意識到課外探究的重要性,以課外探究過程為基點,優化課堂教學設計,讓學生在探究中發現、分析、解決問題,并將所掌握的物理知識靈活應用到實踐中,進而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