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華 廉福生 紀兆華 于靜紅
摘 要:“互聯網+”時代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了新環境,現代學徒制深化了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動職業教育改革創新,服務新常態下行業企業。現代職業教育的重點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工程師、高級技工等專門人才。現代學徒制下教學模式下,高職大學生打破思維定式,培養發散思維,以獨特的視角解決問題,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有助于技能型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大學生 創新思維 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1(c)-0228-02
在“互聯網+”時代,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了新的環境,高等教育也發生了革命性的變革,現代職業教育的重點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工程師、高級技工等專門人才,提升我國勞動大軍就業創業能力、產業素質,加快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創新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從高職教育的本質屬性出發,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現代學徒制是產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由企業和學校共同實施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對于高職大學生,就學相當于就業,在學校學習和在企業生產相結合,理論與實踐并重,利于實踐結合,是打通和拓寬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和成長通道的有效模式。在現代學徒制下教學模式下,也要求高職大學生打破思維定式,培養發散思維,以獨特的視角解決問題,面向生產實際,提升應用技能。
1 現代學徒制為大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條件
2014年2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部署了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職業教育的發展,對于促進轉方式、調結構和民生改善就有重要戰略舉措。對職業教育進行改革,深度進行產教融合,培養具有較高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技能型專業人才。當代高職人才的培養具有人才層次的高級性、知識和能力的職業性、人才的技術性、培養手段的多樣性等特點,因此,面向市場需求,探討采用現代學徒制的教學模式。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是充分發揮了企業與學校雙方的各自優勢,在專業技術人才培養過程中深度相融。
現代學徒制制包含了職業教育中“做中學”的原則,通過大量的實踐操作和反復操作達到“熟練”操作;現代學徒制為學徒提供個性化學習條件,強調了“以學習者為中心”。體現了企業對勞動力的素質需求,企業直接參與人才培養過程。校企雙方通過結構化方式,提供高質量教育和培訓,將專門的工作經驗與相關理論。現代學徒制能有效解決傳統職業教育中行業企業參與力度不足、工學結合缺乏緊密性和有機性、職業教育體系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能力不足問題的途徑。堅持校企一體,實現產教深度六融合培養高徒名師,理論教學和技能培訓相融合,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相融合”的產教深度融合師帶徒高職人才培養模式。
2 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需要緊跟時代前沿
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需要緊跟時代前沿,要有鮮明的時代特征,而不能閉門造車。需要深入實際,深入群眾,用建設性的態度,了解新情況,研究新問題,學習新經驗,獨立思考,以小見大,開闊視野,要培養以人為本,與時俱進,艱苦奮斗,開拓創新的精神,鍛煉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學生主體地位要尊重才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要大學生養成良好的創新精神,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必須要尊重并落實好學生的主體地位,大學生從我要學,到我能學,并具有我會學的能力。要修改過去結論式教學為過程式教學,要遭良好的教學活動環境,充分利用技術形象直觀的特點吸引學生參與學習。現代學徒制,可以變單向灌輸的教學方式為多向互動探究式的教學方式,被動式的教學轉化為讓學生具有內在誘導思維式的教學模式,在學生學習需求的基礎上開展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引發,學習動機得以調動。讓學生在生產實踐中得以了解到具體的需要和情況,也就有了研究和創造的方向,有利于創新思維能力的養成。
4 培養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方法
創新精神是非智力因素,是創新主體對創新認識的在追求,由此產生的一種精神狀態。要大學生具有創新思維能力,也要讓大學生創新精神得以培養,從而實踐能力的教育得到增強。教育需要多樣化,教學手段化多樣化,實施因材施教,教師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對應不同學科、不同特點的學生,切實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操作能力。教學內容需要與時俱進,教學方法不斷得到改進,提升學生積極參與的主動性,增強素質教育方面的內容。
創新思維是基礎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向復合思維的一系列轉化過程。創新的產生來自創新激情,創新是否成功及其創新的水平來自于創新思維,但創新的基礎取決于創新素質。創新能力是創新主體對已經掌握知識的獲取、改裝、整合、運用,研發新思想、新技術、新產品,追求創新的意識,積極探求并善于把握機遇,從而改變環境。
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要遵循實踐性原則、個性化教育、系統性培養。需要突破原有思維模式,克服自我評價,善用運用聯系的觀點、全面的觀點、開放的觀點、發展的觀點、矛盾的觀點認識問題。需要陶冶大學生情操,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養成創新的態度和自覺,激發大學生創新意思,進一步強化大學生的探索精神。
5 現代學徒制有助于培養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創新的前提和根本來源于扎實的理論知識,理論知識又起源于課堂教學;創新往往源于生活,因此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創新能力培養過程中重要的環節。現代學徒制,包括以企業為主體的現代學徒制度模式、以學校為主體的現代學徒制度模式和“雙主體”即企業主體學校主導模式,大學生充分利用實踐,諸如實驗、金工實習,生產實習,寒暑假社會實踐的過程中,能夠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實踐生產中提高創新科研興趣、圖文制作水平、文字表達能力、數據分析統計能力,尤其是通過企業的生產實踐,有利于培養交流能力和動手能力,加強團隊協作意識,培養勇于攻堅克難、實事求是的精神。
參考文獻
[1] 大學生素質教育體系構建淺析[N].中國教育報,2006-03-07.
[2] 劉愛東.大學生創新能力提升研究與時間[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2.
[3] 張陽,王虹.現代學徒制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中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33):77-80.
[4] 梁佩瑩,曹輝,蔡靜,等.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4):177-178.
[5] 謝利蘋.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大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5(1):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