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惠琴
【關鍵詞】 物理教學;有效性;存在;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03—0114—01
一、初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法單一。在傳統教學方法中,教師都是習慣性采用“滿堂灌”或者“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在這樣的教學方法中,都是教師認認真真地在講臺上講課,學生聽得一塌糊涂,一節課下來學生也沒聽明白教師在講什么內容。另外,在這樣單一的教學方法下,本來活躍的課堂變得死氣沉沉,沒有生機活力,導致學生厭學現象嚴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效率也無法提高。
2.沒有結合生活教學。眾所周知,知識來源于生活并且運用于生活。教師在教學中如果沒有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就教材教教材,那么學生就會對這門課程失去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結合生活實際,創設有利于學生學習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到物理學科與生活的重要聯系,體會到物理的價值所在。
3.在課堂上師生間缺乏有效互動。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有效互動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能有效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但是實際教學中,教師沒有注重與學生互動,而是以自己講課為主,然后讓學生自己做練習以及復習功課。在這樣的教學方法下,學生沒有養成自己動腦思考的良好習慣,限制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和今后的發展。
二、提高初中物理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教學可以節約教師的黑板板書時間,也可以把知識通過聲音、圖片、視頻 等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可以把重點、難點給學生標記清楚,讓學生一目了然。比如,教學“牛頓第一定律”時,教師在做課件的時候就要考慮本節課的重點知識,在教學的時候把重點知識用有顏色的字體標記出來,讓學生明白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如,牛頓第一定律的定義:一切物理在不受外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者勻速直線運用狀態。另外,利用課件教學教師還可以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在每一頁的切換中設置一些輕松悅耳的音樂來幫助學生放松心情,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物理知識。
2.創設生活情境,實現高效課堂
無論是哪一門學科,都與生活息息相關。基于此,教師更應該結合生活來備課。另外,由于教材篇幅的限制,在課本中不可能把每一個具體的教學知識都寫到課本中,這也為教師教學提供了廣闊的教學空間。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考慮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把知識與生活結合在一起教學。比如,教學“運用的快慢”,教師就可以創設生活情境:假設在體育課中,體育老師讓全班同學圍著田徑場跑一圈進行熱身,大部分學生都能在2~3分鐘內跑完一圈。一圈全400米,那么學生在跑步的時候是不是有一個平均跑步速度?
3.師生有效互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師生互動是教師為了活躍課堂、打破傳統課堂沉默的一種教學方法,其教學方法可以體現在很多方面,可以是由教師發起,并且由教師邀請學生與自己合作達到教師的教學目的,或者是協助教師一起完成某個教學任務。根據相關的研究表明,學生對“一知半解”的事物更容易產生求知欲望。教師在教學中也可以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抓住時機與學生互動,與學生一起探究學習,從而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比如,教學“力”這節課時, 教師可以這樣跟學生互動:“同學們,什么是力,怎么判斷物體有沒有受力?”生1:“在拉樹枝的時候樹枝變彎,說明樹枝受到力了。”生2:“在打球的時候,用手把球扔出去,當球飛出去的時候就說明球已經受到力。”生3:“當我們在推車的時候,車動了,說明車受到了力。”……當學生說完,教師可以這樣說:“同學們都很棒,都能知道怎么判斷物體有沒有受力。那么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節課的內容,學習更多關于力的內容。”當教師向學生提問互動時,學生積極回答教師的問題并且跟著教師的教學思路進行學習,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