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玲
摘 要:培養與發展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重要任務。計算貫穿于整個小學數學的各個階段,學生的計算速度與準確率,直接關系著學生學習效果與質量。為切實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應積極干預,從多個維度出發,引導學生掌握計算規律,激發計算動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計算能力
基于數學課程的角度來分析,計算屬于最為核心的內容,是整個數學教學活動的重點。然而在教學中,經常存在著學生不知道如何計算、計算錯誤與計算能力不足等現實性問題。采取積極應對措施,提高學生計算能力,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課程的興趣與動力,還可拓展學生思維能力,對學生整體發展存在著現實意義。教師應從多個維度出發,思考提升學生計算能力的具體路徑。
一、把握運算定律,鞏固基礎知識
在小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引導學生認識與掌握運算規律。對于每一種計算題而言,其都存在著一定的規律性,通過把握運算規律,能提高計算效率與質量。以運用運算定律計算為例,引導學生了解與掌握具體的運算定律,可以通過更為簡單的方法來完成。如進行25×87×4計算時,學生很容易發現,先進行25×4計算,則可以得到積為100,然后再與87相乘,可以獲得最終結果。這種運算定律的應用,既準確又快捷,且學生通過口算即可得到結果。對于鞏固基礎知識而言,要讓學生了解、理解具體的公式、定律與概念,做到融會貫通。以多位數乘法為例,計算85×99時,可以將整個計算分為三個步驟,先計算9×85,然后計算90×85,最后將所得積加和。也可以引導學生這樣想,85×99就是求99個85是多少,也就是從100個85中減去一個85,亦可得到最后的結果。這也是乘法分配率的具體應用。切實把握運算定律,鞏固學生基礎知識,是發展學生計算能力的基礎前提。
二、以計算興趣為基點,發揮興趣驅動作用
在傳統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主要方式,就是“題海戰術”。通過大量練習,來提高學生計算能力,以實現所謂的“熟能生巧”。然而這種教學方式,很容易讓小學生對數學產生厭倦情緒與抵觸心理,不利于學生的學習與發展。為此,教師應做好教學創新工作,關注學生興趣,發揮興趣驅動與導向作用,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加減法教學為例,為提高學生口算能力,教師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將學生劃分為若干組,通過口算接力方式,來開展數字游戲或競賽活動。這種輕松的氛圍,使學生在玩的過程中,既能形成濃厚的學習興趣,又能掌握學習技巧,提升計算能力,從而切實提高數學計算教學的效果。
三、重視培養學生的口算、筆算和簡算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單一的口算訓練方式相對枯燥,小學生參與興趣較低,口算能力相對較差。此時,教師可以導入游戲教學法,以培養學生口算能力。這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尤其重要。以“動物找家”游戲為例,在一個個“動物”上寫上口算題,在黑板上設置幾個“家”,在每個“家”上寫出口算結果。讓學生說出這個“動物”應在哪個“家”里。這種游戲教學法,寓學于樂,可以極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能夠增強學生的口算能力。關于筆算教學,更多體現在練習題上。如果教師只是讓學生機械重復練習,則很容易使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降,并產生一定的厭倦情緒,對教學質量與學生能力提升都存在不利影響。由此,教師應在講透算理的前提下,做好練習方式創新,切實增加學生的學習動力。可以采取判斷、選擇、改錯等多種方式,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最終實現學生筆算能力的提升。學生簡算能力的提升,是小學階段數學教學的重難點。教師應善于應用情境教學法,選擇具體情境,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思考問題、學習知識并解決問題。以乘法分配律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給出這樣的故事:老師昨天去超市買水果,一千克水果是8.6元,總共買了1.1千克水果。店主很快就簡算出了總價。讓學生思考,店主是怎么計算出來的?通過這種情境導入,引出乘法分配律的具體應用。這種情境設置,也可以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之中計算無處不在,掌握較好的簡算能力,對于日常生活有著很大的幫助。
四、關注學生計算錯誤問題,做好糾正工作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難免會出現計算失誤問題。教師應分析學生計算錯誤出現的原因是什么,如學生不仔細、運算定律沒有掌握好等等引起的錯誤。對這些常見的計算失誤問題進行總結與分析,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哪些知識要點沒有掌握好,并以此為依據調整教學重點。計算糾錯是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師應選擇典型的計算錯誤,做好計算錯誤問題的科學講解,教師也可整理這些錯誤性問題,并以此為教學資源。如有些學生在計算125×88時,其計算方式轉化成了125×88=125×(80+8)=125×
80+8=10000+8=10008,很顯然結果是錯誤的,但這也表明了學生已具備了簡化算法意識,只是沒有把握好乘法分配律。對于這種現象,教師應對學生計算思維進行觀察與思考,并找出學生出現錯誤的原因,指導并糾正學生的錯誤。再如針對部分粗心的學生常把數字或運算符號看錯的情況,教師可以采取“讀算式”的方法,讓粗心的學生把算式當做文字大聲讀出來。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化訓練,上述現象就基本會消失掉。還有在學習小數加減法和小數乘法時,部分學生會對兩者的豎式格式和結果的位數產生混淆,教師可以采取每節課都出示兩種題型,讓學生比較著做,讓他們明白二者的根本區別,進而提高計算能力。最后教師還可引導學生整理錯題集,對常犯的錯誤進行反思,以規避重復性錯誤問題,提高自身計算能力。
五、培養良好習慣,提高計算效率與質量
提高學生計算能力,還應關注學生計算習慣的培養問題。養成相對良好的計算習慣,能夠切實提高學生計算效率與質量。首先要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習慣。很多時候,學生習慣性審讀應用題,卻不對計算題進行審讀,往往出現較多錯誤。其次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驗算的習慣。驗算是保證計算準確的重要方法,有助于學生保持認真學習與計算態度。最后還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思考習慣,通過思考,選擇較為合適的計算方法,以提高計算效率與質量,實現計算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郭寶珠.提高小學計算教學實效性的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2(5).
[2]陳靜.培養小學生計算習慣“四步法”[J].教育教學論壇,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