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歡歡
摘 要:在小學數學的教學時,最讓數學教師頭疼的事就是學生不僅上課時不愿意認真聽講,課后的作業還做得一塌糊涂,小學生無論從思想還是寫字方法上都沒有成熟,所以做的題往往是雜亂無章的,而且準確率也很低,這還體現在考試中,學生不僅平時的課后作業做不好,到了考試中,教師反復強調過的問題也會錯很多,這讓數學教師百思不得其解,認為自己已經做好了一個教師應該做的一切,但是學生的解題錯誤率還是只增不減,這其中的原因不單單在于學生,教師也有很大一部分責任,看到學生反復犯同樣的錯誤時,教師是不是應該問問自己,自己真的盡到了一個教師該有的職責了嗎?主要講述小學數學解題錯誤歸因及對策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解題錯誤;重復次數;復習錯題
很多人可能覺得小學生解題錯誤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了,小學生在學習方面剛剛開始自己的正式學習,如果對他們的要求過高,不僅學生達不到這個目標,教師也會因此感到身心俱疲,所以在數學方面應該適當減輕學生的負擔,對他們的要求降低一點,這些話我們都覺得沒有錯,但是它已經曲解了本篇文章所要講述的主旨,我們也并不是要求學生在剛開始學會某個知識點時就能沒有一點錯誤地解答完題目,這也是不可能實現的,而是要求學生在類似犯過的錯誤上不要再犯,這里所說的學生解題錯誤的原因就是說學生反復在一個地方摔倒,我們對這些容易犯同一類型的錯誤的學生做出了長期的調查與觀察,發現他們身上有很多不好的學習習慣,即使有的學生很努力地在學習,但是他們還是在數學方面沒辦法提高自己,因為他們沒有找到問題的源頭。接下來主要講述我們觀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決對策。
一、小學生數學解題錯誤的歸因
小學生在數學上反復犯錯這個問題十分普遍,并不是我們印象中所謂的優等生和學困生的區別,很多學生在課堂上認真聽講,筆記也做得很認真,很多問題他們都知道得很清楚,但是一到做題就覺得學過的東西都沒用,頻繁出錯,對于強調過的問題還是一直堅持自己的想法做,結果可想而知,小學生在解題時錯誤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
(一)解題思維存在問題
學生在做題時解題的思維是很重要的,很多學生在做題時不看題目的要求,一看到數字就開始計算,寫完以后才發現自己所做的和題目要求的不一樣,有的學生甚至發現不了這個問題,文不對題,解的題目自然是錯的,還有的學生在同一種類型的題目上老犯錯誤,雖然教師說過正確的思維是什么,但是學生在遇到這種題時會忘記正確的思維和錯誤的思維,最后還是用自己原來的方法做下去,這就表明學生的解題思維存在問題,他們在解題時無法讓自己的思維向正確的方向發展,比如在做乘法與加減法的混合運算時,總是忘了先乘除后加減這一運算法則,學生在做題時容易跟著數字運算,而不是根據符號,這是很大的問題,在我們的調查中也發現很多學生都存在這種問題,并不是他們的加減法或者是乘除法學得不夠好,而是他們在解題時對于這兩種運算沒有正確思維,思維不對,不管多用功、多苦讀都是在做無用功,學生的解題思維與他們的學習習慣和態度有很大的關系,學習習慣決定了他們思維的慣性,學習態度決定了他們是否能夠糾正自己錯誤的思維,一個人的思維習慣很難改變,但是只要有堅定的態度和正確的方法,沒有什么是改變不了的,解題思維存在問題是小學生在解答數學問題時犯錯的根源之一。對于這一點,很多教師和學生都還沒有意識到,現在我們已經給出了結論,希望學生和教師都能開始重視這個問題,解決問題要找到根源對癥下藥,而不是像現在一樣,病急亂投醫,各種方法都試一遍,小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態度就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態度和方式,如果不能給小學生留下好的印象,學生就無法在數學學習方面更加深入,解題是數學學習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走不好這一步,學生永遠得不到能力的提升,解題思維的問題是學生解題的基礎,決定著學生解題時的各個方面,這個問題長期存在會讓學生以后的學習更加困難,所以必須趁早解決。
(二)重復次數不夠
前面所提到的解題思維存在的問題是學生在解題時所犯的錯誤,但是我們都知道,解題錯誤不僅僅是由于解題時的思維決定的,一個人思維是由他長期的習慣決定的,所以我們在了解到學生解題思維存在的問題之后,進行了進一步的調查和研究,發現學生之所以在思維上存在問題是由于他們對錯題的重復次數不夠,每次解題完成之后,教師都會針對錯誤的題目給予學生指導,學生也會做筆記,記下自己哪里做錯了,但是下一次繼續錯,學生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為重復次數不夠,他們沒有記住教師所說的重點和解題的難點,所以導致總是犯相同的錯誤,如果學生重復的次數夠多,他們在做題時就會有很深刻的印象。
對于下一步要怎么解決也會有明確的目標,不會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種現象。很多人都不贊同讓學生一直重復某個知識點,認為這是一種很笨的學習方法,但是我們這里所說的重復不是機械的重復,而是要讓學生把類型相同的題目放在一起進行重復,找出自己容易出錯的地方做比較,這樣盡可能多地重復看、重復做就能夠讓自己的思維慣性得到改變,解題時所犯的錯誤就會大大減少,重復也是一門學問,學生如果只是簡單重復也是白努力,要找到正確的方法,重復次數不夠這個問題很好解決,只要學生能意識到重復對于自己的重要性,那么讓學生改變自己是很簡單的事,在重復時不僅要進行觀察,還要思考和總結,這樣才能讓重復起到作用,學生的思維慣性也是在一天天地重復中形成的,現在因為重復次數不夠使他們形成的習慣無法改變,解題時還會反復犯錯,因此必須要從重復開始,不厭其煩地進行思考,這樣才能使自己的思維得到改變,解題時不再犯錯。
二、糾正小學生解題錯誤的對策研究
我們既然找出了小學生在做題時犯錯的原因,就要根據這些原因來制定對策,除了學生做題時粗心算錯數、看錯題、對題意理解不清等過于主觀的原因我們無法通過外界的努力得到改變之外,其他的原因我們都可以通過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導讓他們獲得改變,以上兩點學生解題錯誤的歸因是我們長期觀察之后總結出的學生身上的共同之處,并不是一兩個學生存在的問題,具有普遍性,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對此我們也進行了研究,制定出以下幾點對策:
(一)讓學生準備錯題本,方便重復
我們通過討論發現,第一點原因之所以存在,就是因為學生的重復次數不夠,所以在制定策略方面,我們主要針對重復次數的問題進行了研究,只要學生能學會重復的方法,那么第一個問題也就會迎刃而解。進行有效重復的第一步就是讓學生準備一個錯題本,數學教師早就應該強調錯題的重要性,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學習數學最重要的不是一天能學到多少知識,而是他們能夠真正學會多少,對于重復次數不夠,一些學生也有意識,但是想重復某些知識點時,要找到相對應的題目往往是一件很困難的事。這就是由于他們缺少一個錯題本,沒辦法把同類型的知識點的題目總結到一起,讓他們翻看習題冊,不僅會浪費大量的時間,而且學生的耐心也會被磨滅,本來想重復的沖動也會慢慢消失。所以要想讓學生開始知識點的重復,就必須讓學生首先準備一個錯題本,這個本子上記錄自己平時出錯率較高的題目,每個學生不要求統一,因為學生在學習數學時短板不一樣,有的可能是運算方面存在問題,有的是公式的運用和計算上有問題,所以把錯題本交給學生,讓學生在錯題本上記錄自己容易出錯的題目,這樣他們在重復時就能夠很容易找到相同的題目,當然在進行錯題的摘錄時也要注意方法,很多學生都是把教師所講的正確方法寫到錯題本上,抄一遍就草草了事,這樣學生的印象還是不會很深刻,所以在寫錯題時,學生首先把題目抄到錯題本上,然后自己根據教師所講過的思路進行進一步的解答,解答完成以后對比教師所給出的解答方法和自己以前錯誤的解題方法,找出自己為什么出錯,之后再把教師所講的寫到本子上,這樣學生寫下以后就能夠更加明白自己為什么會錯,能了解到自己思路的錯誤,然后再找同類型的題目進行重復練習,直到自己能夠熟練掌握這種解題方法。下一次如果錯的是相同類型的題目,學生可以再按照這種方法進行錯題的整理。
久而久之,學生就可以把錯題整理好,每一個問題都能有分類,在重復時能夠輕松找到,這樣既能節約時間,學生在看的時候也能夠一個知識點一個知識點地進行攻克,不會像以往一樣雜亂無章,看了半天也不知道自己學會了什么。錯題本不僅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工具,各個年級的學生都應該有一個錯題本幫助自己糾正錯題,在初期,面對小學生不自覺的現象,教師可以強制性檢查他們的錯題記錄情況,時間久了他們能夠意識到錯題本帶給他們的益處,從而主動利用,教師也不用采取強制性措施,這個方法十分有效,如果想要改變小學生解題錯誤這種現狀,就必須著手使用這種方法。
(二)復習錯題時找對方法
學生有了錯題本之后,不僅是在摘抄錯題時要有正確的方法,在復習錯題時也要注意方法,很多學生在復習錯題時按部就班,一頁一頁地看,看到一半就覺得意興闌珊,這樣當然無法發揮錯題本的作用,他們也相當于沒有復習,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學生在復習錯題時不能光看,還要思考,進行了前一階段的錯題摘抄和總結之后,學生就會認為自己對于錯題的解題思路已經被改變了,因為在摘抄時已經進行了足夠的思考和復習,所以復習錯題時就不愿意再思考,希望能通過看激活自己解題的思路,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小學生對于事物的記憶都是短暫的,一段時間后他們對于當時的解題思路早已經模糊,如果不進行及時的重復就會忘記。所以在復習時他們的思路很重要,學生可以拿一個草稿本在看題目時把自己的思路寫下來,再對比之前的思路,這樣他們就會又一次進行有效重復。
對于一些類似的題目,學生思考兩三個就可以,不用每一道題都進行再思考和記憶,過多的重復也會適得其反,讓學生麻木。在復習時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就是進行對比復習,同一道題學生可能做錯了兩次,每一次的錯誤都不一樣,所以學生要學會對比分析,這樣可以讓自己盡量不犯這類錯誤,有對比才能有所提高,學生進行總結分析之后就能夠避免再次在同一個地方摔倒,只有這樣學生的解題錯誤率才能憑借自己的正確理解而降低。
通過準備錯題本和復習錯題,學生的解題錯誤率明顯降低,他們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也大大提高,由此可見,我們的研究和對策是正確的,教師需要通過這種方法把學生容易犯錯的地方糾正過來,這就相當于補長了他們的短板,有利于他們更快地進步。
總之,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研究,學生解題錯誤的原因已經得到了確定,在進行糾正時,教師可以運用以上兩點對策,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來進行運用,只要教師能制定出正確的方法,學生解題錯誤的現象會越來越少。
參考文獻:
[1]李鋒鋒.溯源剖析找原因 對癥下藥巧解題:淺議小學數學易錯題的成因及其對策[J].小學教學參考,2014(35):96.
[2]宋丹丹.追根溯源析原因 因勢利導巧解題:小學數學易錯題的成因及其對策[J].文理導航(旬刊),2014(18):18.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