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煥之
摘 要:隨著我國的不斷發展進步,對教育界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當前,新課程與素質教育廣泛地普及到了學校中,推動了我國教育的發展。數學是小學階段很重要的一門學科,數學被稱為是思維的體操,學好數學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以及綜合素質的提升都是有重要作用的。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應用趣味性的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使學生覺得數學是有趣的、是豐富多彩的,進而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趣味性;故事化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數學本身具有抽象性與邏輯性的特征,而數學又是重要的基礎課程,在生活中,我們時時刻刻都涉及數學知識。小學的孩子年齡較小,思維邏輯還沒有發育成熟,數學對于他們來說不容易學好,因此,教師要創設生動、有效的教學方法教給孩子數學知識,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為他們以后更好地學習數學奠定基礎,想方設法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本文就來談一談小學數學趣味性教學的策略。
一、應用故事化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習熱情
小學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一般都愛聽故事,我們依據孩子的這一特點,將故事化教學模式應用于課堂中。教學中我們發現,孩子在聽故事時,總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把自己想象成故事的主角,自己的情緒會跟著故事情節而著急、痛苦、喜悅,孩子一般都能從故事所講的內容中,駕馭、把握故事。例如:教學“數字分解”一課時,我們可以設計數字王國的故事,讓數字寶寶們在數字王國里大冒險,設計有趣的故事情節,數字寶寶在王國里遇到了什么,丟了什么等,從而將所要講解的知識引入,讓孩子在聽故事中學到了知識,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課堂的教學效果較好。
二、對數學教學方法要進行創新
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教學方法,教師要借鑒先進的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重視在課堂上學生獨立思考的意識,逐漸地培養起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我的體會是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采用何種教學方法對學生數學水平的提高是有關鍵作用的,教師創新地應用教學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投入到課堂的學習中,并且能夠幫助學生形成獨立的思考能力,使學生具備較好的數學學習能力。比如,現在應用比較多的教學方法就是在課堂上設置數學邏輯懸念等教學方法,這樣新鮮的教學模式能夠吸引學生,使學生覺得數學學習是很有趣的,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數學的學習中。面對解決不了的問題學生會很深入地研究,相互合作,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與大家討論,這一過程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較好培養,有利于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
三、應用實踐操作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的年齡小,對任何事物的好奇心都是較大的,任何事情只要是他們覺得有趣的都想親自動手操作一下,所以,我們在教學中可以應用實踐操作的教學方法,這樣就能夠較大地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為了使操作實踐進行的順利,教師要在教學之前就做好有趣的學具、材料等的準備工作,上課時適時地引導學生主動動手操作,學生通過自己的操作和嘗試,獲得了嶄新的經驗與有趣的感受,學生的思維能較好地得到鍛煉,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數學教學中的探究法
數學應用探究法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方式,數學運用探究法指的是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通過探究數學問題的方式來教學,要注意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主動讓學生獲取知識,學生能夠主動地去思考、去挖掘深層次的知識,這樣學生的綜合能力被較好的培養,教師可以應用如下的方法來教學:多媒體技術等,通過這些方法的應用,學生的思維水平提高得很快,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五、家長要配合學生的數學教育,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除了在學校與老師接觸之外,接觸最多的人就是家長。數學知識比較抽象,孩子對此難以理解,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會有一定的困難,在學校雖然能夠給學生提供專業的數學教育,但學習數學的時間還是很有限的,因此,這就需要父母一起配合,開展家校教育。我們告訴孩子的家長可以利用日常生活對學生進行數學教育,在生活中給學生介紹一些數學知識,讓孩子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數學,這樣,家校教育協同開展,增加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機會,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效果更好。
總之,小學階段的數學是重要的基礎科目,但是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邏輯還沒有發育成熟,他們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較難,不能形成較好的思維能力,所以,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特點,設計有效的教學方法,應用多樣化的趣味性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并要不斷地改變教學方法,這樣,學生學習的氛圍是輕松、愉悅的,他們的學習興趣提升了,較好地構建了高效的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陳緒強.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6,23(11):90.
[2]韓子學,韓暉.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34(1):77.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