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鐵權
摘 要:數學課堂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活動的過程,究竟怎樣做好學生的引導,就一些做法和認識淺談如下。
關鍵詞:引導;情境創設;合作學習;練習訓練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學建議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因此,數學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活動的過程,不僅要引導學生經歷“數學化”的過程,同時要引導學生建構知識;數學教學過程也是教師和學生之間互動的過程,教與學是不能分開的,教學需要溝通和合作;教學過程還是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如何更好地去引導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引導學生探究學習知識。
一、創設豐富有趣的數學教學情境,讓學生好學、樂學、愿學
利用多媒體導入新課、設置問題、聯系生活實際開展活動等形式創設情境,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引領學生進入學習狀態。課堂上,教師在教學情境當中,更能達成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學生更能積極投入到學習中來,進而培養學生觀察和發現問題的好習慣,以及自我探究的精神和能力。實踐證明,創設良好的數學教學情境來上課,學生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容易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樂于開動腦筋,善于捕捉和吸納學習信息,因此,每一位教師都應該重視數學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比如,導入新課,開門見山導入,目標明確,重點突出,能使學生很快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學內容最本質、最重要的問題研究之上;聯系生活實際導入,學生容易對所學知識感興趣,有欲望,容易在教師的引導下來觀察、分析、探究知識;以舊知導入,循序漸進,展開聯想,容易使學生形成知識鏈條和框架;設置問題導入,刺激學生的好奇心,能起到以石激浪的作用,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促進學生的創新思維;以開展活動導入,學生自然、輕松地進入活動情境,丟棄了恐懼,可能在活動中碰撞出思維的火化。這些情境的創設,是教師引導和主導的體現,更能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二、開展互動交流的學習與合作課堂,讓學生參與、合作、提高
開展師生、生生互動與合作的課堂教學,一方面教師要設計好教學過程,另一方面在于教師按照設計和變化,怎樣引導學生參與知識獲取、技能形成、活動開展、方法掌握、交流合作、延伸提高這個學習過程,后者更關鍵。它關乎學生數學知識的掌握,教學目標的達成,基本技能、數學思想方法以及數學活動經驗的獲得。采取什么措施呢?
1.把參與當成是享受
學生其實很“怪”,對新的、未知的、隱藏的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不管能否成功,總喜歡去實踐、去嘗試,愛表現自己,希望自己在這方面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并且對自己得到的東西非常珍惜,愛研究,理解認識也深刻。教師理應滿足和支持學生的這種需求,讓學生品嘗參與的樂趣,強化獲取知識的主動性,知道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只有參與了學習,才能得到智慧和知識,才能解決實際問題,才能體驗到生活的快樂。
2.把合作交流當成是學習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意指合作的重要性。在現代高科技時代,每一件高科技產品的問世,無不是合作的結晶,合作成了成功的基本要素,成了現代人生存的必要條件,同時也成了現代教育培養學生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目標。新課標明確提出,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師生是合作者,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方法、見解,獲取知識,經歷學習過程,發展能力。合作既符合學生特點,又能產生一個人難以想到的新想法、新主意、新辦法;既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和交往能力,又能促進學生進行創新,得到意想不到的成果。實踐證明,合作已成為學生乃至研究者獲取信息和成功的基本條件,合作交流是課堂教學的首選。
3.把提高當成是發展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依據學生情況、教材內容、知識掌握情況對學生采取不同的引導,抓住一切有利時機,讓學生提高自己。比如,有關規律的歸納總結,注意引導學生從特殊到一般和發生發展的特點來抓住核心特征進行總結;對有關計算法則引導學生根據計算的過程及步驟去歸納概括;對于有些計算公式,引導學生參與公式的推導過程,使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這樣的引導對學生而言,使學生掌握了一些學習數學的基本方法,提高了他們學習數學的能力,最終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深刻了、記憶更加牢靠了、應用更加靈活了、思維更加寬闊了,給學生以后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三、落實設計合理的練習與教學訓練,讓學生鞏固、應用、拓展
在課堂教學中,練習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做好練習的設計、輔導、實施,就能落實好教學目標,就能為后續學習掃清障礙。練習是鞏固所學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強化知識生成和應用知識的必要步驟,是實現因材施教、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練習設置合理與否,直接關系到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效果。練習的設置應有層次性、針對性、合理性、趣味性和多變性,既要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要求,又要為培養“創新”和“專業”人才創造條件。加強練習,是學生主體性的體現,是對所學知識的應用,是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渠道。在練習中適時地引導,耐心地輔導,及時地反饋,及時地糾錯,及時地總結經驗,既能彌補學生掌握知識的不足,又可以延伸、拓展學生的思維和知識面。因此,注重課堂練習,是不斷改進教學工作的有利措施。
教學實踐證明,抓好教學環節中每一步的引導,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手段,適當地選用電教媒體,使教學更加豐富多彩,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