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旭
摘 要:素質教育在現代教育領域中越來越重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對小學數學領域的要求不僅是知識方面,更是綜合素質方面。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提高教學效率成為了數學領域深入發展的新要求。
關鍵詞:小學教育;數學;教育效果
無論在哪個教育領域,課堂教學效率對學生的基本知識掌握度、情感、認知目標、態度、價值觀念以及學生的未來發展的空間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既然課堂教學效率這么重要,那么課堂教學效率是什么呢?是指教師引導學生在單位時間內完成的教學任務的數量和質量。這不僅是作為一位教學者的追求,也是課堂教學實際效率的衡量標準。因此,筆者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進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關措施。
一、設計合理科學的教學目標
每個年齡階段的學生的認知水平不同,不可主觀地去規定和臆斷教學目標,避免阻礙學生思維水平的發展或者因過度的追求目標而對學生造成負荷,都十分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
第一,教學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把學生的發展作為一切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非常重要。因此,在進行教學目標的設置時,教師應該對學生現有的知識程度、生活經驗以及對教材的重難點分析進行綜合考查,從而科學合理地制定教學目標。
第二,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轉變了傳統的“知識本位”的教學立足點,從而把學生認知目標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種素質教育目標都納入了教學目標的范圍中。當然,在實際情況中,每節課的教學進程和內容不一樣,教學目標會貼合實際有一定的重點把握方向,但也不是每個課程都必須要達到所有目標。遵守具體問題具體解決的原則,將三維目標有機滲入小學數學教學中,是提高課程教學效率很大的助推力。
第三,每個教學目標之間要相互聯系,向總目標的方向航行。因此,在課程目標設置中應該把握以下兩點:首先,尊重學生自身知識掌握的個體差異性,不能一概而論;其次,教學目標的設計與實施步驟應該從易到繁,設置了解、理解、掌握、靈活應用四個層次,通過層層遞進的方式有條不紊地開展小學數學教學。
二、轉變教學方式,抓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方式是關系著學生是否能夠有效接收教師傳授的知識。既不能對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要求過高,也要為思維比較活躍的學生充分創造拓寬其思維發展的條件。這就需要教師不斷結合自身已有經驗、改進教學方法,從而找出最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模式。
例如,在小學數學口算除法的課程教學中,如果直接告訴學生整數除數和被除數之間的規律,這一堂課的教學效率會大大的降低。但如果教師在教學時借助小棒來幫助學生理解,通過現場的實驗,會讓學生更加直觀地去發現和理解數學的客觀事實。比如,40÷2=20,先把40根小棒每捆捆10根,共4捆。再把4捆平均分為2份,每份以20根小棒的數量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從而完成這節課的教學目標。以此進行教學總結,整十除以一位數,得出的結果必定是幾個10。
三、貼近生活是引發學生興趣的一個重要契合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貫穿于學習發展的始終。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了解學生生活中感興趣的方面,從而讓自己的數學教學提問變得有趣化、生活化。例如,在“年月日”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靈活地向學生提問:“肖明今年九歲了,而肖明的媽媽從出生到今年只過了五個生日,那么請同學們開動自己的小腦筋想一下肖明的媽媽多少歲?”在學生看來,過一個生日意味著過一歲,肖明已經九歲了,他的媽媽怎么會只過了五個生日呢?這就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為教學活動的進一步開展奠定了基礎。
四、學生主觀態度下的學習方式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
我們知道對于學生知識程度的傳授固然重要,不過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也非常重要,素質教育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人生路口的選擇。其中一個方面就體現在學生的學習觀念上,把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是轉變學生學習觀念的重要途徑。在筆者采用提出問題、實驗論證、思維延伸的教學模式時,始終堅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把學習的權利、時間、機會留給學生自己選擇。這不僅是數學教學的價值所在,也是增進學生學習的動力和促進學生學習思維的良性發展,從而提高小學數學的課程教學效率。
總而言之,想要全面提高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效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在小學教育中的關鍵引導人還是教師,因此,教師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廣度和深度,為學生樹立一個學習的好榜樣,不斷地去探索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堅持寓教于樂也是教學策略,讓學生以積極的態度去接受知識,讓知識充盈著學生的精神世界。
參考文獻:
[1]張云芳.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幾點思考[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2008(35):85-86.
[2]周丹.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J].新課程(小學版),2009(11).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