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燕
摘 要:小學數學教育是小學教育階段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數學教育對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考能力,以及將數學運用于生活中的能力非常重要。數學在小學教育階段最常用的還是生活中的各種運算,其目的在于提高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觀察能力,培養他們的算數以及思考能力。在數學的教育中,分類思想是運用最普遍、最簡潔的引導思想,通過將例題分類,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理解新知識,從而將抽象的思維簡單化,將例題中的數學原理搞清楚。除此之外,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將不同的數學原理和概念分類,能夠有效鞏固新知識,加強學生對于新知識的記憶。通過分析小學數學教育中分類思想的運用特征、方法等,探討如何有效地在小學數學教育中運用分類思想。
關鍵詞:小學數學;分類思想;教學特點
一、小學數學教育的特點
1.簡潔性
小學階段,學生的心智還沒有發育完全,所以數學教育的安排還比較簡單。考慮到學生思考問題時想法還比較片面,所以小學數學中有很多例題是生活中的小場景,這就能夠有效地將新知識簡潔化,讓學生擺脫抽象思維的痛苦,從而愛上學習,愛上數學。
2.趣味性
數學其實是非常有意思的,學生通過學習數學能夠更加簡單地處理生活中的算數問題,方便生活。在學習中,多樣化的例題都與平時隨處可見的物品有關,通過數字的變化,進行抽象的運算。例如,在算術題中,如果只是簡單地講解5+4=9這個算式,那么學生肯定會覺得無聊,不能耐下心來認真聽講,但是如果將這個算法帶入一道應用題中,比如下列這種情況:小明有5支彩筆,媽媽又給他買了4支,那么請問他現在一共有幾只彩筆?在上述這個例子中,具體化的應用場景使算數更有趣味性,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幫助他們積極主動地思考,無形中就學會了這個算法。
3.生活化
小學生的知識面和閱歷還非常狹窄,因此,不適合給他們灌輸太過宏觀的數學知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最常見的教學方式就是運用簡化后的生活場景。例如,上文小明的彩筆這個例子,除此之外,很多應用題都是生活化場景的縮寫,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題目,應用算法,因此,教學成果也比較好。比如,在學習減法時,怎樣更好地啟發學生思考呢?答案是將算法生活化,將這個算法具體到生活化的場景中,蘭蘭買了10個棒棒糖,給了小紅2個,又給了大白3個,請問她還剩下幾個棒棒糖?這個例題中,將蘭蘭買棒棒糖作為背景,植入算數問題,能夠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引發他們的思考。
4.系統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知識的進展都是循序漸進的,這也是很多知識教育的共同特點。只有將基礎落實扎實,學生學起來才能感覺輕松不吃力,才想要繼續學下去。只有學會了加減乘除,才能更好地學習連算,學會了連算,才能將算數簡單高效地運用在生活中,層層相扣,循序漸進,學習的過程才能合理進行下去。
二、分類思想的特點
1.條理性
分類思想,就是將在某方面具有共同屬性的一些物品歸為同一類。這種思想方法具有條理性,可以令學生在學習時思路清晰。運用分類思想,能夠尋找出某些概念在不同層次的一致性,使不同種類、不同學科甚至不同類型的東西都可以清晰地羅列,從而使學習過程更加輕松和流暢。例如,在小學數學中,可以將加減乘除歸類為簡單運算,將連算(包括加減乘除的綜合運用)歸類為復雜運算;也可以將應用題做一個歸類,比如,將購買東西的應用題作為一類,將吃掉、用掉、送出等消耗過程的場景歸為一類。不同類別,雖然在某些方面不同,但是總有一個相似處,這就使學習更加條理,目標更加清晰。
2.總結性
分類思想運用在學習中,本身就是一個具有總結性的方法。很多學生在學習時并沒有總結的習慣,殊不知,正是總結才能讓學習更加有效率。總結看似是在浪費時間,其實不然,總結的過程是一個再學習、再分析的過程,通過總結,能夠鞏固思想,加深記憶。將知識點分類整理的過程其實就是在總結,它具有總結性。通過分析、透徹理解知識點的內在本質,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知識本質,并且能夠快速聯想到做過的錯題、新題等,這樣在無形中又把知識重新學習了一遍,加深了記憶。
3.明確性
分類學習,使學習更有目標,讓學習對象更明確。在分類的過程中,學生會圍繞一個共同屬性去尋找適合的目標對象,由于主線明確,使學習更有效率。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知道學習目標,也不會制定學習目標,盲目地學習非常浪費時間和精力。掌握分類思想后,腦中能夠形成學習主線,圍繞主線探索學習,不僅效率高,效果也好。
三、分類思想有效運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
1.與課前預習相結合
課前預習是學習的重要環節之一,通過預習,學生能夠提前對所要學的新知識有一個大概的心理準備,雖然在預習過程中具體的內容還是不太懂,但是起碼有一個粗淺的了解。老師可以給學生布置課前預習的任務,讓他們借鑒學過的知識來理解新知識,互相對比,互相借鑒,促進學習。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新知識和舊知識進行歸納整理,類比分類,總結問題,提出看法。
2.與課堂內容相結合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大多是老師講,學生聽,很多時候學生的注意力是渙散的。將分類思想運用在課堂上,能夠有效改善學生注意力不足的問題。老師在課堂講解的過程中,可以將新知識歸類講解,一塊一塊地來進行,并可以將生活化的小場景運用在課堂上,有效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課堂內容大多是新知識,所以老師在備課時就可以將新知識與之前學過的舊知識進行類比歸納,如此一來,在課堂授課的過程中,就能夠喚起學生對舊知識的印象,從而更好地理解新知識,這不僅能夠復習到舊知識,還能使學生透徹地理解新知識,從而增強課堂注意力,提高課堂效率和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另外,分類思想還能簡化新知識,因為有類似的舊知識的輔助理解,學生可以以此類推,簡化新知識,從而更好地學習。
3.與課后作業相結合
課后作業是鞏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加強學生對新知識記憶的一個途徑,這是重要的復習階段,是對學習的添磚加瓦。將分類思想運用于課后作業的方法,就是指導學生將本次新學到的知識的習題與之前做過的習題進行類比,并且歸納總結。例如,在學習加法后,老師布置給學生的一道習題中有這樣一道題:一箱蘋果有20個,紅紅再放進去5個,請問現在箱子里有多少個蘋果?在學習減法后,習題中有這樣一道題:一箱蘋果有20個,明明吃掉了2個,問現在箱子里還剩多少個蘋果?后來,在學習完加減的連算之后,老師的作業題中,又有這樣一道題:一箱蘋果有20個,大偉放進去6個之后又吃掉了3個,請問現在箱子里還有多少個蘋果?這樣的三道作業題,雖然針對的算數類型不同,但都屬于加減類運算的題型,并且例題的背景都是相同的,這就便于學生更好地歸納,總結出不同的算法應該運用于哪一類的場景。同樣是一箱蘋果,但是不同的算數背景,學生的學習效果就會更好。
在小學教育階段,數學的教育不容忽視,老師有責任啟發學生多元化的思考方式,促進他們的學習效果。其中,分類思想就是一個很好的運用,通過分類歸納,實質上就是一個再學習、再總結的過程,學生可以增強對知識的理解,有效提高知識的記憶。有效運用分類思想也能大大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黃彪.分類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體現與貫徹[J].讀寫算(教學教育研究),2014(36).
[2]周運琴.分類思想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J].都市家教月刊,2013(4).
[3]周冠軍.分類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陜西教育(教學),2014(12).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