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敏
摘 要:新課程改革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促進學生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的和諧發展是新時期教師的基本教學目標,而美育對于學生其他方面的發展都可以起到促進作用,因此,在教學中滲透美育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的滲透,可以培養小學生高尚的心靈與道德,有助于他們今后的心理素質發展。主要闡述了滲透審美教育的意義,并提出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滲透的幾點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審美教育;心理發展
語文是一門充滿人文性的學科,語文教師在教學時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知識,還要注重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從而使其擁有豐富的情感體驗,為其今后的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是提升學生素養的有效手段,通過結合教學的內容讓學生受到心靈的感染與心理的啟發,有助于他們良好品質的形成。因此,陶冶學生美的心靈、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不僅是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學要求,也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途徑。
一、滲透審美教育的意義
1.促進學生的心理發展
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是當前教師教育教學的基本原則,而心理發展是屬于內在的,需要教師更加用心地設計。小學生正處于心理發展的初級階段,他們的心智還不成熟,對很多事情的看法也比較片面,而教師要扮演好指路人的角色,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引導與指導,讓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課堂是師生接觸最頻繁的場所,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滲透美育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面對單調的語文知識,學生會覺得乏味,而在此基礎上進行適當的拓展與延伸,就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得審美教育的滲透行之有效,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心理發展。
2.促進學生的素質發展
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是十分重要的,而美育對德育、智育、體育的發展都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首先,學生的審美情感與道德認知相結合,有助于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其次,美育可以有效地激發并豐富小學生的情感,使其積極地探索知識,收獲學習的樂趣;最后,美育可以促使學生認識形體美,從而讓學生感受到體育的重要作用與價值,激勵他們自主地參與各項體育鍛煉。因此,在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可以促進小學生的素質全面發展,更有助于他們的身心健康。
二、審美教育的滲透策略
1.在識字教學中滲透美育
識字教學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基礎,也是他們獲取信息的主要前提。在識字教學中滲透美育既可以增強學生的記憶,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又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中國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一舉多得。因此,教師在識字教學時可以巧妙地設計,使得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提升,使得他們的審美素養得到培養。
借助多媒體等現代設備進行教學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主要手段之一,教師在設計識字教學的環節時可以充分地運用多媒體。例如,在教學“水”這個字時,教師就可以先利用多媒體播放河水流動的動態圖片,然后再用三條河流來表示這個流動的水,并經過逐漸的加工,使其與現在所寫的字相似,通過這樣的逐漸引導與動態的展示,學生就會理解這個字這樣寫的原因,他們的記憶也就更加深刻,而且,通過對“水”這個字的觀察,學生也可以體會到文字構造的美妙,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情感。
2.在課文閱讀中培養審美
課文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教學內容十分豐富,所涉及的方面也很廣泛,面對這些多種多樣的教學材料與教學資源,教師可以適時地滲透美育,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與情操,從而提升他們的審美情趣,也為課堂教學增添活力與生機。
例如,在教學課文《趙州橋》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出示趙州橋的圖片,學生可以一邊對照著圖片一邊閱讀課文,從而使得課文中單調的文字都轉換成精美的圖片,這些美麗的圖片也會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一幅幅優美的景色,從而使得學生的審美情趣得到提升,并且,這樣直觀形象的教學方式也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為高效地教學奠定了基礎。
3.在詩詞意境中提升美感
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許多古詩需要學生理解并掌握,而意境可以說是古詩的靈魂所在,一篇好的古詩會營造出優美的意境,教師在設計古詩的教學時就可以引導學生欣賞其中的意境之美,這不僅可以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古詩,提高學生的學習有效性,還可以提升學生品鑒賞析的能力,有助于學生審美情感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漁歌子》這首古詩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對照著注釋理解古詩的內容,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將詩中描繪出的情景表達出來,通過想象與創造,學生就能感受到一幅清新明麗、寧靜美好的春日垂釣圖,他們也可以體會到詩人悠然自得的心境。在這樣的理解與啟發下,學生的情緒也會受到美的熏陶與感染,使其具有寧靜祥和的心態,對生活中的事物也都留心觀察,并享受這些美好的事物。
4.在情感抒發中升華美育
我們常說看人不能僅看外表,要看心靈,心靈美才是真正的美。在小學語文的課堂學習中,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體驗,使其感悟到人們的心靈美是至關重要的。小學生都或多或少地會模仿他們喜歡、崇拜的人物,那么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對教材中的人物進行深入的剖析,從而讓學生認識到這些人物的心靈美,使其自發地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并積極地約束著自己的行為,進而在良好的情感中升華美育,提升學生的審美情操。
例如,在教學《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總結課文中父親的形象與品質,并說一說對自己以后的學習與生活都有什么樣的啟示。為了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反思自己曾經做過哪些不恰當的事,以后如果再遇到這樣的事情應該怎樣做,通過這樣的情感寄托,學生就可以形成良好的心靈,從而真正地升華美育,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是十分重要的,這既是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途徑。教師要巧妙地結合教學內容滲透美育,從而使得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保證,使得學生的審美情趣得到提升,真正地實現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促進學生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陳霞.整合信息技術和小學語文 實現教學效果最優化[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0).
[2]張世泉.讓興趣引領學生閱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之我見[J].現代交際,2016(11).
[3]張蕾.淺論小學閱讀教學審美課堂的建構[D].湖南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