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娟
(江蘇省南京市科利華中學)
摘 要:數學知識歷經時代的洗禮和眾多數學家的豐富與拓展,其不僅只具有傳授知識、解決問題的價值與意義,還具有培養學生思想品德的價值。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利用數學教材中的“閱讀材料”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強化學生的思想品質。通過閱讀材料,激發學生民族情感,培養愛國精神;通過閱讀材料,培養學生追求真理的精神;通過閱讀材料,培養學生愛美的思想情操;通過閱讀材料,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的整體性。
關鍵詞:初中數學;閱讀材料;價值;意義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從應試教育轉變成了素質教育,初中數學教學不僅需要知識的傳授,更注重學生思想的熏陶,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數學教材中的“閱讀材料”作為數學學科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善于從中發現具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提升學生的思想修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筆者依據具體的教學經驗,對于“閱讀材料”中所包含的價值與意義進行簡略探究。
一、利用閱讀材料,激發學生民族情感,培養愛國主義精神
我國數學研究的歷史源遠流長,在數學發展史中有著許多傲人的成就,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注重挖掘其中的有利價值,以優秀數學家的事例進行教學,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使學生感受數學家的偉大以及對中國數學發展的貢獻。例如,在“正負數”的教學中,有提到《九章算術》是世界上首次提出正負數的概念及運算法則和算籌表示形式,使得中國數學早在西方千年之前,能正確運用正負數解決現實問題。再如,在進行“圓周率”知識的教學中,其中關于祖沖之對于數學界的貢獻也做出了簡略的描述,劉徽首創了“割圓術”得出了徽率3.14,之后由祖沖之發展其思想,并將其進一步完善,得出了3.1415926<π<3.1415927的結論,圓周率的這一傲人成果領先了世界千年,對于中國數學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激發了學生的民族情感,使學生在了解中國光輝數學史的同時,對于其中杰出的數學家有了充分的認識與了解,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激勵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在學習中形成嚴謹的數學態度,從而為數學的發展與進步做出自己的努力。
二、利用閱讀材料,培養學生追求真理的精神
在數學史的發展過程中,眾多的偉大數學家都為其做出了重大的努力,在面對否定與嘲笑時,他們能不屈地展示自己的數學思想、觀點,對真理有著一顆執著的心,從而在后世中獲取肯定。在初中數學的“閱讀材料”中也有很多關于偉大數學家的事例,教師要注重從其中發掘數學家追求真理的精神,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形成追求真理的精神,在數學知識的學習與發展中形成良好的學習、探究習慣,為學生以后數學知識的學習做好準備,提高學生數學知識學習的有效性。“有理數與無理數”的教材中講到: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西伯斯僅僅因為發現五方形對角線長和邊長比不能用分數表示,違背了當時只有整數與分數的論斷,最終被殘忍殺害,成了為數學真理而現身的數
學家。
通過對歷史上為數學真理現身的數學家的事例,能使學生對數學家形成敬仰的態度,被數學家的精神所打動,從而向數學家進行學習,強化學生對于數學真理的認知,使其形成追求真理的態度與習慣,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態度。
三、利用閱讀材料,培養學生愛美的思想情操
數學知識中有許多關于美學的問題探究,教師通過對數學知識的教學,能使學生發現美的定律與知識。例如,數學中有關“對稱”“分割線”“圓弧”等知識,對于培養學生愛美的思想情操有著重要的影響。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注重引導學生運用幾何的合理組成,使學生感受到整齊、對稱的美感。在進行房屋的設計及繪制、剪紙等活動中利用數學中的美感,從而提升學生對數學美的認知,強化學生美的體驗與感悟,培養學生愛美的思想情操。例如,“閱讀材料”中提到的《黃金分割》對于人們的審美感知具有極大的影響,將抽象的美具體化,從而促進學生的感知,強化學生美的體驗與感悟。
四、利用閱讀材料,引導學生把握知識的整體性
在傳統數學教學中,多是現成的思想觀念,缺少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不能把握知識的整體性,難以實現知識的融會貫通。而數學的發展是相互聯系的完整體,教師要注重數學知識的整體
性,使學生意識到數學知識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強化學生的整體意識。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函數”的材料中進行整體性的思想滲透,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整體性的思想,從而引導學生在數學知識的學習中能將其進行有效的貫穿,幫助學生將數學知識整體化、框架化,便于學生的記憶與運用,提高學生的學習有效性。
總之,數學學科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思維的發散,使學生具有良好的數學品質,為學生以后的發展做好準備,促進學生的科學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杰.如何有效使用初中數學教材[J].文理導航(中旬),2015(5).
[2]嚴明全.創造性地使用數學教材初探[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4(7).
編輯 任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