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霞
摘 要:小學時期是兒童閱讀能力進階的關鍵時期,此時孩子閱讀的流暢性增加,閱讀大量熟悉的故事可奠定閱讀能力的基礎。小學語文教育一定要抓住這個重要時期,為孩子選擇適當文本,引導孩子發展閱讀能力。閱讀能力的提高將為學習能力與思想水平的發展奠定基礎。本文通過圍繞小學語文教學重點展開分析,闡述了語文閱讀教學在小學課堂中的重要性,分析目前我校語文教學的現狀,進而采取相應的教學措施,促進語文學科教學水平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閱讀能力;小學語文;學習水平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廣,小學語文教學開始越來越重視閱讀能力的培養,打破傳統教學模式,開啟自主探究模式。激發學生對語文閱讀學習的興趣,遵循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培養小學生語文的閱讀能力,提升語文課程教學質量。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從人的生理、心理發展階段來說,小學時期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不容忽視、不可替代的。小學生正處于語文閱讀開始與發展階段,隨著閱讀材料的增多,在有效掌握閱讀技巧的基礎上,閱讀水平會不斷提升。小學時期培養出較好的閱讀能力,將受益終身。
(一)培養閱讀能力,有效理解語文課堂中知識點
語文閱讀能力實質是培養構詞、構句、句與句之間結構以及語言習慣用法。對小學生有效開展閱讀教學,加強學生對于教材文章文字、詞語及段落之間關系的理解。在小學生認知理解接受范圍內,將頭腦中已有知識內容,結合對于課本文章的理解力,才能有效發散思維活動,包括:概括、判斷、分析、總結等等。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形成以理解力高低為準繩。
(二)培養閱讀能力,提升語文表達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另一項重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如何培養好表達能力,這需要教師日積月累的課堂訓練,抓住合適時機將文章出現的詞句,讓學生以口頭描述的形式來展現出來,也可以采用課上討論的方式,小組中每名成員發表自己見解。表達能力包括兩方面:口頭和書面表達,提升學生表達能力需從以上兩方面抓起,能夠有效推動語文教學質量。
二、分析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一)開展語文閱讀范圍狹窄
小學語文閱讀中,訓練范圍只停留在課本教材上,這樣就會造成閱讀范圍局限性,阻礙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提升。為此,語文教師應該從多個方面為學生選擇課外讀物,補充課堂教學知識內容,豐富了學生各領域的知識范疇。但是,仍然存在一部分語文教師,認為小學生不應該學習課外書目,分散注意力造成學習負擔過重,學校方面不具備為教師配備同步閱讀教材設備的條件,導致教師只能圍繞著課本講解,學生閱讀能力較難得到提升。
(二)語文教師重視度不夠
有些語文教師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忽略閱讀教學的重要性,一味將課本教材中的內容進行講解,通過課堂傳授課下背誦默寫的方式,忽略了學生學習興趣及積極性,課堂缺失情感交流,使學生造成厭學心理,阻礙了閱讀能力的發展。
三、提高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策略
(一)培養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
小學語文教學中,對于精選書面要求學生進行精讀、細讀和反復閱讀三步;對于一部分書籍只需閱讀其中一部分或者大概內容即可。因此,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指導學生閱讀方法包括兩方面:略讀和精讀。略讀,閱讀文章快速、粗略,目的把握其文章的主旨內容,了解各段大意,抓住內容主線。精讀,深入研究文章各段的內容,教師培養精讀能力時,讓學生感知文章語境,對文章全面性逐字逐句理解,更深層較好把握文章內容深層次含義。同時,教師還應該采用多樣式的輔助閱讀方法,如:寫心得,摘錄,背誦等等。
(三)重視課外閱讀
語文課外書目的閱讀更注重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補充課內教材知識面的不足,豐富和深化教材內容。教師指導學生有效增加課外閱讀物,彌補了閱讀教學中的不組織粗,拓寬學生視野,獲取更加全面的知識內容,進而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小學語文教師要正確指導學生如何鑒別好書和壞書的標準,多閱讀積極向上、文學價值的書籍,針對學生年齡特點和個性選取書面。例如:少兒科普、世界地理、十萬個為什么、歷史故事、寓言故事等,要求學生在獨立閱讀的同時,將優美語句,名人名言,故事道理記錄下來,一步步積累閱讀知識量,提升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注重課外文本的閱讀,發展學生的語言及理解能力,為學生播下真善美的種子,這既是我們的職責,也將極大地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促進了語文學科的長效穩健發展。
參考文獻:
[1]牛傳發.淺談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尋[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2(1).
[2]陸云峰.素讀:閱讀教學的根性覺醒——對現代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積極審視與本質探尋[J].新課程研究,2009(1).
[3]鄭麗萍.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閱讀能力[J].現代交際,2014(5):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