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斌
(安徽省合肥市第三十五中學)
摘 要:在西藏班的教學過程中,我們一直本著創新和效率的思想,完善課堂結構,提高課堂質量,為西藏班的學生提供有效的課堂教學,不斷探索課堂教學模式的供給側改革,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西藏班;供給側改革;教學實踐
內地西藏班辦班40年來,為西藏建設培養了大批人才,他們為西藏的穩定與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如何實施新課程理念,豐富課堂供給側結構,讓西藏班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呢?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結合和借鑒已有的經驗,探索“三育”課堂的教學實踐,實施課堂教學結構的供給側改革,促進有效課堂教學。
一、鼓勵學生樹立信心,消除焦慮情緒,培育健康的心理
自信是學習和事業成功的前提和基礎,沒有自信的學生,永遠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一般也不會想到自主學習、獨立學習。內地西藏班的學生遠離父母和親人,孤身來到內地,由于年齡偏小,沒有父母在身邊關愛與呵護,加上生活的環境和條件有了截然不同的變化,進行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發展教育,增強學生的心理適應能力、承受能力和調節能力,以一種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境、積極的心態面對學習和生活,就顯得緊迫而且必要。
所以,在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實際設計課堂問題,能讓他們在較短的時間內找到問題的答案,學生回答問題時盡量尋找學生的“閃光點”,給學生及時的表揚和鼓勵,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強化他們對自己行為正確性的認識,從不同的角度發現自己的長處和優點,逐漸培養自信心。
西藏班的學生經常會出現考試時情緒緊張,產生應激性情緒,暫時性失去記憶,極個別學生甚至出現抽搐、自殘等異常行為反應,這樣的結果會形成惡性循環。每到考試前夕,會針對性地進行心理健康輔導,讓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和對待考試,考試只是對近一階段學習效果的檢測,不決定自己的命運,即使考得不理想,也不必過于焦慮。在考試結束后,及時幫助學生分析試卷,教會學生找到失分的原因,針對性地設計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有效提高學習效果。
二、尊重服務學生,注重道德體驗,培育良好的道德
以“樹魂立根”為核心,以整體構建和諧德育工作體系為載體,遵循教育教學和學生成長成才規律,通過課堂的德育滲透,把學生培養成具有世界眼光、開放意識,能夠傳承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富有民族自信和愛國主義精神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是內地西藏班教育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結合課本知識的講授,引導學生自我意識的覺醒,提高他們個人的效能感與競爭意識。在八年級思想品德課《競爭與合作》的教學中,以小組討論的形式探究“良好的班級集體與個人的關系”,通過小組的合作探究,學生意識到在學習過程中,每個人既需要張揚個性,也需要服從和維護集體利益。一個優秀的班集體正是由不同的個性組合在一起,良好的班風能夠促進個人學習效率的提高,更有效地提高學習成績。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競爭與合作就是一個有效學習的過程。
道德品質的養成只有空洞的說教是蒼白的,踐行道德是育德的重要途徑。在課堂教學中恰當運用課本話題,采取合適的形式,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覺完成道德的內化。在西藏班九年級思想品德(人教版)第一單元的教學中就是“責任”的話題,我采用了課堂辯論的方式“未成年人的責任”,正方——未成年人需要責任感,反方——未成年人不需要責任感,雙方從個人、家庭、社會、國家等方面展開辯論,學生逐漸明白了民族的認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責任感,反對分裂,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需要責任感等,通過品德的培養,潛移默化地完成了課本知識的傳授。
三、讓學生在老師的關注中學習知識,培育健康的智慧
在內地西藏班教學中,我們一直探索以自主學習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在課堂上重點解決“會學”的問題,西藏班的學生學習是非常用心和刻苦的,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學習的效果不是很明顯。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給每一位學生適當地關注,讓學生能夠感受到他在課堂教學中有一定的存在感和獲得感,也就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我經常在課堂教學中準備一些小的獎品,給課堂上學習主動積極思考的學生以適當的獎勵,獎品有的來自學生平時的手工,有的是購買的書簽,當然,大多數還是掌聲與贊美。總之,不拘泥于形式,可以突發靈感,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能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心、愛護、欣賞與鼓勵。例如:講到中國傳統文化時,學生就藏歷新年和春節進行了比較,不僅加深了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同時也讓學生知道教師也關注他們的民族文化,懂得了中國傳統文化由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組成,各民族在長期的交往中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
在經濟發展供給側改革的今天,給課堂教學的供給側改革帶來了理論支撐,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學習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課堂教學結構的與時俱進是時代發展的必然,在新的歷史時期,民族教育是中國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內地西藏班課堂教學方式的供給側改革將會永遠賦予新的時代內涵。
參考文獻:
[1]李奕.教育改革,“供給側”是關鍵[J].陜西教育(綜合版),2016(3).
[2]賈楠.構建和諧德育體系[J].現代交際,2010(5).
編輯 栗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