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廣西南寧橫縣橫州中學)
摘 要:以人為本是課程標準要求的教育理念之一。可見,人力資源的開發在政治學科中的重要性。在教學中,教師要更新觀念,自覺樹立新時代的教學觀和學生觀,把課堂當作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一個平臺,注重教師、學生、家長等人力資源在教學中所發揮的作用。
關鍵詞:新課程;人力資源;時效性
一、發掘教師的魅力,促進課堂教學的時效性
教師是實現課堂教學時效性的關鍵,教師素質的高低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時效性。這樣就需要我們站在時代的前沿,了解課程改革的最新動向,提高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的能力,讓自己成為課程資源的開發者與利用者,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參與課堂教學。
1.提高預見性,轉變觀念,積極參與課程的開發與研究
傳統觀念認為,教師就是“傳道、授業、解惑”,機械地充當課程實施的執行者。而新課程要求教師轉變角色,由實施者變為開發者和引導者。因此,教師要做到與時俱進,積極參與課程開發與研究,從而促進自身專業的發展,促進自身的角色轉變,提高課堂的時效性。
2.與時俱進,樹立新的課程資源觀
過去,我們認為教學僅靠教科書、教參、練習冊就夠了,課程資源很單一。然而,課程資源的概念不是單一的,而是豐富的。能給學生提供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而且能開拓視野、增長見識、開發智力、培養能力、陶冶情操的一切可用資源,都應算作課程資源。因此,教師要轉變對課程資源的認識和加深對課程資源的了解,意識到教師在教學中的魅力和影響力,特別是教師自身的學識、態度、情感和價值觀也構成了課程資源的一部分,而影響學生的學習。
3.提高開發、整合與研究課程的技能,準確、充分地利用課程資源為教學服務
政治學科的特點是有很強的時代感、針對性和實效性,和學生的學習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經濟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教學內容廣泛,涉及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很多領域,為學生的經驗來源提供背景材料。教師應多關注社會、了解學生,準確地鑒別信息,整合資源,充分運用有利于課堂教學的資源,這將對新課程的實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發掘學生的魅力,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課程標準要求以學生發展為本,注重開發潛能,培養學生的能力和促進智力發展。所以在政治學科新課程教學資源開發中,學生的角色也由過去的被動式學習向主動式學習轉變。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不應簡單地把學生當作教學的對象,還應是教師的一種活靈活現的教學資源,需要教師去研究、開發、整合、利用和拓展這些資源。
1.融入學生生活
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他們的情趣生活和情感體驗,注重他們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養成。教學實施的對象是學生,所以學生的生活,包括校園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經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能融入課堂,成為課堂教學資源。學生的生活成為教學資源,解決問題回歸學生生活,做到學以致用,幫助學生解決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學生真正得到發展。
2.建立親密有間的師生關系,形成融洽的教學環境,促進學生資源的開發
教學是教與學的統一,實質是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互動。而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片面強調教師的權威性,教師說什么就是什么,學生無條件地順從,因而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形成了被動式學習。培養出來的人才沒有活力、沒有創造力。要做到教學的交流、互動就要做好“三個轉變”:其一,實現教師導學生演的轉變;其二,研教法向研學法轉變;其三,向創造性課堂轉變。實現了這個轉變,才能引導學生從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轉向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真正成為教師是導學生是演的教學模式,讓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以培養富有創新的精神和富有創造性的實踐能力。
3.加強合作式學習的養成,充分利用學生資源
高中生個性鮮明,我們怎能活生生地抹殺呢?教師要給學生一個舞臺,讓他們盡情地演繹,創造盡可能多的交流機會,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其一,關愛、尊重學生,創建民主、和諧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有話敢說,大膽交流。學生思維一活躍,就會迸發出創新的火花,教學就會有創造性。其二,多給予表揚和激勵,使學生樂于交流。教師的語言得體非常重要,不輕易的一句話有時如沐春風,溫暖人心,有時會扼殺一個人的積極性,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巧妙地運用激勵性話語,激發學生創新的欲望。
當然,政治學科教學中人力資源魅力的開發與研究,不僅是教師與學生,還應包括社會人力資源。學校的教育還應當充分發揮社會力量,使思想政治教育成為一種全社會的教育,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何軍華.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當代教育科學,2003(6).
[2]周衛華.整合教學資源,拓展教學創新空間[J].思想政治課教學,2005(3).
編輯 尹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