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呂梁市民間藝術團、臨縣道情研究中心創作演出的四幕十場舞劇《呂梁英雄傳》,采用了全新的創作手法,以連環畫式的敘事風格,線條清晰,環環緊扣,藝術地呈現出一部呂梁人民抗擊日寇、保衛家鄉所經歷的血與火、生與死的英雄史詩,它是根據山西著名作家馬烽、西戎的同名長篇小說改編而成的。《呂梁英雄傳》是我國第一部反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全民族抵御日本侵略者,并在抗日戰爭時期就發表的長篇小說,是呂梁革命史的真實寫照。當年,這部反映山西晉西北地區人民群眾,在共產黨和八路軍領導下,同萬惡的日本帝國主義進行艱苦卓絕斗爭的文學作品,就曾鼓舞和激勵了眾多讀者對山西呂梁地區抗日軍民的敬仰,小說的故事也深入人心,在眾多讀者之間相互傳誦。如今,這部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又搬上了舞臺,使更多的群眾通過感人的藝術形象,看到了當年斗爭的艱苦和呂粱兒女的英勇頑強。
舞劇的重點表現了呂梁兒女對敵斗爭的頑強不屈的精神,將歌頌以雷石柱、吳秀英、孟二愣和康明理等民兵英雄在抵抗日本侵略軍時的事跡作為主線。劇中吳秀英的扮演者山種是中國歌劇舞劇院的國家一級演員,著名舞劇表演藝術家,她依靠自己扎實的舞蹈基本功,豐富的舞蹈語匯,為我們塑造了一位有勇有謀的抗敵女英雄的光輝形象。尤其在第四幕第九場“不屈不撓”中,吳秀英被敵人抓去,雷石柱乘著夜晚從窯洞上面準備救她出去,不幸被敵人發現。爬到窯洞墻壁中間的秀英拼命拉著石柱,而石柱也盡全力要把秀英拉上去。就在這生死的關頭,倆人的手仿佛把觀眾的心拉到一起。這段戲的表演可以說是空中芭蕾的完整體現,在劇情的規定情境之下,吳秀英的威武不屈和優美的舞姿身段有機地結合起來,我們在欣賞演員的漂亮演出之中,很好地體會到人物的內心世界。雷石柱的扮演者于建偉是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的青年演員。在這個舞劇中。雷石柱和吳秀英從第一幕開始就有好幾段非常精彩的雙人舞表演。比如第一幕第二場“鬼子進村”中,倆人在鬼子崗哨的眼皮底下、圍墻后面的雙人舞,既有中國民間舞蹈的大量語匯,又增加了許多雜技的托、舉、疊等動作,把人物的情感和敵情的危機,烘托得淋漓盡致。這段戲也使我們看到中國民間舞蹈的拓展與成長,使中國舞蹈融入了許多全新的世界舞蹈語匯,為觀眾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中國舞蹈欣賞窗口。
該劇的反派人物也是可圈可點的。不得不說的是由山西省晉劇院國家一級演員、主工架子花臉扮演康財主的金小毅。金小毅的戲我看得很多,當然是看的晉劇。當開演之前看到演員表里面還有一個晉劇演員出現,不禁有些懷疑:怎么讓晉劇花臉演員跳舞?看了演出,才認識到,舞劇里的這個人物,非金小毅不可。劇中的康財主是個老奸巨猾的人物,他賣身投靠日本人,對康家寨的百姓犯下了累累罪行。這樣一個人物,單靠舞蹈語匯是無法體現的。而金小毅從一出場就把觀眾的注意力吸引住了,因為他的形象就是觀眾心目中的“康財主”,高高的鼻梁,佝僂的身材,再加上他那特有的經過幾十年舞臺錘煉的把握人物氣質的功力,使我們看到了舞臺上一個活脫脫的漢奸地主的形象。這個人物不需要多少舞蹈動作,單靠他在舞臺上的行走和形體動作,就把人物的內在個性和心理動作刻畫塑造完成了。佩服小毅的表演,佩服劇組的慧眼!
真誠希望舞劇《呂梁英雄傳》成為呂梁市民間藝術團、臨縣道情研究中心的一個藝術高峰,盼望看到更多更好的呂梁民間藝術大發異彩!